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结构、表达方式、修饰手段和逻辑思维形式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并存在许多差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不能。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英译汉时很难将两种语言的词性和结构一一对应。此时,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规律,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必须把词类适当地加以转换,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2.
翻译英语句子时,有时我们可把原文的句于结构整个保留下来或只稍加改变,但不少情况下则必须将原来的句子结构作较大的改变。如果囿于原文,把每一个英语句子都译成一个汉语句子,一个萝卜一个坑,就会出现译文的句子臃肿或层次不清。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句方法和修辞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有时需要把一个英语复句译成一个或一个以上汉语单句,有时又需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英语单句译成一个汉语句子。我们把前一种方法称为分译,把后一种方法称为合译。分译和合译是改变原文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分译与合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更合乎汉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翻译时,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通常需要对原文句子结构、句子成分、词类、词序等方面的调整,有时还得对原文句子中的主次部分进行变换调整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意义。文章通过实例从四个方面探讨科技英语翻译中常用的变换手段——主次变换法。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一个汉语句子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但要将这样的汉语句子译为英语时,不必把每个动词都译成相应的英语动词,其中某个动词可以用英语介词来表达。笔者在批改学生的汉译英练习时,发现有些学生不会使用英语介词来代替汉语动词.例如这样两句汉语:“你来这儿干什么?”“我来这儿开会的。”学生的译文是:“Whathave you came here to do?”“I have come here to attend a meeting.”如果译文中的动词不定式用介词来代替,不但符合英语习惯,而且句子简洁有力。“What haveyou come here for?”“I have come here for a meeting.”英语介词 for 在问句中  相似文献   

5.
科技文章的一大特点是语言凝练、逻辑缜密。因此,在科技日语文章中,视觉冲击力强、言简意赅的汉语词汇使用率很高。这就要求译者充分理解其含义,并选取合适的用语进行翻译,以保证译文同样准确简洁。针对带后缀的汉语复合词,可分为保持原构词形态和通过意译改变原构词形态两类情况进行翻译。关于特殊后缀“的”,主要有与原文同形、省略“的”、译为“地”、意译、选择固定译法等五种翻译方法。翻译时要注意在保证译文与原文意义不发生偏离的前提下,尽量提升译文的可读性,使其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6.
汉语句子话题在功能上不同于英语句子的主位.汉译英时,为了实现译文自然、连贯的目的,必然要求译文符合英语的信息表达方式.为此,译者应灵活处理,除了将汉语句子话题处理为英语句子主位外,多数情况下应重新确立英语主位成份.另外,不同谓语动词的使用也会影响到汉语话题的翻译策略.可在句子和篇章两个层次上考虑汉语话题的翻译策略问题:在句子层次上,确保句法正确;在篇章层次上,促成译入语篇章的连贯性并尽量再现出原文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批阅学生的英汉翻译练习时,经常发现读起来生硬、晦涩的汉语译文,有的甚至读几遍还是不知所云。出现这样的问题,虽然也有对原文的理解问题,但有的英语原句并不很难,而译出的汉语句子还是很别扭,要是学生用汉语作文,他不会写出那样的句子。这说明,其主要原因是翻译时过于受原文的束缚,在努力传达原文的意思时,不敢摆脱原文的结构模式,只好照原文的句式写出汉语句子。这样的译文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了觉得不象汉语,翻译味太浓,有时甚至看不懂。有的翻译家称这种译文为“翻译体”。本文试以学生翻译练习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译文为例分析这种翻译体的根源和  相似文献   

8.
在英译汉过程中 ,有些句子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 ,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词类转译法在《傲慢与偏见》汉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工作一般要经过两个程序:理解原文(英文)与译成汉语。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程序不是单向的。译一个句子,往往耍从英语到汉语,汉语到英语仔细推敲,反复研究多次,直到这句话的译文与原文意思完全符合。一篇文意译好以后要再作润饰,这两个程序才算完竣。在英文翻译中,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要领。一、译文时要注意再上下文看上下文就是看原文的词(或词组)与词、词与句子、句子与句子、文章的这一部分意思与其它部分意思之间的有机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及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表达…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造就了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对比,笔者认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差异,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转换,才能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