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徐梅 《日本学刊》2020,(2):39-57
特朗普执政后,开始实行“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政策,反对多边主义,主张双边谈判。在美国对日存在大量贸易逆差、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日本加快扩展对外经贸关系的形势下,美国与日本缔结双边贸易协定、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明显上升。2019年4月,美日启动双边贸易谈判,并在半年内签署了初步贸易协定,其范围基本未超日本所要求的货物贸易内容,仅增加了数字贸易领域,反映出日本与美国欲在新一轮国际贸易体系转型中引领规则与标准制定的战略意向。日美贸易协定对日本的预期经济效果低于CPTPP和日欧EPA,尤其是日本的农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依照特朗普政府对日谈判方针,日美今后还将围绕汇率条款、原产地规则、投资及服务贸易等问题展开谈判,日本仍会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产业革命来自蒸汽动力和电力 ,目前的社会变化来自信息技术 (IT)。随着数字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进步 ,可以说 ,在所有的领域里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日本通讯白皮书》公布的数字表明 ,1 998年日本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 1 70 0万 ,家庭普及率 5年内就提高了1 0 %以上 ,这比电视等以往媒体所需要的时间短得多。用电子邮件相互联系已成为日本家庭的寻常之事 ,在线银行、联网等面向消费者的各式各样的服务不断出现 ,企业原材料的电子贸易比例直线上升。在目前进行的 IT革命的影响下 ,形成了个人、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网络 ,信息流通方式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全世界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唯有日本不断扩大出口。美国和欧洲共同体提出强烈的要求,要改变贸易不平衡的情况。贸易磨擦起因于日本同美国、西欧生产率的差异,但是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吸取劳动力发生了困难。  相似文献   

4.
苏杭 《日本研究》2011,(3):26-29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GDP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正面临与20世纪80年代日美货币谈判时相类似的国际环境,即中国持有大量对美顺差,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加贸易平衡压力等。在日本和中国先后成长为经济规模“世界第二”的国家的过程中,都遭遇了美国强大的贸易平衡压力。日本在应对美国贸易平衡压力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国借鉴。本文回顾了两国遭遇美国贸易平衡压力的大致过程,分析了两国针对美国贸易平衡压力的差异化应对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志 《社科纵横》2013,(4):40-44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越来越汹涌,对中美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更清醒认识美国贸易政策本质,这需要从体系、国家、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及其变迁。体系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背景;国家层面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制度保证;社会层面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社会基础。奥巴马执政以来,这三个层面都呈现出有利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制定的态势,从而成为理解奥巴马贸易政策的关键。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贸易政策是打开国外市场、促进就业、维护美国经济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日本、韩国、美国三国综合商社比较孙世春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有关学者几乎都在探索其发展的奥秘,其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贸易活动的不断发展有直接的内在联系,而贸易活动的不断发展又同综合商社所发挥的作用紧密联在一...  相似文献   

7.
电影介绍到朝鲜始于1903年。最早把电影带到朝鲜来的是美国人;而且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的4—5年以外,包括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朝鲜期间,朝鲜的电影市场完全被美国电影所垄断。直到现在,情况依然如故。因此,美国电影对朝鲜社会所  相似文献   

