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限关注理论认为投资者关注有限,无法掌握市场上所有信息,这会使股票出现暂时的错误定价,引起市场波动,因此投资者关注可能包含预测波动的有益信息。鉴于百度指数能较好代理中国投资者的主动性关注,本文提出将其作为逻辑平滑转移结构的转移变量,引入已实现波动的异质自回归类模型,以刻画投资者关注的变化对未来市场波动的非线性影响。基于华夏上证50ETF高频价格数据的实证表明:新模型相比于异质自回归类基础模型,有显著更优的拟合效果和显著更强的预测性能,即投资者关注的非线性引入对波动率预测有显著贡献。本文还发现,相比于引入移动端百度指数和总体百度指数,引入电脑端百度指数对模型预测性能的改进明显更大,表明电脑端百度指数代表的投资者关注对市场波动有更大的影响。研究结论对投资者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协方差矩阵高频估计量和预测模型的选择,共同影响协方差的预测效果,从而影响波动择时投资组合策略的绩效。资产维数很高时,协方差矩阵高频估计量的构建会因非同步交易而丢弃大量数据,降低信息利用效率。鉴于此,将可以充分利用资产日内价格信息的KEM估计量用于估计中国股市资产的高维协方差矩阵,并与两种常用协方差矩阵估计量进行比较。进一步地,将三种估计量分别用于多元异质自回归模型、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以及短、中、长期移动平均模型进行样本外预测,并比较在三种基于风险的投资组合策略下的经济效益。采用上证50指数中20只不同流动性成份股逐笔高频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无论是在市场平稳时期还是市场剧烈震荡期,长期移动平均模型都是高维协方差估计量预测建模的最优选择,在应用于各种波动择时策略时都可以实现最低成本和最高收益。(2)在市场平稳时期,KEM估计量是高维协方差估计的最优选择,应用于各种波动择时策略时基本都可以实现最低成本和最高收益;在市场剧烈震荡期,使用KEM估计量进行波动择时仍然可以在成本方面保持优势,但在收益上并不占优。(3)无论是在市场平稳时期还是市场剧烈震荡期,最低的成本都是在采用等风险贡献投资组合时实现的,而最高的收益则都是在采用最小方差投资组合时实现的。研究不仅首次检验了KEM估计量在常用波动择时策略中的适用性,而且首次实证了实现最为简单的长期移动平均模型在高维协方差矩阵预测中的优越性,对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等实务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次使用百度搜索指数来度量我国股市投资者的彩票偏好程度,并从市场整体层面研究了投资者彩票偏好对股市收益及其波动的影响.分析了和彩票销售数据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彩票偏好指数是有效的.随后使用巨潮系列规模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投资者彩票偏好会显著降低滞后1期的股市收益率,这种影响在中、小盘股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对波动率的影响方面,彩票偏好会显著降低小盘股的当期波动率,并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移动端体现出来的,表明不同端口投资者的彩票偏好对股票价格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使用上证A股系列指数进行的稳健性检验发现实证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张同辉  苑莹  曾文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192-205
本文选取百度网络搜索数据,构建了新的投资者关注指标;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高频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不同的投资者关注水平与市场波动率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之后,本文将投资者关注因子纳入到ARMA类和HAR类模型,建立了新的投资者关注波动率预测模型;通过与传统模型的样本外预测比较,重点研究了投资者关注能否提高市场波动率预测精度这一问题。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不仅可以提高现有波动率预测模型的样本内拟合能力,而且在投资者高关注时期,投资者关注可以显著且稳健的提高波动模型的样本外预测能力。这说明,投资者关注具有对股票市场的解释能力及更强的预测能力。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来说,可以"先人一步"的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增加获利机会;对监管部门而言,可以强化市场监管绩效,加快形成完备有效的股票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5.
过度自信、过度悲观与均衡资产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兵  梁衡义 《管理评论》2004,16(11):23-27
在金融市场中,新的信息会引起市场的波动,但信息对市场价格的冲击却各不相同。我们基于两种较为常见的非理性心理现象(过度自信和过度悲观)建立了一个新的资产定价模型。这一模型表明当两种投资者的比例变化时,市场上风险资产的均衡价格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特定的情况下,市场上的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从而可以部分解释市场对新信息在不同情况下反应。  相似文献   

6.
