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语编插句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语编插句式研究彭占清一、说例编插句式是汉语的传统句法结构样式,然而它在各种语法系统中却没有记载。偶尔有人注意它,也只限于一般地介绍现象,并且命名各异,言人人殊。其实它是把结构相同、语义相关的至少两个常规语法单位(线性的短语,单句或者复句)作为原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汉语语法论的研究"、"语法理论的研究"和"语言理论的研究"等三个方面介绍和评论高名凯的语言学学术思想。作为中国理论语言学和汉语语法研究的先驱者之一,高名凯为摆脱印欧语眼光,建立反映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提供了一个独立研究的典范。在高名凯的汉语语法体系中,实词的分类不是语法的重心所在,但虚词的研究却是重要的、成系统的,这是高名凯语法体系的一个鲜明特色。高名凯关于汉语实词无词类的著名观点对今天以及未来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就是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事实,以汉语的研究为基础,合理吸收、借鉴中外语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交际者的认知能力、背景知识、交际意图、交际场合以及语境、语用预设等语用因素对句式、句式变体的选择和制约,语序与表述重心和信息焦点的关系,主题和述题以及语句内部的新旧信息分布规律,从而阐释语用介入语法/句法的语用理据。这种研究,无论是对语法研究,还是对语用研究,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存在着句式比较特殊的双主语结构,在该结构中两个名词短语NP1与NP2并置在句首。文章试图从认知语法视角来阐释这一汉语结构,将汉语中的双主语结构看成是一个“参照点结构”(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认知主体(conceptualizer)把NP1作为参照点与另一实体——整个内部小句作为目标,从而建立心智的联系。作为参照点的NP1既可以充当话题,又可以充当主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三个平面语法观"的分析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兼语式构成的句法、语义、语用条件。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兼语式的形式特点和功能特点做出分析,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解释,在与类似句式比较中,进一步明晰了兼语式这种汉语特有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内涵。  相似文献   

6.
汉语“差一点 (没)DJ”句式的再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差一点+DJ(动词结构)”句式是由朱德熙先生提出并在汉语界讨论得较多的一个语法现象。笔者采用扩展方式和语音对比方式分析句式中“差一点”的语法功能,得出该句式中的不平行性与“差一点”的不同语法功能有关。进而结合英汉“怀疑”词义与用法的对比,以及汉语“怀疑”词义的多义性与搭配的两重性认识,类推汉语“差一点”也具有类似性质,并认为这与句式的不平行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甲文没有被动句式,西周金文中已出现被动句式,汉语被动句式究竟是如何形成发展的,素无定论。本文首次对今文《尚书》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全面考察和分析研究,不仅填补了今文《尚书》专书语法研究的空白,而且还系统论述了汉语被动句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因,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也提出新的见解。诸如:汉语真正的被动句式不是“春秋以后的事”。最先产生的汉语被动句是语义被动句,然后才出现语法被动句,后来语义被动句和语法被动句并行,语义被动句不断衰减,语法被动句的形态也经过简单—繁化—再简化的发展过程。“于”字句表示被动是汉语语法被动句的最早形式。汉语被动句产生的直接动因可能是基于修辞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鸿英 《延边大学学报》2011,(2):39-42,F0003
吕叔湘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类似"配价"的概念,可惜一直未引起语法学界的注意,直到20世纪80年代,朱德熙先生第一次运用配价概念,从那时起,配价语法逐渐成为中国语法学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理论对国外理论的借鉴;二是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全面展开及取得的相关成就;三是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相关的理论分歧。  相似文献   

9.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将比较成熟的语法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空语类理论可以促进汉语补语、复杂句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徐通锵先生的"字组"理论,它立足汉语的特点和本质,从汉语的基本单位"字"出发,由字组配成字组,从字组的结构特点中抽象出语法规则,因此,"字组"理论涉及从汉语的字到句子的不同层面,对汉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着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焦点问题是如何认识汉语的结构特点。不管是相同的认识,还是相异的认识,拟或独家的观点,都不同程度揭示出汉语的结构特征,诸如没有形态变化,词、短语、句子构造基本一致,词类跟句法成分不对应,量词丰富,词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词序与虚词对语境有极大依赖性,基本结构简单而具体形式复杂,语音和字形对词语结构亦有影响等。汉语语法的语用特质建立在汉语结构的基础之上。汉语结构的无形态性决定了汉语语法的语用性质。构造基本一致的词、短语、句子具体使用时的变异,量词的多样,语序的安排,虚词的丰富,语音、语形对词语组合的影响,词语组合对语境的依赖性等,都表现出明显的语用性质  相似文献   

12.
"V在了N"结构(如"放在了桌子上")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新兴的语法格式。文章试图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对这一格式的形成原因进行探究,着重从语法化角度来说明"V在了N"结构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从语法分布角度,分别对此类句式中的NP结构(一般是人称代词或其他名词结构)、动词进行分析。重点是可进入此句式的动词类型考察,在论述句式中的NP结构与动词类型的同时,探讨了此类句式所表示的特殊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套用是汉语的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语法现象,它通过两个句式的杂糅使语言达到经济、简练的效果。本文尝试立足于汉日语言对比,侧重于翻译,从语法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层面对汉语"把""被"套用句这一特殊句型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主谓谓语句对应越南语的三种句式:主谓谓语句、题语主谓句和一般主谓句。这种句式的对应差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语法事实,即汉语与越南语的定语语序不同;二是汉语与越南语的句法分析理论不同,二者对补语、宾语和题语的分析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6.
配价语法理论框架下的汉语双宾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动词配价理论导入汉语双宾结构的研究,分析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对双宾结构的语法配置功能,讨论动词的配价结构与双宾结构的各种语义和句法关系,区分双宾结构的典型形式和非典型形式,变价形式和非变价形式,认为动词的双宾结构不全部是其配价结构的投影,最后推导出基于配价语法理论的汉语双宾结构的鉴定标准,试图赋予其新的语法分析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所谓结果宾语,是指宾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例如: 挖井 盖房 编草帽 写文章具有这类宾语的句子叫结果语句(简称A句式),这在语法界已得到充分的肯定。 汉语中有这样一类句子(简称B句式),语法界尚未引起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英语SVOC句式与汉语兼语式动词类别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SVOC句式与汉语兼语式存在许多共性。对比这两种句式,人们会发现动词是构成这两种句式的核心。英语SVOC句式动词类别与汉语兼语式动词类别尽管不能一一对应,但都是在使役化构词和语法隐喻两种主要的语法化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汉语学界传统的描写性语法一直注重对具体语言现象的论述和分析,而普遍语法原则重在解释语法现象,找到不同语言中不同语言现象的共性。本文试图以深层结构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为出发点,探求将描写性语法和普遍语法原则相结合应用于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主位性前置句为传统语法上的特殊句式之一,功能语言学上称为标记性主位结构.文章认为汉语中除了存在单项主位性前置和复项主位性前置句式外,还存在一定条件下经过转换的句项主位性前置现象.主位性前置结构与信息结构不对称,主位部分信息通常被人为地“旧化”或“焦点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