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实现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我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碳配额与交易市场和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如何设计和协调市场政策目标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平价上网是我国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化转型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市场协同下的电力企业竞价模型,研究碳市场、绿证市场与电力市场的价格形成和市场之间的价格传导路径,分析多市场协同作用下电力企业竞价策略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多市场协同对减少碳排放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有显著效果,收紧碳配额供应和提高绿证配额的市场协同机制能够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传统能源发电成本,缩小可再生能源电力和传统能源电力的价格差异。本文揭示了多个市场之间内在的协同机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充分考虑到市场间的协同关系,从而制定更加高效的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考虑市场势力的两期碳市场模型,揭示了市场势力仅存在碳市场和同时存在碳市场和产品市场两种情形下,无存贷机制和存贷机制的配额初始分配和跨期贴现对碳价变动及跨期市场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市场势力情形下跨期碳市场碳价随边缘企业初始碳配额分配量增加而减小.相比碳配额跨期1∶1贴现,跨期碳配额贴现率调整下市场势力会压低碳价.仅碳市场存在市场势力时,跨期碳市场有效性条件为各期各企业贴现边际碳要素收益相等.双市场均存在市场势力时,实现跨期碳市场有效性需同时满足各期各企业贴现边际碳要素收益与碳要素收益效应之差相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市场势力损害跨期碳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若干建议,促使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梅  周鹏 《管理科学》2020,23(12):1-11
交易成本和市场势力影响碳市场成本有效性,不同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法是否造成不等的碳市场效率损失? 本文构建碳交易机制下企业决策模型,探究交易成本、市场势力存在时,碳排放权分配方法的选择对碳市场成本有效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 1) 交易成本中交易佣金会导致碳市场效率损失,基准法和祖父法的影响程度小于拍卖法; 2) 碳市场存在市场势力时,祖父法和基准法导致的碳市场效率损失小于拍卖法; 3) 当碳市场同时存在交易成本和市场势力时,市场势力进一步加剧了交易成本导致的碳市场效率损失,祖父法和基准法导致的增加损失小于拍卖法. 本文建议政策制定者采用祖父法或者基准法对市场势力企业进行碳排放权分配,并取消交易佣金.  相似文献   

4.
企业层面市场势力及其福利损失的准确估计是产业组织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问题,厘清市场份额、市场势力及福利损失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反垄断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并帮助企业决策。本文定义"有效市场势力"为企业销售额所占市场份额和Lerner指数的乘积,并证实在给定的垄断竞争行业中有效市场势力与福利损失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因此从福利分析的角度,有效市场势力比市场势力更需要被重视。通过理论分析,本文给出了企业层面市场势力和福利损失的估计方法,修正了以产出价值量代替实物量进行生产函数估计时存在的偏误。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将相关方法应用于中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研究,发现1999~2015年中国上市化药企业平均市场势力为0.149,未表现出太强的垄断性;样本期间每家上市化药企业每年平均福利损失为0.76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7%;政府规制对化药企业市场势力和有效市场势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近年来该影响趋于稳定,因此放弃直接的药品价格规制转而依靠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和反垄断规制不会对化学药品制剂市场产生剧烈影响。  相似文献   

5.
构建包含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的碳配额分配及交易减排供应链,其中消费者基于自身低碳偏好进行产品选购,政府基于行业社会福利最优进行企业配额分配和碳指导价设定,企业基于利润最优进行生产和销售。通过建立混合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考虑企业和消费者双重异质性的配额分配及交易机制对政府、企业最优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减排机制能在保持社会福利最优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消费者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对异质企业的双向和持续性减排激励。消费者低碳偏好和单位碳排差异度是影响减排机制实施方案和实施绩效的关键因素,其中,消费者低碳偏好决定了行业最优碳价和配额分配规则,且在主动和被动两个层面影响企业决策和产品价格;单位碳排差异度是影响企业利润、消费者主动支付倾向和减排绩效的重要因素,严格的差异度划分有利于形成正向激励;差异化的配额率易于形成减排激励,其与自主配额率间的差异是造成碳价波动的原因之一;研究也表明,过低的单位碳排差异度不适合进行企业异质性划分,在减排机制设计中应弱化“碳收益激励”目的。  相似文献   

6.
将行业内企业按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分为高排企业和低排企业两类,并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引入行业内部,构建基于双寡头竞争市场的碳配额分配策略。通过建立基于分配策略的古诺模型,研究减排目标、分配策略和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对企业的利润差、产量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排策略对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当行业中的企业存在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差异时,对低排企业宽松的碳配额分配策略具有更强的减排激励效用,利于企业主动实施低碳技术改造;阶段式递进减排机制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行业内应用,企业低碳技术改造的激励效用以及减排政策的稳步推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准确核实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碳交易和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的环境下,通过分析体现成本和减排效率的低碳技术特征,建立供应链低碳技术减排投入与合作的动态优化模型,采用微分博弈方法,求解产品碳排放和供应链利润的长期轨迹, 并且推导出实现双赢的低碳技术特征条件。鉴于现实中可选择的技术特征有限并考虑到零售商减排意愿合作水平,推导出促进零售商低碳合作的市场条件,并证明了将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排放同时纳入碳交易有利于激励供应商减排。  相似文献   