上证ETF50期权的发行推动学界开始关注其标的资产的波动特点。本文引入带跳跃的Levy-GARCH非高斯条件异方差模型,结合Fourier数值极大似然估计及回溯测试,对上证50ETF的跳跃和波动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与上证综指、深证成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主要市场指数相比,上证50ETF市场同样存在显著的条件异方差效应和随机跳跃行为,但波动率并不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本文通过与多个市场和行业指数进行对照比较,并从行业特征、成份股特征、市场机制特点等角度解释了上证50ETF杠杆效应不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尹力博  李勍 《管理科学》2017,30(5):147-159
源自心理学的有限关注理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研究,其基本思路是:金融市场产品种类繁多,由于存在信息成本,个人投资者的关注便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于是更倾向于交易关注到的产品,进而影响价格。该理论在证券市场已得到大量的实证支持,因此对外汇市场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基于谷歌搜索量指数构建的人民币关注指数,以2011年6月27日至2016年7月29日为研究区间,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实证检验投资者关注对人民币在岸和离岸汇率价差波动率的影响。特别地,利用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GARCH-MIDAS模型将波动率分解为长期成分和短期成分,并分别进行回归,考虑了价差波动的结构性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显著增大人民币汇率价差波动,货币当局可适当引导进而达到收窄价差、抑制套利的目的。与波动长期成分相比,投资者关注对波动短期成分的作用更强。加入央行干预、利率平价、流动性、预期等控制变量后,投资者关注对汇率价差波动率的预测能力依旧显著,表明其所包含的信息并未被已有变量覆盖。稳健性检验中,将4个控制变量同时加入基准模型并考虑关注与控制变量之间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仍然具有独立的解释能力,且在长期内会通过影响控制变量的作用间接影响价差波动,作用机制与短期有所区别;直接利用基于月度投资者关注的GARCH-MIDAS模型对波动进行分解,通过系数的显著性进一步验证投资者关注对波动长期成分的作用;分别将在岸和离岸汇率波动率直接分解后进行最小二乘回归,投资者关注效果同样显著,且综合效果与原检验基本一致。 通过探讨投资者关注对人民币汇率价差波动的解释能力,拓展了基于谷歌搜索量指数测量的投资者关注在外汇市场的研究,为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货币当局和外汇投资者可以构建人民币关注指数,以此作为参考来实现有效汇率管理或风险控制等多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小板ETF的价格发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倬  郭彦峰 《管理学报》2010,7(1):118-122
使用日内5分钟交易高频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等技术研究中小板ETF与其标的指数间的价格发现,进而探讨信息传递过程。实证结果显示:中小板ETF价格与中小板P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价格发现能力上,中小板P指数领先中小板ETF;中小板P指数受到新信息影响所产生的冲击大于中小板ETF价格所产生的冲击,中小板P指数对预测误差方差的解释能力强于中小板ETF价格,中小板P指数为信息传递的领先指标。我国ETF市场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8,(5):6-6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是否选择加息政策,主要是关注一般物价指数变化,但央行同时会对资产价格给予高度关注,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工具不直接针对调节资产价格,但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时,货币政策能够减缓其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影响。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调查数据的证券投资者信心指数(SICI),运用有向无环图(DAG)以及基于有向无环图结果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深入探究了我国投资者情绪、过度交易行为与股市波动间的同期及动态影响,进而为减轻我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现象,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提供实证支持.实证结果显示:就同期影响而言,我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与投资者情绪变化导致了过度交易行为;就动态影响而言,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与杠杆交易的兴起,我国投资者情绪、市场波动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机制,尽管近年来我国投资者情绪及交易行为日趋理性,但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尤其是牛熊更替暴跌时期,市场波动对我国投资者情绪影响将会变大,投资者情绪波动将导致非理性交易行为显著增加,此时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与交易行为也将对我国A股市场波动产生显著影响,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1.
