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介绍了研究现代汉语被动结构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动词说和介词说,并以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的句法属性为视角,阐释了现代汉语的"被"字结构.指出动词说认为"被"字是动词,而介词说则认为"被"字是介词,进而分析了动词说和介词说在处理汉语"长/短被动结构"时所存在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
日语动词有两种状态否定表现,通过对其先行动词的性质以及否定助动词「ない」接续位置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指出,相对于「~ていない」的一般陈述,「~ないでいる」与动作执行者的意志有关,先行动词为意志动词时是"有意不为之"的状态;为可能动词时则是"想为之但不能为之"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动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ⅤⅤⅩ式动词重叠是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ⅤⅤ"和"Ⅹ"相互配合使"ⅤⅤⅩ"动词重叠式可以独立运用,与其他动词重叠式相比,"Ⅹ"对"ⅤⅤⅩ"式的语法意义起到了细化的作用.我们以"Ⅹ"的性质为线索,来考察不同性质的"ⅤⅤⅩ"动词重叠式的分布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泗洪方言处于北方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以普通话为参照点.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对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进行考察发现,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是一个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语法语义功能丰富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5.
英语的短语动词按其结构来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动词+副词,一种是动词+介词,在语法上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统称为短语动词. 在现代英语中短语动词的数量和实际应用正在不断地增加和发展.原来仅在口语中应用的短语动词如go on,call on和pick out等逐渐代替了与它们同义的单字动词continue,visit,choose,而且在书面上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动作性不强的动词多数不能与"过"搭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些不能与"过"搭配的动词可带上"过",分析了"过"可与这些动词搭配的四种使用条件,并从语用和语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方言里,"挨"作为被动介词的用法大量存在.对于"挨"表被动的来源,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来自于"挨"的主动义,另一种则认为来自于"挨"的遭受义.我们认为"挨"也属于"给予"义动词,"挨"的虚化遵守"给予"义动词虚化的一般规律,表被动的介词"挨"来源于动词"挨"的"接触"义,而非"遭到不幸"义.同时,"挨"虚化为被动标记可以找到类型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词汇化是根据语法化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本文以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能"为例,通过对其词汇化的分析,从历时的角度探寻了能愿动词"可""能"与"可能"连用时意义的变化过程,推测"可能"意义发生变化是从元代开始,完成于清代.经过演变最终与现代汉语中能愿动词"可能"所表达的意义相同.并运用认知语言学中重新分析理论和情境、语境理论对这种意义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确使用动词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以中、日二种文字为对象,选择“穿”和“脱”两个动词,比较其表达方式和使用方式,以加深学习者对日语该类动词的理解,并达到能够正确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非宾格动词是一种特殊的不及物动词类别,是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首先就非宾格动词的语言特征作了简单的描述和刻画;接着以作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为参照对象,对非宾格动词具有不同于一般的不及物动词的各种语言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典型语例的分析,揭示了非宾格动词自身的非宾格属性和在语义表征与句法形态两个方面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格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由于不同流派或者同一流派的不同学者对作格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了术语混乱。通过对类型学派和形式学派中的作格以及作格语言、作格性、作格动词、非宾格动词等概念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明确其在各自学派中的内涵,进而对比了两个学派对这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和研究侧重点。研究表明,类型学派和形式学派中的作格概念并无太多的相关性,惟一的共通之处是都使用S=P≠A这一原则确定作格性(非宾格性),但是适用的范围却不相同。中国国内学者对非宾格动词和作格动词的理解也不一致,相互间的讨论往往不在同一理论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的隐喻性看动词述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处理依赖于隐喻和惯用语意义的理解及建构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在动词述谓结构的理解中所起的作用目前还鲜有讨论。述谓结构如give a groan和cut taxes的理解过程包括多义动词的隐喻性扩展。认为述谓结构是从直义到隐喻和成语的连续体。文章讨论了动词述谓结构的隐喻认知过程及判断动词短语是直义性、隐喻性或完全习语性的标准。由于隐喻性的述谓结构是多产性的,认为将认知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结合起来可以为判断动词述谓结构隐喻性和可接受性提供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ま”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探析“ま”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阐释“ま”类常用动词共同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ま”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4.
动词体是俄语语法中有争议而又最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体的划分和使用应以语义、语境为标准;体的实质是一种词汇-语法范畴;体的用法分为一般用法和转义用法;绝对用法和相对用法;变体用法等。语言学界流行的所谓"内在界限"的标准不能作为体的划分和使用的唯一理据。对体的研究应以动词词组、句子及上下文为整体对象。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口语语料库》中过去时子语料库的描述性研究表明,不规则动词标记率大于规则动词,但差异不明显;除了系动词be和不构成音节的规则动词,其他动词支持突显度假设;在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内部,除了系动词be和替代性动词,也支持突显度分类。尝试用认知语言学中突显观的图形背景理论解释动词突显度作用,在未来研究中可扩大研究范围,展开包括针对自然语料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受原型理论的启发,综合连动句中动词的使用情况和动词间的时序关系,即以连动句中的两个要素"连"和"动"为分类标准,将连动句划分为原型连动句、非原型连动句和边缘连动句,并指出非原型连动句中的VP1(前项动词)在句中多作状语,边缘连动句中的VP2(后项动词)在句中多作补语。这样的分类较之以前更为清晰合理,较好地解决了目前连动句分类的笼统混乱问题,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连动句。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采用的是19世纪中叶的北京话,在近代汉语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现代语言学中的分布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考察分析了<儿女英雄传>中的动结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哪些处置式可以表达致使语义,如何表达致使语义,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界定致使语义和致使表达之后,通过梳理文献,运有语义分析的方法,探讨汉语史中处置式的发展轨迹,将处置式和述补结构、使役句作对比,分析汉语致使表达的整体格局,指出处置式中有哪些小类表达致使语义以及各种致使表达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汉语的处置式经历了“处置动作-处置动作+结果-处置结果”的历时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所有处置式都能表达致使语义,只有带结果补语的狭义处置式和致使义处置式才属于致使表达;在表达致使语义时,这几类处置式和述补结构、使役句相比,在“NP1有意/无意”和“被使事件已然/未然”两项参数上有区别,彼此形成分工;处置式是一种不断发展壮大的句式,其核心语义是“处置动作对宾语的完全控制”,最初表达处置的动作,随后逐渐可以表达处置的结果,随着这种变化,有几类处置式逐渐可以表达致使语义。  相似文献   

19.
重动句的类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不同的角度对重动句进行分类 ,可以立体地、全方位地分析和把握重动句的特点。第一 ,根据重动词是否具有自主性把重动句分为自主重动句和非自主重动句 ;第二 ,根据重动词自由性的强弱和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合关系的松紧把重动句分为松重动句、中重动句和紧重动句 ,三者呈现出一系列的等级排列 ;第三 ,根据重动词在句中位置的前后把重动句分为前位重动句和后位重动句  相似文献   

20.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描摹。因此,通过认知加工形成的词语,其语义中会不同程度的含有反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自主义。据此,我们以前人时贤的研究为基础,对语言中动词及相关词语的自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