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在供应链中由于零售商相比制造商掌握更多消费者信息,能够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因此制造商在建立直销渠道决策时往往面临着市场需求信息的不对称。本文考虑一个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其中零售商向制造商订购产品并销售给终端市场,制造商可能建立直销渠道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通过构建制造商无入侵、对称信息下和不对称信息下制造商入侵三种情形下的博弈模型,本文分析了制造商建立直销渠道决策和零售商的订货决策。研究发现,尽管零售商具有信息禀赋优势,制造商建立直销渠道总是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并且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制造商建立直销渠道获得的利润大于在信息对称情况下获得的利润。而零售商与之相反,在制造商掌握市场预测信息的情况下零售商的收益更高,供应链总收益在对称信息的情况下最高。进一步考虑制造商按照自身信息禀赋进行备货量决策的情况,可以得到按照自身信息禀赋与零售商同时决策时制造商建立直销渠道的利润大于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下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市场需求信息为零售商私有信息的基础上,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问题,其中零售商进行信息披露和战略库存决策,而制造商则决定合适的批发价格承诺契约或动态契约。通过对比分析信息披露与不披露两种情形下不同定价契约的博弈均衡决策及供应链各方利润,发现:零售商在实际市场规模小于其均值时披露需求信息、大于其均值时不披露需求信息;无论零售商是否披露信息,制造商通过使期望利润最大化,始终会选择动态定价契约;信息不披露条件下,若单位库存持有成本大于某一阈值或实际市场规模小于某一阈值,零售商则不会持有战略库存。最终通过数值分析,发现零售商的披露决策总能使供应链的总体利润增加;且信息不披露条件下零售商第一阶段的订货量以及战略库存持有量都要高于信息披露情形,而制造商两阶段的定价始终小于信息披露情形。  相似文献   

3.
考虑政府奖惩机制,在制造商依赖零售商回收的闭环供应链中,当零售商的回收成本信息是不对称时,为探究制造商最优激励合同设计问题,本文构建制造商与零售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显示原理求得实现对零售商信息甄别的最优两部定价合同菜单,并分析该合同菜单性质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最后探讨政府奖惩机制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零售商回收效率降低,制造商会提高批发价、减少转移支付。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会使制造商和供应链利润减少,零售商利润增加。政府奖惩机制的出台会使制造商降低批发价、提高转移支付。当政府的回收标准较高而奖惩力度较小时,奖惩机制的出台会使供应链利润减少,否则,会使供应链利润增加。  相似文献   