王鹏  杨兴林 《管理科学》2016,29(4):149-160
经典B-S期权定价模型经历了从常数波动率、正态分布到时变波动率、非正态分布的发展历程。 对已有针对时变波动率期权定价模型效果的研究进行扩展,以时变波动率模型SSP对经典B-S期权定价公式的常数波动率进行修正,该随机条件波动率的构建充分反映了未来标的资产收益对其波动率的影响;运用广义学生t分布构建时变波动率调整后的B-S期权定价公式,并研究其风险中性概率分布形状,引入混合对数正态模型捕捉实际收益率分布相对于正态收益率分布的偏离;采用2015年2月9日、2月16日和2月25日的50ETF期权高频数据,应用严谨的参数显著性检验、样本内定价偏差和样本外预测偏差的模型选择比较标准,对提出的具有时变波动率的混合对数正态期权定价模型的定价精度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50ETF期权的标的资产高频收益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有偏和尖峰厚尾分布,收益波动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和长记忆性;采用时变波动率修正后的B-S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对中国50ETF期权的定价精度;在综合考虑模型对标的资产价格变化动力学的刻画效果以及对期权的定价精确性后,具有时变波动性特征的混合对数正态模型是一个相对更为合理的期权定价模型。 研究结果不仅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期权定价方法,同时也丰富了有关中国50ETF期权典型统计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瞿慧  何佳诺 《管理科学》2019,32(3):148-160
  2015年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市交易,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期权时代,也对期权的准确定价提出了迫切要求。波动率是期权定价模型的核心参数,准确估计和有效预测波动率对期权定价性能至关重要。         利用50ETF的日内高频价格计算已实现波动率,使不可观测的波动率可以直接估计和建模。对已实现波动率构建带杠杆的异质自回归伽马(HARGL)模型,以及带异质杠杆的异质自回归伽马(HARGHL)模型。提出进一步区分日内价格上行、下行风险对已实现波动率预测的贡献,引入利用日内正、负高频收益率计算的已实现正、负半差,将上述模型分别改进为HARGL-S模型和HARGHL-S模型,以更好地刻画波动的日内杠杆效应。通过对参数估计从真实测量到风险中性测量的转换,实现蒙特卡洛模拟法的期权定价。采用50ETF期权上市起至2017年4月18日的42 406条期权合约收盘价数据,通过模拟在期权价格和隐含波动率上的均方根误差,比较4种模型的定价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①50ETF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率“微笑”特征;②中国股市波动的风险溢酬显著为正,有必要对波动率模型参数估计进行从真实测量到风险中性测度的转换;③已实现正、负半差和异质杠杆的引入都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期权定价能力,同时引入则模型定价能力总体最优;④引入已实现正、负半差对非深度实值超短期、短期看涨期权的定价性能改善最为明显,引入异质杠杆对非深度实值超短期、短期看跌期权的定价性能改善最为明显。         研究结论拓展了对50ETF期权定价的方法,肯定了在已实现波动率异质自回归伽马模型中引入已实现正、负半差和异质杠杆的重要价值,对于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期权定价和交易以及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的决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振龙  许鋆  陈蓉 《管理科学》2021,24(6):42-56
使用50ETF期权的高频数据,研究“净购买压力”指标对指数方向性和波动性变化的预测能力,并比较不同加总方法、看涨看跌、不同在值程度的期权以及非对称的“净购买压力”指标隐含信息的差异性.本文发现,50ETF期权“净购买压力”指标隐含着标的指数方向性和波动性的变化信息.在预测指数变化方向时,Delta加总的“净购买压力”隐含的信息已包含在简单加总的指标之中,看涨、看跌期权以及不同在值程度的期权在信息含量上存在差异性.在预测指数波动性时,使用简单加总和使用Gamma、Vega加总的“净购买压力”指标均隐含着未来市场的波动率信息,平值和虚值期权的“净购买压力”指标对波动率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同时,“净购买压力”的隐含信息存在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14.
瞿慧  纪萍 《管理科学》2016,29(6):28-38
 金融资产的时变协方差矩阵是投资组合配置、风险管理等实务活动的关键参数。早期的协方差预测模型研究使用日数据或者更低频数据,但大多存在参数估计困难和维数灾难等问题。        运用日内高频数据可以构建协方差矩阵的后验非参数估计量,使其从隐变量转变为可以直接建模的可观测变量,降低协方差模型估计的复杂性并增强模型的高维适用性。进一步的,利用高频数据还可以识别多个金融资产的价格在日内同一采样间隔内发生的跳跃,即多资产联跳。针对联跳多由宏观经济新闻公告和政策制度等的发布引起,这些信息终将被吸收并体现在协方差矩阵中,联跳可能蕴含着对协方差预测有益的信息,因此识别联跳并将其引入协方差预测模型。        将异质自回归模型扩展至多元形式,作为协方差非参数估计量的基准模型,并将取值0/1的联跳指示变量与Hawkes模型估计出的联跳强度分别及同时引入多元形式模型,构建3种扩展模型。选择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这两种常用统计意义损失函数,采用Diebold Mariano检验,评价各扩展模型的样本外预测性能相对于基准模型是否有所改进,并采用模型置信集检验并挑选最佳扩展模型。此外,比较各种预测模型用于全局最小方差投资组合策略的效果。        基于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中不同行业5只高流动性个股分钟高频价格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联跳指示变量,联跳强度对协方差矩阵的预测有更显著的贡献;②引入联跳强度可以显著提升对协方差的拟合优度和样本外预测精度;③同时引入联跳强度和联跳指示变量,且采用矩阵对数变换,确保正定性的扩展多元形式模型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是最优模型。        研究结论肯定了在协方差预测模型中引入联跳的重要价值,并揭示了宏观信息对协方差预测的贡献,对于金融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及进行资产配置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一直都被视作资产定价的主体。