8.
根据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行业、地域结构的发展变化,可将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第二阶段:70年代的调整过渡时期;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的全球经营战略时期。本文拟就对日本跨国公司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初步探讨。一、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所谓“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1971年初次发表的宏观经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对50 、6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形态所作的理论概括。他说:“所谓(顺)贸易导向型(以区别于美国的逆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其内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初期曾成为日本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从1948年开始,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在冷战格局下,这一政策并不持久,随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实行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败投降的日本,不仅国内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而且对外贸易被置于美国占领军的管理之下,并丧失了关税自主权,除和美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外,对外经济关系几乎完全断绝。但是,仅经过不到三十年的发展,日本就实现了国民经济外向化,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据统计,1950—1970年日本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7.2%,进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4.8%,大大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测日本科技实力的增长趋势,首先应建立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力”的定义,并设计相应的“科技力”指标。一国的科技力是由科技研究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科技贸易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从反映这三种能力的众多指标中远出:(1) 研究经费、(2) 高技术产业的出口额、(3) 技术贸易额和出口额,分别作为科技研究、应用、贸易能力的代表指标,以构成反映一国科技力的综合指标。而在预测未来各国科技力时,则以科技研究能力代表科技力,即是说,把对科技力的预测简化为对科技研究能力的预测。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1985年主要西方国家的科技力指数为:美国100、日本52.7、联邦德国39.1、法国20.6、英国19.7。主要西方国家和苏联的科技研究能力指数为:美国100、苏联41.1、日本29.7、联邦德国19.0、法国12.3、英国10.4。对2000年主要西方国家和苏联的科技力(科技研究能力)的预测结果是:美国100、日本66.2、苏联58.6、联邦德国33.5、法国15.5、英国11.8。这意味着在今后十几年上述国家(除美国)科技研究能力指数(以美国为100)均有上升,即相对于美国的差距均有缩小,其中尤以日本、苏联、联邦德国的指数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36.5、17.5、14.5。日本的科技研究能力将超过苏联,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科技大国”。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日本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日本的外贸环境恶化、出口大幅减少。日本政府在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应急的同时,对其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日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也配合采取了各种措施,对缓解日本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日本的外贸结构失衡、区域合作面临困境、农业开放度低以及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在短期内尚无法有效解决,导致日本为应对危机所进行的外贸政策调整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制约了日本对外贸易的整体快速回升。日本的对外贸易仍将呈现出在波动中继续调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外经济摩擦与日本式交易惯例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黄晓勇一、对外经济矛盾的深化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持续保持宠大贸易盈余的状况趋于固定化、长期化,作为日本主要贸易伙伴的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对日本贸易政策与流通体制的批评与指责之声与日俱增,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华政策与中日贸易(1950-1952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美国执行严格的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日本政府开始追随美国,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经济战,中日贸易几乎全面中断。即使在美国对日占领结束后,由于吉田茂政府推行一边倒的亲美政策,日本对华贸易依然处于美国的控制下。尽管日本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中国一道为了打破经济封锁而不懈地努力,但是美国对华经济战以及吉田政府的密切配合仍严重制约了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强调意识形态因素的美国和一味执行亲关政策的日本都因此而付出了惨重代价。  相似文献   

15.
一个美国人和日本的有识之士谈到日本目前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不能不发现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美国人首先看到的是在日美贸易方面,日本享有大量顺差,日本的汽车、钢铁和电子工业对美国威胁日益增长.而日本人看到的是:他们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出现了赤字以及日本在经济上依赖进口原料、燃料和农产品的不利地位.日本的出口工业过份集中在生产一般产品方面,不象西欧和美国以生产高精尖产品见长,这使日本的工业在新兴工业国家的激烈竞争中承受很大的压力.我在最近的这次访问中发现,日本人正在形成一种如何克服自己经济弱点的一致见解.预计今后日本的国际经济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对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准入、贸易自由化及多边贸易体制方面所提供的贸易利益,以及各协议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成就。并针对占世界贸易及发达国家贸易较大份额的欧洲联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对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的减让等方面提供的贸易利益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详细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方面的竞争力及地位后,对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受益国家与地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文章也论及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充分把握机遇,调整贸易政策,从而提高其在全球的贸易竞争力,以此推动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全套型产业结构与日美贸易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贸易立国为目标构建的全套型产业结构,既是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基础,也是日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全套型产业结构下的日本对外贸易,表现出出口收入弹性远高于进口收入弹性、产业内贸易落后而产业间贸易发达等特征.这些特征导致日本对美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激增,直接引发了日美贸易摩擦,而伴随贸易摩擦出现的产业结构升级又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与日美贸易摩擦的强度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通过回顾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出口结构优化与日美贸易摩擦不断深化的过程,以及日美贸易政策的演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美国贸易原则不是自由贸易原则而是国家利益原则,即在经济强势下的自由贸易原则与经济弱势下的贸易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日本的加入,美国推动的TPP谈判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自由贸易谈判之一。且由于TPP谈判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联系密切,日益成为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日本加入TPP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对相关经济体现有的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日本加入TPP后,其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日经济关系与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日经济关系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中日经济关系包括中日贸易、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日本政府对中国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 (ODA)、中日政府科技合作协定、两国间官方和半官方以及民间的经济知识交流等内容。通过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资金、市场以及经验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向中国工业化提供技术的主要渠道有 :技术贸易、直接投资、日本对华ODA中的技术援助部分以及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等。1 .技术贸易日本是中国引进技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