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邻居张大伯是个“句句说清、事事分明”的人,平时特别喜欢“较真”。然而,进入晚年后,他却经常与儿子、儿媳因鸡毛蒜皮的家务小事发生争吵,弄得家里“冷战”频频,张大伯整天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2.
大伯卖彩票     
刘卫 《老人世界》2014,(10):46-46
去年上半年,大伯从单位退休了。以前一直忙忙碌碌的他,猛地一下闲下来,精神上好像无所寄托。我们从家里搬了不少盆花给大伯,可大伯觉得又是浇水,又要弄肥,挺麻烦。没多久,由于没有人打理,那些花都蔫头耷脑地没了生机。  相似文献   

3.
楚璇 《女性天地》2011,(4):14-16
儿子不知体贴,病重父亲决定带孩子远游 1994年,23岁的小学教师高名远参加体检时被查出患有乙肝大三阳,这让他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他的爷爷、大伯、父亲均死于肝病,而父亲去世时年仅45岁,  相似文献   

4.
郑念 《老年世界》2008,(18):39-39
大约10年前,医生给王大伯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王大伯当时五十多岁,还有一大段人生道路要走。他心想,总不能老是这么病恹恹地捱日子。好在对症下药后,病情有所减轻。经医生指点,王大伯知道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他的锻炼方式主要是两种,一是摩腹,二是步行。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秋节,68岁的上海老人张爱珍给儿子提了个特别的要求:中秋节不用送月饼了,买只鹩哥回来就行,省得儿女们走后没人说话。  相似文献   

6.
社区里的杨大伯,退休前是一家企业俱乐部的美工,平时喜欢读报。今年,他自费订阅了国内几种老年报刊。一天,当他看到社区居委会门口连个宣传栏也没有,而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十分需求,便主动找到居委会主任,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原来,杨大伯想让居委会在门口制作个玻璃橱窗,办个社区文化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栏,  相似文献   

7.
又到冬令进补时,邻居王大伯的几个子女送来了各种药酒、补膏之类,唯独小儿子别出心裁,送来一份2002年度《老年人》杂志预订分送单,最适合王大伯的口味。由此想到,“精神赡养”尽管已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但现实生活中有意识这样做的人还不是太多。对老人,儿女一般只考虑“常回家看看”,而对如何提高老人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让老人精神上有所寄托,确保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则往往被忽视了。给老人订一份报刊,送点精神食粮,让老人在充裕的闲暇中开阔眼界,获得知识,对于老人安度晚年可真是再好不过的事儿。给父辈订份《老…  相似文献   

8.
绒花 《老年世界》2013,(2):37-37
张大伯今年71岁,喜好抽烟,其烟龄少说也有50年了。平时他身体没啥大毛病,可近十多年来,他每到冬春季节就咳嗽、痰多。前几天,他竟在剧烈咳嗽时突然晕倒,虽然过了一会儿自己就醒过来了,但却摔伤了。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他被确诊为“咳嗽晕厥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月饼旅行     
小时候,月饼是用来吃的。而如今,却说不清月饼是用来干啥的。 还没过完“三伏”天,许多单位就酝酿着送月饼了。于是,快递公司的小伙子们背着鲜艳的盒装月饼,顶着炎炎烈日奔波于各写字楼间。有公司老总说,要不是怕天热搁不住,早就该给客户送月饼了,拼命也得争第一。谁在第一时间送了月饼,谁就能给客户留下最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问:最近帮大伯打赡养官司时,遇到一个法律新名词“告诉才处理”,能给我解答一下其涵义吗?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个考察团一行八人,回国时大家的行李都增加了不少,惟有张县长就一个手提箱,来也依然,去也依然,量元增减。问他何不给家人买点礼物,他学着欧洲人的神态,耸耸肩,两手一摊:我的美元都付了小费,没钱了。 张县长在我们这个考察团里,是惟一一位来自县里的干部,他说他出来时带1000美元现金,原本是想给家人买点纪念品的,没想到在欧洲处处要给小费,所带的1000美金除打了两次国际长途,上了几次收费厕所外,其余的几乎全部付了小费。 小费竟需这么大一笔钱吗?不算账自然不觉得,真正算起账来,还真是让人吃惊不小。 从…  相似文献   