8.
面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竞争环境,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热点研究问题。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工业低碳转型对制造业整体减碳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研究钢铁企业的低碳竞争力更有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的低碳水平。基于此,文章通过提炼企业竞争力与低碳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人力、技术、市场、管理、文化及生产6个维度22个指标评价模型,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样本企业进行低碳竞争力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头部钢铁企业在技术与生产方面降碳投入较大,在低碳产品研发投入、低碳文化建设及营销方面投入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下企业的运作模式已由传统的资源-产品二维交易演化为资源-产品-碳排放权的三维交易模式,因此对三维交易模式下企业协同减排的研究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探讨了销售商驱动情景下低碳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型、集中决策模型、合作减排模型的运作规律,分析研究了低碳产品市场和废旧产品市场中低碳产品销售价、交易价格、低碳废旧产品回收价格等重要变量和节点企业期望效用及整个链条期望效用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值算例与灵敏度分析,分别对三种博弈关系下低碳产品的碳排放量、消费者的敏感系数、碳交易价格的变动带来的销售商和制造商的期望效用及销售价、批发价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与非低碳化相比,低碳化下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期望效用均提高;风险规避程度、碳排放交易价格、碳排放量及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敏感系数的提高均降低了期望效用,同时市场占有率随之减少。研究验证了低碳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彰显了模型的经济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价格差异及消费者低碳偏好,分别构建了在碳配额交易政策下制造商进行减排技术投入、回收再制造、同时进行减排技术投入与回收再制造三种模式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减排成本系数、再制造减排系数、低碳价值系数等对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和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配额交易价格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与制造商的减排技术投入呈正相关;当再制造减排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碳配额交易政策会激励制造商进行回收再制造;制造商同时采用减排技术投入与回收再制造模式可以获得最大利润,但是不能保证供应链碳排放总量最小。  相似文献   

11.
日趋臻显的行业细分趋势和显著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区域排污权交易系统内不存在显著的产品竞争。鉴于此,在产品异质条件下,通过考虑产成品市场与排污权交易市场之间的关联影响,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社会最优的排污权配置状态;进而,构建了主导企业与从属企业之间的主从博弈模型,通过分析特定排污权市场价格下从属企业的最优行为特征,深入剖析了主导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及其对系统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支配力对系统均衡的影响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别是,为了获取更大的额外收益,主导企业存在作为卖家时选择"溢价"与作为买家时"抑价"两种排污权价格操纵形式,并不可避免地导致系统均衡与社会最优配置状态的偏离,而从属企业却会蒙受巨大损失;其中,初始排污权禀赋是影响主导企业最优决策的重要因素。最后,通过量化分析对结论进行了验证,并细致展现了主导企业产污系数和治污成本等变动对系统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同企业减排成本和减排效率有所差异,将目标减排量在供应链企业间进行合理分配是顺利完成减排目标的关键。本文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的既定目标减排量分配问题,考虑企业减排对产品需求有正向影响,根据制造商分配和零售商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以及制造商领导、零售商领导和垂直纳什三种渠道权力结构,构建了六种决策模型,分析分配方式和渠道权力结构对分配决策和供应链成员以及系统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三种渠道权利中:由减排对需求影响大的企业进行分配,制造商和零售商会分摊减排量,由减排对需求影响小的企业进行分配,减排量全部由对方企业承担,市场需求更大;作为领导者比作为跟随者承担更多减排量;由减排对需求影响大且减排效率低的企业分配减排量,可以实现减排量在供应链企业间分摊以及系统利润最大化,由减排对需求影响小且减排效率低或略高于对方的企业分配减排量,虽然系统利润最优,但是以单个企业承担全部减排量为代价。  相似文献   

