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英华  杨宝玉 《西藏研究》2021,(1):64-73,F0002,F0003
敦煌文献中已鉴别出4种藏文九九表,其中,P.t.1256是由藏文字母拼写的汉文“小九九”表,ITJ764、P.t.1070和B59:10是藏文九九表,包括了不同编排形式的“小九九”表和“大九九”表。ITJ764尾题人名“■”,为藏文九九表溯源和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对这4篇写本做转录,对残缺的内容做推拟还原,并给出译文和评析,初步结论是:敦煌藏文九九表有大、小两类4种,与汉文“小九九”表作用一致,编排方式有别,藏文九九表抄写者和使用者并不限于藏族。这些藏文算学文献实物,为研究藏族科技史和汉藏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才让 《中国藏学》2012,(1):107-114
文章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T.992号《分别讲说人的行止》部分进行了转录和翻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文献的内涵,认为其中讲述了为人处世及行为取舍方面的是非标准,提出了君臣、主仆、夫妻、父子、朋友之间的行为规范,属于伦理类文献。该文献核心思想是将人的行为,总的分为善恶或好坏两个方面,好的或善的是道德行为,反之则是非道德行为。其中多有中原伦理文化的因素,而且儒佛相融,应是属于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周炜 《中国藏学》2006,(2):260-265
从上世纪80、90年代起,藏语文信息处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藏文软件如藏文文字处理及激光编辑排版印刷系统等,得以开发、利用。21世纪后,信息产业部把统一制定藏文编码标准工作放在首位,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同时藏文网站也相继开通使用。这些都推动着藏区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滇西北地区,藏民族与汉、彝、白、纳西等民族长期交往,共同生活,为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云南省的藏文古籍,主要分布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地及其附近几个州县。按时间划分,可大致分为吐蕃时期、藏传佛教形成初期、甘丹颇章时期三类;按内容划分,大致包括藏传佛教格鲁、噶举、宁玛诸派古籍,民间藏书以及档案文献,其中有的藏文古籍具有云南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5.
才让 《中国藏学》2013,(1):64-71
P.T.996号第二部分名为“大乘无分别修习之道”,记述了吐蕃禅宗代表人物布·益西央的生平和佛学思想,文章对此予以转录和翻译.文章认为后世史书所记巴·益西央及摩崖石刻上所提到的益西央与P.T.996号第二部分所记系同一人,其卒年是850年.益西央被称为禅师,所持佛学思想以禅宗一系为主,益西央的著作《大瑜伽修习之义,从大乘诸甚深经典中摄集的八十八品》主要依据《八十经根据》而写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央民族大学周润年教授,多年从事藏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成果颇丰。文章中,周润年阐释了藏文史籍、藏文法典的价值及其翻译、研究的意义,并指出藏文文献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藏学、翻译学研究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受命于吐蕃王廷,高僧巴廓·益西央率领他的藏、汉团队,在藏东一线摩崖刻石,弘扬佛法、力促唐蕃和平.而在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P.T.996中,记载了另一位高僧布·益西央的传略.本文经过梳理和分析,认为这两位高僧的人生轨迹重合,实为同一人,巴廓·益西央即布·益西央.吐蕃政权分裂后,由于社会动荡、信息闭塞、路途遥远,后人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产生讹误,导致后弘期史籍中将巴廓·益西央误写为布·益西央.  相似文献   

8.
益西拉姆 《民族学刊》2012,3(6):54-58,99
藏族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藏文古籍文献又是藏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工作单位的纷纷建立,保护和抢救藏文古籍文献工作也全面展开。本论文通过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馆藏形式、收集和整理、目录规范、载体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唐露恬 《西藏研究》2023,(4):52-59+157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与王尧先生主编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解题目录》中对《大般涅槃经》的定名有所出入,在《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中所涉及的P. T. 0543、P. T. 0548以及P. T. 4261诸敦煌残卷进行内容上的重新考证并定名,可为后续相关佛经专题研究提供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1982年以来30余年中,用藏文发表的有关敦煌藏文文献研究的论文为对象,就所涉及的相关领域进行分类梳理,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之研究。  相似文献   