4.
针对由制造商和在线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在存在消费者退货情形下,考虑在线零售商在线上渠道提供促销与退款保证服务,其中在线零售商促销成本为其私有信息,建立了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了在线零售商的最优促销策略与供应链合同设计问题;进而分析了不对称信息对供应链均衡的影响,考察了退款保证对供应双方期望利润、信息价值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在决策合同参数(设计合同)时,需要在在线零售商信息租金与供应链系统绩效损失之间进行权衡;若满足一定条件,制造商和在线零售商之间进行谈判并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而分享整个系统的利润;当退货产品总是会给供应链成员造成损失时,退款保证会导致制造商和零售商期望利润的损失,但在一定条件下却能提升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5.
将产品成本以及市场需求函数中的参数视为不确定变量,研究一个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绿色供应链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最优产品定价和绿色度水平决策问题。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在非合作博弈下的三种均衡模式:制造商与零售商分别占主导地位时的Stackelberg均衡,以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具有同等权力时的Nash均衡,并利用不确定理论给出各均衡模式下的最优策略。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三种模式下的最优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考虑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对于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其分别主导的Stackelberg均衡是最优的,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制造商和零售商具有同等权力时的Nash均衡策略为最优策略。此外,降低绿色产品投资系数的不确定性程度也可以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张盼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2):107-118
考虑政府奖惩机制,在制造商直接回收的闭环供应链中,当市场不确定且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能预测需求时,为研究零售商的需求预测信息分享问题,本文构建一个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求得零售商信息分享和不分享情形下的均衡结果,探讨了需求预测信息精度对供应链成员利润及信息分享价值的影响,并研究了供应链均衡的信息分享策略。研究发现,需求预测精度的提高在大多数情形下会使供应链成员都受益。当制造商回收效率较高时,自愿分享需求信息是一个均衡;当制造商回收效率较低时,信息不分享是一个均衡;当制造商回收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时,通过设计一个讨价还价机制,可以促使信息分享是一个均衡。此外,政府奖惩力度也会影响均衡的信息分享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竞  傅科 《管理科学》2019,22(9):39-51
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store brand)已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常见行为,已有研究表明在信息对称情况下,自有品牌的引入对零售商有利,而对制造商不利.针对信息不对称且零售商可以引入自有品牌的情况,构建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在零售商拥有市场信息优势的情形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对其订购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和信息对称情况不同,制造商品牌(national brand)的订购量依赖于两种品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并有可能随着自有品牌的引入而增加;此外,通过比较引入自有品牌前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相对利润变化,发现在一定的情形下,零售商可以通过共享或不共享市场信息使双方达到"共赢"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供应商和零售商需求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考虑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具有不平等地位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运用信号博弈理论和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理论,研究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对供应链成员运营决策的影响。在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商总会泄露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订单信息,两个零售商存在斯塔克伯格竞争。本文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到存在信息泄露的两种均衡策略——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给出零售商在不同市场需求条件下的订购决策。本文还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供应商可能在信息泄露过程中扭曲信息,误导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做出错误决策,供应商和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获得更大利润。当供应商扭曲信息时,尽管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利润降低,但其仍将继续留在市场中,零售商之间仍然保持水平竞争。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研究结论进行直观验证和说明。本文研究了供应链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问题,为现实中供应链各个主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零售商之间的横向信息共享策略和制造商的信息获取以及最优定价问题。在模型中,制造商同时为两家零售商提供等价商品,零售商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且进行价格竞争。以Bertrand博弈为研究手段,求解了零售商的均衡销售价格、订货量决策和信息共享策略,制造商的最大利润和最优批发价格,以及供应链利润。分析比较了在制造商不同的信息获取策略下,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研究表明,零售商之间完全信息共享始终为占优策略。但制造商获取下游信息时会使得自身利润增加,零售商利润减少,因此零售商不会主动把信息共享给制造商。考虑到下游的边界均衡解,供应链的利润变化还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产品的替代性有关。当产品替代性较高或产品替代率较低且市场的不确定性处于中间水平时,制造商获取信息后供应链利润增加,此时制造商可以用部分增加的利润成功购买零售商信息。该模型为上游制造商提供了最优定价和信息获取策略,也为下游零售商提供了求解自身最优销售价格、订货量和信息共享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虑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其中制造商是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两个零售商作为博弈的跟随者,研究政府再制造补贴下供应链的决策及合同选择问题。以集中决策为基准,分别建立零售商内部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和Stackelberg博弈时的决策模型,分析了零售商的不同竞争行为、竞争强度及政府补贴对最优结果的影响,同时对零售商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时成员间签订成本分担契约及收益共享契约后闭环供应链的决策及利润进行了对比,并设计出可以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新契约。结果表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行为会使其最优零售价格增大,最优废旧产品回收率及供应链最大利润降低,当零售商内部采用Stackelberg博弈时闭环供应链所获得的利润最低;竞争越激烈,三种模型下各成员的最优定价、回收率及利润都越低;政府补贴可以有效激励集中决策下的回收行为及促进该模式下供应链利润的增长;当零售商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时,成本分担契约的签订可以提高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回收率,而收益共享契约能够使得供应链及制造商的最大利润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1.
在线下垂直实力对等、制造商主导和实体店主导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下,构建制造商、实体店和电商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线下渠道权力结构与制造商线上销售模式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当电商要求的佣金比例较小时,在不同的线下渠道权力结构下,制造商都应该选择线上代销模式;而当电商要求的佣金比例较大时,在线下垂直实力对等结构下,制造商应该选择线上转销模式,而在制造商主导和实体店主导结构下,制造商应该选择线上代销模式。(2)当制造商选择线上转销模式时,在线下制造商主导的结构下,制造商给予实体店的批发价格最大,在垂直实力对等结构下次之,在实体店主导结构下最小。然而,线下渠道权力结构的差异并不会影响制造商给予电商的批发价格。(3)当制造商选择线上代销模式时,在线下制造商主导结构下,线下销售价格最高;在线下垂直实力对等结构下,线上销售价格最高。  相似文献   

