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呈现出未曾有过的蓬勃之势。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我国的优良传统,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势在必行。通常文物古建筑修建于城市的中心区域,这就和现代城市建设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如何保护文物古建筑,并提出了开发古建筑的同时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前期调研是制定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为评估编制提供全面资料的环节。通过研究总结前期调研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可以更完善地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保护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可分步骤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前期调研分三个阶段:前期准备、现场调研、资料整理,本文结合永乐宫保护规划的实例进行举例说明,并且做出了一些前期工作的新尝试。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深入研究,为保护规划的前期调研提供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肇庆是我国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环境秀美,文物史迹荟萃,历代名人汇聚,宗教文化集萃。保护规划应突山保护风貌,整治环境,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原则。具体实施中应划定保护范围、控制建筑高度、采取保护与更新的不同措施,并对重点地段拟定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4.
城市古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文化象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古建筑保护的二元难题。通过梳理我国城市古建筑保护的发展历史和实践经验,剖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和法国等域外制度经验,提出应当通过提高保护意识、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合理的古建筑产权制度、实现古建筑保护与城市规划相配套、发挥专业咨询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执法力度等,建立适合中国城市发展转型期的城市古建筑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依据佛山祖庙灵应祠内陈列的明清及现代文物的种类和特征,在陈列展示中如何利用古建筑的固有格局来展示文物,以形成其自我风格是古建筑文物陈列中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许多宫廷建筑、寺观庵祠、宅第亭台等名胜古迹毁于火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影响。作为承担灭火救援艰巨任务的消防部队,要清楚地意识到,做好文物古建筑火灾的灭火救援工作,必须实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做好文物古建筑灭火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阐述和分析了我国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发展现状,并概括其内涵,深刻解读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规划的背景;同时,针对其复杂的背景和外部情况,对其外围保护地带提出了分区规划的思想,分别对溪东国家旅游度假区保护地带、九曲溪上游水源保护地带和一般外围保护地带等3个分区提出了各自对应的保护内容和规划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为其制定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构建了一个系统、可行、操作性强的外围保护地带规划。  相似文献   

8.
作为遗址留存丰富的国家,我国的遗址保护立法却比较落后。文章就国外遗址保护立法中关于划定遗址保护区域、设置保护机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遗址保护与周边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规定的比较,提出我国有必要在立法理念等方面加以借鉴,以完善我国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保护方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气质与面貌在世界建筑史中独树一帜。然而,由于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它的保护和修复现状令人担忧。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现状及其原因,并借鉴国际先进的保护方法及经验,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古建筑系统保护方法:即宏观保护方法与微观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古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综合考虑古建筑的保护费用与经济效益。采用内部收益率法和净现值法分别测算古建筑保护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并对于古建筑保护项目的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和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古建筑正在一天天减少,但保护的力度却是有限的。深入研究如何去全面地发挥其存在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对于古建筑保护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得出一套系统、科学和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反规划”基于尊重自然的思想,关注生态资源维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开发控制作为规划的重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森林景区的开发思路。在“反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城市森林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将更加重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而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了景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反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森林景区生态规划可以作为城市化高速发展背景下平衡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的有效手段,能够构建城市森林景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域市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古建筑保护中,应将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应用到本土古建筑保护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挖掘其多元化的应用价值,营造能适应研究、教育、人居等要求的"活体"本土古建筑,以适应当代人类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考虑到多种因素、相对健全的古建筑保护体系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对本土古建筑保护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历史文化为核心进行科学规划;以地域特点为基础探究建筑结构形式;以民俗文化为基础探讨装饰风格;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史角度探究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地区民俗文化为依据设计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以大庆市为例,探讨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大庆市区农用地分等自然等指数、农用地的区位条件和农用地的连片程度,建立逼近于“理想点”的加权排序模型对耕地进行综合排序,按耕地的综合排序顺序应用末级淘汰制遴选基本农田。充分考虑到大庆市区石油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特点,结合市区城市发展趋势对初步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了两次调整,最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0.14%,保护规模为112642.2hm2,并应用GIS软件绘制最终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图。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调查及发展规划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对西四北和什刹海地区的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及对安徽南部西递古民居和屯溪老街的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从历史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或人居环境科学视角分析,旧城区的改造都是必然的;2)居住于旧城区的居民对于危房改造的态度是积极的,多数居民认同现代化建设可以与保护古都风貌相结合的观点;3)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可行的;4)在改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建筑外观、布局及周边环境与北京旧城风貌的协调;5)建议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类,即完全原样保护的区域、住宅区扣旅游商业区;6)提出什刹海地区以天然水域为中心的整体保护的建议;7)针对居民的文化素质现状,提出开办"市民学校"的设想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宁波城区古建筑具有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样和明显反映时代特征等特点。目前,宁波城区对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古建筑妄加改造;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忽视对古民居的保护;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建设性”、“开发性”破坏以及旅游开发商业气重,缺乏文化特色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宁波城区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应注意对古建筑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协调现代建筑环境与历史环境和对古建筑进行重新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16.
根据佛山具体实际情况,可从佛山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格局、"点、线、面"结合构建整体的历史文化旧城布局、旧城区岭南水乡风貌的恢复、城市文化形象的确立与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佛山旧城区进行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物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应该受到珍视并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然而,新时期民族文物的消失、流失现象仍然显得十分突出,其原因在于对民族文物的概念、范围、分类、价值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尚缺乏公允的、统一的认识。作者通过长期以来对民族文博工作积累的一点实际经验,对民族文物作了初步的界定和分类,并对民族文物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与规划的目的是从政府层面对提升城市交易功能和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指导、管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布局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城市交易功能的要求、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和城市商业区域演变规律;布局与规划的重点是对城市总体市场交易功能和城市区域性商业功能的培育与调控;规划城市中重要的市场、街区、商区、设施等;培育和突出城市某些商业优势和特色;城市商业面积的指标应调整。  相似文献   

19.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在湖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应当引入生态红线思维,确定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的红线保护区域。生态用地是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依据,用以满足生态保护的用地需要,因此,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应当涵盖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未利用地四种类型,并运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等的编制工作中。生态保护红线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严格的监测、评估与考核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反映了中国的人文、历史的发展进程,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传承。此类文物建筑群以木质结构为主,易燃性强,火灾负荷大,火灾就成了文物古建的一个主要破坏者之一,一旦烧毁将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损失。为更好地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应当利用当前新技术、新手段来防止火灾的发生。本文将具体阐述建筑消防设施在保护文物古建筑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