13.
We characterize the trade‐offs among firms' compliance strategies in a market‐based program where a regulator interested in controlling emissions from a given set of sources auctions off a fixed number of emissions permits. We model a three‐stage game in which firms invest in emissions abatement, participate in a share auction for permits, and produce output. We develop a methodology for a profit‐maximizing firm to derive its marginal value function for permits and translate this value function into an optimal bidding strategy in the auction. We analyze two end‐product market scenarios independent demands and Cournot competition. In both scenarios we find that changing the number of available permits influences abatement to a lesser extent in a dirty industry than in a cleaner one. In addition, abatement levels taper off with increasing industry dirtiness levels. In the presence of competition, firms in a relatively clean industry can, in fact, benefit from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available permits. Our findings are robust to changes in certain modeling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14.
黄帝  陈剑  周泓 《中国管理科学》2016,24(4):129-137
随着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在碳排放约束下逐步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水平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中长期约束性目标。本文在一个多周期决策模型中研究了配额-交易机制下企业的最优动态批量生产、碳排放权交易和减排投资联合决策问题。生产商在整个决策周期期初决定是否进行减排投资以及投资规模,根据每个周期的生产计划决定减排设备的运行计划。根据节能减排技术的特点,本文假设生产商运行减排设备时不仅降低了产品的单位生产碳排放量,而且降低了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本文基于广义Benders分解法对模型进行了最优性分析,得到了最优生产决策和最优减排投资决策的一些基本性质,并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权价格对生产商总成本、总排放以及减排投资决策的影响。本文的数值实验分析结果发现:(1)当碳交易市场上的碳排放权充足时,减少碳排放配额或改变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式并不能影响生产商的碳排放水平;(2)碳排放权价格是影响生产商的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投资规模的关键因素;(3)随着碳排放权价格的上升,即使拥有足够的碳排放配额,生产商仍会不断提高减排投资规模以获得减排收益。研究结果对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生产企业进行减排技术投资具有较强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in new technology adoption by using economic analysis. We show how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ffects firms' decisions to adopt the technology. We do so in a two‐stage game‐theoretic model where the first‐stage investment results in the acquisition of a new technology that, in the second stage, may give the firm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 market. We compare two information structures under which two competing firms hav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future performance (i.e., postadoption costs) of the new technology. We find that equilibrium strategies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under symmetr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leads to different incentives and strategic behaviors in the technology adoption game. In contrast to conventional wisdom, our model shows that market uncertainty may actually induce firms to act more aggressively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e also show that having better information is not always a good thing.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a key departure from established decis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6.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高耗能行业将承担主要的减排任务,不同的减排机制对减排任务在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间分配和减排成本影响不同,而且对企业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有影响。本文构造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以两个代表性钢铁企业(东部和西部)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在完成一定减排目标前提下,政府设置统一碳税和差异化碳税对减排成本、社会经济福利、企业竞争力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统一碳税下,钢铁行业产量降幅较小,行业减排任务分解的更加平均,西部钢铁企业竞争力损失较小;差异税下,实现既定减排目标的减排成本较小;社会经济福利损失较小,且随着减排目标的不断升高,两种碳税下社会经济福利损失之差有拉大的趋势;东部钢铁企业竞争力提高幅度较大,但对西部钢铁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在碳税机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税率模式对减排任务分解、钢铁行业产量、社会经济福利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具体影响,需要在社会成本较低和个体企业的竞争力受影响较小之间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17.
零售市场价格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个三阶段Hotelling博弈模型:位于[0,1]线性城市两端的零售A和B第一阶段同时选择价格策略变量,第二阶段确定价格的大小,第三阶段由消费者选择零售商。应用演化博弈论进行研究,分析了零售市场价格策略的演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古诺竞争市场结构下,建立了具有R&D过程的双寡头博弈模型,从促进技术进步、产品的价格、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的利润以及总福利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存在研发投资溢出时,在不同的R&D策略下企业的市场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的市场绩效不仅与研发投资溢出率以及产品的差异度大小有关,而且与R&D效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技术能力演化路径与利基市场选择:MY公司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一个具有50年发展历史的典型案例开展研究,通过访谈、实地研究、历史与档案数据等研究方法以及3个历史阶段的划分,考察了技术能力与利基市场之间的动态演化关系。根据利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研究,得到了4个结论:①在创业初期(或进入新市场),成功的利基企业选择利用仿制能力,通过差异化进入低竞争和高盈利的产业环节;②进入成长期,利基企业技术能力通过扩散提升,倾向于进入多利基市场;③适度进入多元化市场与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呈正相关关系,过度进入多元化市场与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呈负相关关系;④进入成熟期,利基企业通过互补性资产的选择和自主创新,获得核心技术能力,收缩并专注于核心利基市场。基于上述结论,归纳出技术能力演化路径与利基市场选择的动态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对于参与减排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减排决策从而降低减排成本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有效市场下,参与减排企业的边际成本将直接影响碳排放权价格的走势。以往研究大多基于连续时间模型,运用动态优化原理解决此类问题。而事实上,企业的决策过程是离散的,这是由于碳排放权不能跨期交易,如果简单连续化会使得企业有过度减排的可能,与现实不符。基于此,本文以电力企业为例,运用动态优化方法,建立电力企业的离散减排决策模型,从而得出企业的最优边际减排成本,为政府调控碳排放权市场提供理论指导。为了验证模型,本文采用深圳碳排放权的相关实际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企业做出离散减排决策时,企业的减排成本及边际减排成本与初始排放量、配额、单位惩罚成本、减排决策次数等因素相关。企业的离散决策会使得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波动加大,进而可能引起碳排放权市场的动荡,但企业的离散决策更有利于企业完成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