12.
定价和促销是新产品推出阶段的两个重要决策。有些产品可能在价格还未确定之前就已经在市场上进行促销宣传,而有些产品在完全上市价格确定之后才进行宣传促销。本文考虑由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销售商构成的供应链,产品的需求受到价格和促销努力的影响,生产商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商进行促销。我们考虑下列三种决策顺序:先定价后促销,先促销后定价,同时定价和促销。我们证明,促销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结合的契约在三种情形下都能协调该供应链。本文进一步还分析了三种决策顺序对生产商、销售商和供应链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定价和促销的情形对生产商、销售商以及供应链最不利;对于生产商和销售商来说,先决策时具有主动权,能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当需求对价格比较敏感以及促销成本较高时,后决策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最后,通过数值实验研究了参数对最优决策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单个拥有线下传统批发及线上直销双渠道的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基于供应链成员博弈权力的差异,构建制造商占优或零售商占优的两类Stackelberg博弈及双方同等权力的Nash博弈模型,分析了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供应链成员价格,需求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线下传统批发渠道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时,(1)渠道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0时和不为0时,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均衡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鲁棒性;(2)三种博弈权力结构下,制造商线上直销渠道价格相同;两类Stackelberg博弈权力结构下,线下传统批发渠道价格相同且大于Nash博弈下的传统渠道价格;制造商批发价格随其博弈主导地位下降逐渐降低;(3)当渠道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0时,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线上直销渠道需求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当渠道间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不为0时,两类Stackelberg博弈权力结构下的线下传统批发渠道需求相同且小于Nash博弈下的传统渠道需求,线上直销渠道需求相同且大于Nash博弈下的线上直销渠道需求;(4)三种博弈策略下,制造商收益及零售商收益随其博弈主导地位下降逐渐降低;Nash博弈下,供应链总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网络外部性对双渠道供应链信息分享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存在网络外部性和不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通过比较零售商信息分享和不分享下其与制造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发现:当未考虑产品的网络外部性时,零售商不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与已有研究一致。当考虑了产品网络外部性且网络外部性较小时,零售商仍不与制造商分享市场需求信息;然而,当网络外部性较大时,零售商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此外,零售商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有助于增加制造商和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渠道中处于非主导地位的中小制造企业开展双渠道销售时存在的价格冲突问题,考虑产品数字属性对渠道需求的影响,构建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独立决策和制造商占非主导地位两种情况下的双渠道定价决策模型,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的双渠道最优定价,并分别考察了产品数字属性变化以及决策权利结构不同对最优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非主导地位的中小制造企业应采用依从强势零售商的定价策略,该策略有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以及渠道整体收益的增加;随着产品数字属性的增大,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相应地提高,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则相应地降低;制造商占非主导地位时的双渠道最优定价高于制造商与零售商独立决策时的双渠道最优定价。  相似文献   

16.
不同价格模式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由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组成的供应链,考虑需求同时受价格和广告投入影响的情况下供应链的最优决策问题。分别讨论由零售商决定渠道价格的价格一致模式和制造商与零售商分别决定渠道价格的价格非一致模式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研究在价格非一致模式下合作广告对决策的影响。最后算例分析将两种价格模式与集中决策模式下的最优决策值及供应链总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制造商和整个双渠道供应链而言,采用价格非一致模式优于价格一致的模式。对于零售商而言,在一定条件下价格一致模式对自己有利。  相似文献   

17.
不完全信息下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探讨了回收量随机情况下的单一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在完全信息下,分别得到了Stackelberg博弈和联合博弈下的可行策略集合及可行解。在不完全信息下,运用信号甄别方法及激励相容约束得到了两个最优定价合同。研究表明:定价合同可以有效避免逆向选择问题,保证回收市场的稳定性;通过签订合同,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有所增加;制造商可通过零售商的履约表现控制其回收量,并对未完成任务的零售商进行惩罚;高运营成本零售商会不断降低运营成本以增加利润。  相似文献   

18.
We consider a two‐echelon supply chain with a manufacturer supplying to multiple downstream retailers engaged in differentiated Cournot competition. Each retailer has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uncertain demand. The manufacturer is the Stackelberg leader who sets the contract terms with the retailers, and benefits from retailers sharing their private information. When all retailers are given the same wholesale price, truthful information sharing is not an equilibrium outcome. We propose two variants of differential pricing mechanisms that induce truthful information sharing by all retailers. The first variant rewards a retailer for providing optimistic information and achieves truthful information sharing as a unique equilibrium. The differential pricing mechanism is optimal in the class of linear‐price, incentive‐compatible, direct mechanisms. The second variant, which incorporates provision for a fixed payment in addition to wholesale prices, preserves all the equilibrium properties of the first variant and additionally “nearly coordinates” the supply chain. Our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pricing with a fixed payment provides interesting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substitutability, number of retailers, information precision, and market power. As products become closer substitutes and/or number of retailers increase, the manufacturer's market power increases, enabling her to extract a larger frac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surplus.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虑制造商创新,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双向需求信息共享问题。制造商与零售商均拥有部分需求信息,且制造商进行成本降低创新,根据逆向分析求解方法分析制造商与零售商在均不共享、制造商单方共享、零售商单方共享、相互共享需求信息情形下的均衡决策,并分别通过求解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事前利润来探讨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需求信息共享价值。研究发现:制造商在四种需求信息共享情形下的创新投资增量均与获取的需求信息正相关,而与创新系数负相关。制造商的需求信息共享价值在制造商单方共享和互共享需求信息情形下总为负,在零售商单方共享情形下总为正。零售商的需求信息共享价值随着制造商创新能力的增强由负变正。本文在供应链双向需求信息共享的研究中引入制造商创新,拓展了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