11.
才让 《中国藏学》2017,(2):66-77
P.T.245号属于密宗超度仪轨,但未见于吐蕃时期编的《丹噶目录》《旁塘目录》,及后世流传之文献中,故属藏外文献。经过文本比对,文章发现此仪轨的一些关键步骤或神灵亦见于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典。文章初步认为该仪轨与后世宁玛派所传密典间有关联,具有较为明显的宁玛派教法特征,这为研究宁玛派密教文献的源流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敦煌P.988号藏文写卷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被称为“儒家格言”的敦煌P.tib.987和988两个写卷是河西某汉文童蒙读物的藏译本,具体的资料来源此前尚不清楚。本文在石泰安法译文的基础上通过对校寻出了其中的一批典故出处,并认为这部书体现了唐宋之际西北俗文学的一种典型风格。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的藏文碑刻不仅有其特殊的文献载体研究价值,而且对研究历史上藏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探讨藏族文化发展传播以及文献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北京地区现存藏文碑刻作了整理编目并分别加以介绍,有助于我们了解北京地区的藏文碑刻文献以及藏族文化对北京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中村不折旧藏敦煌西域文献中一件藏文写本为中心,结合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T.987、P.T.988号,对该件中村不折旧藏本全卷以及P.T.988号的后半部分予以转录、翻译,并探讨3篇藏文文献的价值、翻译风格以及与《太公家教》等敦煌汉文写本童蒙读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有为数不少的藏文文献,据不完全统计,在15000号之前单独编号的共计291件(卷),另有29件(卷)背面有藏文文献.自2005年开始,国家图书馆开始陆续出版<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其中有209件藏文文献集中收录在其第124-126册中.敦煌藏文文献的详细信息也记录在<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各册的"条记目录"中.不过,<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条记目录中的藏文转写存在较多的问题.文章即以举例方式详细指出了其藏文转写的误录、遗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藏文“元版”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对于元代是否有藏文雕版印刷,后世的相关研究论著中提法不一,颇有争议.文章以新发现的几部藏文"元版"为根据,为这一争议第一次找到了实物根据.文章还根据这些文献的题款及发愿文,对主持这些文献的编修、资助印施、刻印、校对人员的名字、地位、社会关系等均作了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17.
才让 《西藏研究》2009,(3):53-66
文章将敦煌藏文写本P.T.99号中的写本<正说圣妙吉祥名>与<甘珠尔>中所收规范本进行比较,论述二者的异同和相互间的关系.对该经的最初传授者和翻译者,经考证认为是密宗大师无垢友和吐蕃译师聂·杂那.提出释智的汉译本应属西夏时期的译本,依据类似敦煌本的藏文本翻译,认为该经在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华林 《中国藏学》2003,(4):90-96
藏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字 ,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反映藏族政治、历史、经济、军事、科技、文艺、宗教等方面内容的藏文历史档案。探讨藏文历史档案的内涵外延、分类构成、内容价值与发掘利用问题 ,可揭示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了解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更好地保护抢救与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事实和对音情况分析,北京图书馆藏敦煌写卷中的"乞里提足赞",不是赤德祖赞(khri-lde-gtsug-brtsan),而是赤祖德赞(khri-gtsug-lde-btsan),"提"字对音似不是lde,而可能是字母t。附带提及了写卷中的两个称呼--"坐禅人"和"圣神"。  相似文献   

20.
牛宏 《中国藏学》2017,(2):78-87
P.T.116是敦煌藏文文献中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一部综合性文献,其中有3部分集中了诸位禅师的语录,第一部分引述8位禅师语录,第二部分专门有一段摩诃衍禅师的说教,第三部分集中了18位禅师之论。文章在前人研究、辑录藏文原文的基础上,首次汉译了该部分内容,并以注释形式指出了其内容与其他敦煌文献、佛教文献的关联性;同时与其他藏文禅宗文献进行比对,分析了该文献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