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唐诗话语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源泉,亦是词学批评比附形式的重要内容。从词体比附诗体到宋词史比附唐诗史,从词人个体比附唐代诗人个体到具体词作比附唐代诗歌作品,皆体现出词学批评家推尊词体、突出宋词文学成就、推崇代表自己词学观念的词人个体等词学理念。词学批评中的唐诗话语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批评形式,为诗词文体之辨体与破体提供了充足的文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论宋词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试图从词人群体的更迭、政治环境的变化、抒情范式的变革等方面来分期考察宋词的发展历程。两宋三百馀年的词坛,先后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历程也相应地经历了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两宋78位女词人的180首词,不仅构成了宋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使得宋词的星空更加耀眼与辉煌.宋代女性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就非凡.其自抒胸臆的言情范式,贵得其真的审美特征,重柔轻刚的艺术追求,推动了词体艺术的发展,丰富与拓展了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袁瑾 《兰州学刊》2009,(9):181-18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宋词文化批判兴起,民俗文化就成为宋词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评论者或从宏观的大文化视野关照宋词的产生以及担负的社会文化作用,或将之作为某个历史时期民俗生活材料的记录,在历史层面上进行信息的还原。但是,由于民俗具有生活相和风习的文化意识两个层面,它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风俗画、世态人情的表层展示上,它在更深层次影响着词人的创作情感和艺术思维,以传承性的巨大感染力约束着词人的创作。文章拟就从民俗对词人创作过程的影响切入,探讨民俗文化与宋词创作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5.
南宋词人周邦彦的"清真体"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拓展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与李清照的"易安体"一道为词的"当行本色"做出了生动阐释,堪称宋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清真词雅俗共赏,善于抒写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受,创造性地开辟了"以赋为词"的新天地,拓展了特色鲜明的"柳七郎风味"式的"屯田蹊径",使词体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得到了多方面创新,为词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宋词艺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小英 《河北学刊》2004,24(4):125-127
“富贵气”是唐宋词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城市音乐文艺的词体性质决定了唐宋词有别于诗特别是唐诗的富贵面貌。词的富丽的艺术气质与词人多出身尊贵有极大关系 ,在内容笔调、抒情笔调和语言面貌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而 ,唐宋词在“富贵气”上表现出特殊的审美价值 ,成为唐宋词区别于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冰迪 《东岳论丛》2001,22(2):143-144
崔海正教授在宋词研究上成绩斐然 ,先后有《东坡词研究》、《东坡词选注》(合作 )、《宋词研究述略》等论著和多篇论文问世 ,近又欣喜地读到了他的新著《宋代齐鲁词人概观》(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 ,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本书首次对宋代占籍齐鲁的词人逐一进行了简要的考察 ,并在此基础上对齐鲁词人群体进行了总体性扫描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深化了宋词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 ,唐诗、宋词、元曲 ,三峰并峙。可惜有唐一代 ,齐鲁文运不振 ,诗人不多 ,更乏名家、大家。而宋代 ,齐鲁文风鼎盛 ,大家、名家辈出…  相似文献   

8.
王晓骊 《阴山学刊》2004,17(3):16-20
前代文人小说一般以典故的形式被宋词受容。婉约词人喜用爱情故事和神仙故事,在典故的使用上有艳化和俗化的倾向;豪放词人则常借历史人物、隐者名士和神话人物表现自己的英雄之气、文人之志以及不受约束的人格追求。词人对典故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的运用方法营造了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影响了词作的风格,但都为宋词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代文学重理性而轻情韵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草”这一意象在宋词中频繁出现,颇受词人关注。本文就此意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宋词在欧阳修、苏轼之际走向高峰,一在于大批作者的创作,二在于得到了宋诗的助力。从“诗词间作”之诗人,到“诗词兼作”而以词擅场的词人,再到“诗词兼擅”的大词人欧阳修出现,宋词随着宋诗的成熟,也走向了繁荣。所以,欧阳修的出现,不仅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是北宋诗词共同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丁红旗 《兰州学刊》2011,(10):145-150
在《文选》李善注、五臣注并行的情况下,约在北宋中期出现了合刻本;显然,合刻中势必会删削注释,即采用"某注同某"的形式,以简略、明晰文本。但现今所见的这种标注实际上并不完全等同,需要仔细考辨。经核查,这种删削、合并主要据文意,而不是字词相同与否的标准来取舍。由此能更深入地理解"某注同某"的实际内涵。这对不同合刻本之间传承关系的解读也不无大的助益。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语的外化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这种用法在唐代笔记小说中使用频率较前代增加,使用范围上也有所扩大,并且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特点,为后世亲属称谓语的外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票据市场发展制约因素作了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红岩》几乎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自1961年面世以来,《红岩》便赢得了读者持久的喜爱。迄今为止,仅在北京,它就已经印行63次,远远超过《红日》、《青春之歌》等同时代的其他红色经典作品。在此,通过对《红岩》出版成书过程的考察来探究其形成背后的运作性及功能性因素,对《红岩》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实现其“意义”的转化而尝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殷芸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南北朝著名小说家殷芸的生平。认为《殷芸小说》是一部涉及千余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关人物琐事逸闻的杂记式小说作品。该书虽为“野史”,却有一定的文献学意义。而其文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其次它独具特色,一是取材范围较以前扩大,二是写法与前人不同。《殷芸小说》奠定了殷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刘蔚 《文史哲》2004,(6):39-44
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门类,宋代是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段。宋代田园诗的演进经历了承袭、自立、突变、繁盛、深化五个时期:从北宋前期一味地步趋晋唐,到北宋中后期开始形成独特面目;从南宋初期因战争因素的介入而发生突变,到南宋中期由于大家、名家的出现而空前繁荣,再到南宋后期继续深化。在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宋代田园诗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单薄走向丰厚,形成煌煌大观,为中国古代田园诗史绘上了绚丽一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对现代汉语句子语义结构系统的分类,应用正则表达式对分类句子的标注进行匹配,从而找到已经分类类型中标注的语义成分,最终实现现代汉语语法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宋生贵教授的新著《诗性之魅—艺术美学新论》,在构建艺术美学理论框架时,高度重视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强调艺术的人文内涵与地域内涵,探讨艺术的审美特质与价值取向,由艺术与人的价值关系出发展开论述,将艺术审美问题与人类生存状况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当代艺术面临的重大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该书也努力把中国古典美学中诸多仍具生命活力的精彩命题融入进来,增强了理论的涵盖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对艺术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9.
黎千驹 《云梦学刊》2003,24(2):10-14
中国古代众多的《楚辞》注本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方面:校勘文字、字词注音、解释词义、疏通文意、阐述语法、说明修辞手段、诠释成语典故、考证典章制度等等;同时也运用了不少的术语。  相似文献   

20.
汉民族民间歌舞不够发达,而且自宋以后,越往近代,越靠近汉民族文化中心区,就越不发达,这与汉民族文化中强烈的性禁忌有密切与直接的关系。纸、笔(印刷)是书面文学传播的重要工具、手段与方法,对书面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在宋代发展成熟并且相汇,使文学作品的大规模展开与传播成为可能,从而为宋元时期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