12.
高辉 《老年世界》2009,(21):34-34
已花甲的余大伯,近年来经常头昏眼花,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患了高血压病。医生为余大伯做了系统检查,说他的病情不重,只要避免情绪紧张,注意休息和饮食,再用一些降压药,病情很快会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一次有画家拿画来给毕加索看,那是一些素描。毕加索开始一张张地看它们,近看,远看,必要时就戴上眼镜看细部。那样子仿佛他过去从来没见过什么是素描似的。他的眼睛从未离开过它们,他把一切置之度外,完全沉浸在他在看的东西上,这样出格的好奇心,这样专注的能力,让每个见到的人都很吃惊。  相似文献   

14.
李晓琳 《老人世界》2013,(10):50-50
最近,60岁的王大伯来到医院眼科检查眼睛,医生发现其左眼有内眼角赘肉。原来王大伯的眼角赘肉已跟随了他30多年,随着赘肉逐年增加,不仅影响美观,更是给其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后经检查可初步判定为左眼结膜血管瘤,医生告诉王大伯可以通过局部麻醉进行左眼结膜血管瘤切除手术,术后定期复查,注意预防感染和进行激素治疗,以预防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复发。  相似文献   

15.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们本来不是哥两个。我还有个二哥,在乡下。母亲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和我,二哥在5岁那年被送了人。送的也不是别人,是父亲的大哥。大伯与大娘不生育,吃了好多药,可还是没生下一男半女。最后,绝望的大伯找到了父亲,因为父亲刚好有三个儿子。大伯说,过继给我一个吧。  相似文献   

16.
杨大伯的儿子准备买个四室二厅的大房子,一方面是为了结婚,另一方面也是想好好孝敬一下辛苦了一辈子的两位老人。一开始杨大伯也是十分高兴,但在交定金前杨大伯还是拉住了儿子。他说你们买个三室一厅的房子,我们两个老人呢,就在旁边小区买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这样加起来还是四室二厅,总价款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小月 《当代老年》2011,(12):44-44
大伯退休后就一直赋闲在家,除了有点小胃病,身体还算好。都说久病成良医,作为有胃病的老病号,大伯一遇到偶尔胃痛发作,服点约就能轻松解决,因此,这点小病他丝毫没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18.
钦代主 《老年人》2006,(12):55-55
王大伯今年60岁,平时带带孙子,闲时逛逛公园,饮食正常,起居规律,身体向来健康。国庆节期间,从外地回家探亲的儿女们都感觉他明显消瘦了许多,表示不安,可王大伯非常自信,说自己是“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儿女们还是不放心,坚决要求他上医院做一次体检,果然,在作“肿瘤标识物”检查时,发现癌胚抗原(CEA)的指标升高。医生顺藤摸瓜,最终发现王大伯患有结肠癌,但癌变尚处早期。目前,王大伯已做了结肠癌切除手术,正在接受后续的化疗。因为发现和治疗非常及时,医生说预后相当好。这是一则临床真实病例。然而,生活中这种不幸中之万幸的事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9.
问: 刘大伯有一子一女,由于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去年他身体欠佳后住进养老院.可自从他入院以来,子女从未来看望过他.前段时间他在室内活动时,因地滑被杂物绊倒造成骨折.院方与其子女联系,他们仍然没有来看望他.他们认为入院费交了,有人看护、有人担责.工作忙,去不了没什么.请问: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就可以不承担责任了吗?  相似文献   

20.
爱情AB卷     
一位从民政部门退休的老人,被人尊称为“月 老”。他不仅热心地为未婚青年牵线搭桥,还 为那些出现了婚姻危机的男女解决问题。据说,他常 常会给前来拜访的男男女女,留下一份内容不同的 卷子。他为那些热恋中的情侣准备了这张A卷: 当你与曾经相爱的人结婚多年,发现自己爱上 了别人,或是察觉到对方爱上他人时,你怎么办?当 你的小宝贝哭哭闹闹,而你的伴侣正生病需要休息 时,恰巧朋友请你出去应酬或玩乐,这时你怎么办? 当对方因家务琐事而冲你发火时,你是与他(她)一 决高低还是设法平息战火,幽她(他)一默?当她不 再有曾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