但在个体投资者众多的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谁左右A股股价的变化?则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视角,构建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未预期交易量两个异质信念测度指标,对比分析二者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与股票当期收益显著正相关、与未来一期收益显著负相关,但个体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作用更强;进一步,异质信念对小公司、价值型公司收益的影响更明显;当控制了规模、价值等风险因子,以及不同时间区间和是否可以卖空等市场影响因素后,结论依然成立。表明在现阶段的中国A股市场,个体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仍是左右股票定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公司注册地所在省份网民在百度中对公司股票简称搜索的次数占全国网民搜索总次数的比例,度量公司被本地个人投资者关注的程度,发现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显著过度关注本地公司,即在注意力配置上存在本地偏差。基于注意力配置和资产配置的紧密关联,本文利用这一本地关注度指标对A股市场本地偏差现象源自投资者理性的信息优势还是非理性的行为偏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个人投资者对本地公司的过度关注提高了上市公司风险溢价水平,强化了个股股价与市场、行业以及区域个股的同步性,并削弱了个股的定价效率,表明行为偏差假说对A股市场本地偏差现象更具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异常波动停牌是证券市场常见的价格稳定机制之一。已有研究对异常波动停牌的实施效果没有得到一致结论,支持者认为投资者能利用停牌对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修订,促使形成新的均衡价格;反对者认为停牌阻碍了投资者把潜在需求转化为交易,进而导致复牌后更高的交易量和价格波动。在中国的异常波动停牌制度是否应该被取消的背景下,探究异常波动停牌制度对价格发现过程的影响,对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采用理性预期框架,引入噪音交易风险和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区分异常波动的原因,探讨不同条件下实施停牌的市场出清过程。一方面,异常波动停牌有利于增加市场交易者数量,从而降低定价误差;另一方面,异常波动停牌会增加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定价误差增大。基于这一逻辑,构建一个包含出清时间间隔、知情交易者学习过程和信息摩擦的市场出清模型,分析异常波动停牌对价格发现效率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噪音交易风险较高、资产价值不确定性较小导致的异常波动停牌,虽然有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但会降低价格发现效率;②由于资产价值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较低的噪音交易风险导致的异常波动停牌,虽然有利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但增加了流动性风险;③同时满足噪音交易风险较高和资产价值不确定性增加导致的异常波动停牌,既有利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又降低了流动性风险。总体来说,停牌实施效果的关键在于噪音交易风险和资产价值不确定性的大小,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股票,停牌有利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而对于噪音交易风险较高的股票,停牌有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         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完善交易制度和提升中国金融市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金融市场中,连续竞价市场不一定存在市场均衡,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市场崩溃,因此异常波动停牌制度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构建投资组合时,除了包含传统的股票资产和无风险资产,还引入方差/波动率资产.给出了动态最优投资组合的显式解,发现方差/波动率资产价格是影响投资组合权重的重要状态变量.方差/波动率资产价格反映了市场的波动程度,股票资产以及方差/波动率资产的最优权重都会随着方差/波动率资产价格的增加而降低.基于美国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组合中加入VIX期货有助于分散组合风险和提高组合样本外绩效,而组合中不包含VIX期货会导致投资者遭受一定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9.
在高频数据条件下,中国ETF基金价格"已实现"波动率与跟踪误差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并存在着信息的先导效应?基于"已实现"波动、跟踪误差计算方法及Granger因果检验过程、VAR模型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中国ETF基金价格"已实现"波动率与两种跟踪误差分别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后者是前者的Granger原因;中国ETF基金价格"已实现"波动率序列与两种跟踪误差序列的同期及一、二阶滞后相关性较高,而跟踪误差滞后于"已实现"波动率;当ETF基金的跟踪误差受外部市场条件的某一冲击后,将给ETF基金价格"已实现"波动率带来同向的冲击,这一冲击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信息是股票市场的基石,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念和交易行为,进而影响资产价格的波动.本论文集合包括公司公告、分析师报告和新闻在内的多源信息,研究其与股票收益波动之间的联系.实证发现:1)信息日的收益波动率显著高于非信息日,且新闻对收益波动的影响最大;2)通过控制信息数量对贡献度的影响,发现新闻对原始收益波动率和特质收益波动率的贡献最大,而分析师报告的贡献最小;3)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更低换手率、更大年龄)其收益波动受公共信息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