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略论近代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意识形态,是爱国主义精神之源。本文认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使民族意识形成,突破了传统民族意识的范围,促使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民族意识将民族性与社会性融为一体,将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将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融为一体,将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融为一体,曾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发挥过重大作用,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近代社会后,古老的民本思想并没有自然地发展成近代的民主思想。近代以来的改良派、维新派虽然也为之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但融贯中西,汇通古今,在糅和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把古代民本思想推向最高峰的却是孙中山。本文从思想渊源、革命理论、革命纲领以及革命实践等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对充分认识近代以来的民本思想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解放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多民族国家,外受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国内存在几千年的民族压迫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殖民地问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就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指出:“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族革命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有牺牲精神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这里所讲的“有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仍然是农业社会,农民是这个社会中最庞大的群体。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纵观中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从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似乎走完了螺旋式上升的一圈:以农民革命始,亦以农民革命终。当然,后者是在现代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并非旧式农民战争的简单重演,但农民仍是这场革命的主体。正因此,农民问题是我们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结构与革命运动的钥匙。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政治派别都不可能、也没有解决农民问题,不能造成农村社会的大变动,因而也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唯有中国共产党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农民问题,并以农民为主力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对农民问题的调查研究与理论阐述,即展示了我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历史轨迹,从其发展过程,我们亦可管窥毛泽东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若干特征和原则,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有待于先进文化的确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寻先进理论的尝试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寻先进文化的历史就成为了从近代到建国的历史主线之一。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构成的中国特色革命理论,指导中国人民砸碎一个旧世界,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两大理论紧密联系、承前启后,致力于实现中国人民族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历史的帷幕是由于英国在1840年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而拉开的,此后的一百余年,中华民族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整个国家处于对外没有独立、对内没有统~的状况。在内忧外患之时,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有“再造共和”之誉的蔡愕、近代维新派思想家梁启超都把“国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其中特别是蔡愕对“国权”问题的论述最为充分,从而形成了以近代爱国主义为思想基础的朴素国权理论观点。二十世纪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在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力倡国权,并…  相似文献   

9.
孙梦思  邢继伟 《理论界》2014,(10):11-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探索也是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道路的历史起点和价值指向,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选择。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和国粹主义等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0.
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作用,用什么样的革命政纲引导农民投身民主革命,不仅是革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的政策和策略问题,而且涉及到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中国革命道路等重大理论问题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到乡村农民运动的转变,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的过程,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本文拟结合有关文献和历史事实,对中共早期农运工作做一个概要的考察,从一个方面揭示中国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1.
《大庆社会科学》2013,(6):153-153
胡长栓撰文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历史使命。革命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境遇。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理论就是在这种革命性的诉求中,  相似文献   

12.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 ,毛泽东创造性地形成了科学进步革命的“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升华到了新的时代高度 ;通过对中华民族民族存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科学认识 ,形成了毛泽东民族意识极其丰富的内容 ;毛泽东的民族意识为中华民族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对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 ,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中,提出和形成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为形态的无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观。它的所有基本论点都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重大变化在思想理论上的反映,无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观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理论创造。这一创造不仅在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引上了新民主主义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以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换来的,在我们民族的觉醒过程中,尤其与日本帝国主义发起的几次侵略战争关系甚大。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曾先后发起过三次倾国之战,即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这三次战争给中华民族当头三棒,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领头人.是他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动荡中意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率先在思想领域发起了一场革命;他富有远见地援引"西学"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向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思想开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呈现出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也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7.
民族大团结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制定、调整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政策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工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和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好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民族大团结的理论,对我们坚持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实施“一国两制”的构想,最终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同心同德地坚持…  相似文献   

18.
论20世纪40年代罗家伦的民族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原始民族、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的族群文化及其历史进行的研究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学主流的情况下,罗家伦从近代欧洲民族及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与理论出发,对民族、民族性的构成要素、形成过程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类型等民族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最终落实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点上。他对民族基本理论的阐释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准,在近代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陕西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是华夏文明的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积淀着数千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黄土地上,曾哺育出了无数的有贡献于国家民族的英雄豪杰,产生过居于世界领失地位的西周、秦汉和隋唐文化。陕西又是许多次人民革命的策源地,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延安时期,为中国革命大本营所在地,对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陕西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最富有的省份之一,可谓得天独厚。但陕西省的历史,尚无一部专著,连一部简史也没有,更说不上通史了。现在郭琦同志主编的《陕西五千年》问世了。这是一部陕西简史并且具有陕西通史性质的专著,它填补了陕西历史学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妖魔化革命, 正确评价近代中国革命,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正确评价近代中国革命,必须认清近代中国革命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从历史长时段来看,近代中国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彻底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