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在假定产出可以观测的条件下,构造含裁员概率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针对企业员工劳动努力是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分别探讨企业员工竞赛晋升、固定收入与产出分享并存的组合激励机制设计,然后讨论裁员概率如何对组合激励机制与代理成本施加影响,分析非对称信息下竞赛晋升激励机制对产出分享激励机制的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风险偏好和公平偏好为基础,通过考虑代理人的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构建代理人激励模型,揭示公平偏好及风险偏好心理作用下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分析企业最优剩余分享比例.结果表明:代理人公平偏好程度以及委托人与代理人风险偏好程度都会对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以及剩余分享比例带来重要的影响,并且长短期激励薪酬分配比例不同,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企业-员工不完全契约关系以及员工各任务之间可能的激励不相容使员工绩效衡量与企业产出目标不完全-致,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基于委托-代理模型阐述员工绩效衡量与企业产出的分歧,说明绩效衡量的关键在于将员工贡献与其难以估价的投入相联系,引导员工付出有价值的行动.文章构建员工专用性能力资源投入激励机制,以甄别员工的潜在价值,并提出晋升机制可有效解决企业-员工专用性资源投入的双边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4.
解决虚拟企业内部盟主与成员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激励问题,是保证虚拟企业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文章以完全信息下的激励契约为标杆,首先分别提出了盟主与成员企业在不同风险偏好下,避免成员企业道德风险的激励契约设计;其次扩展讨论了逆向选择在道德风险之前发生的激励契约设计;最后通过算例,比较、讨论了以上三种契约设计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员工道德风险的发生,企业的利益将受到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参考经典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道德风险下含有股权激励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正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但是关于股权激励方案福利化的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探求股权激励方案福利化倾向的原因,文章利用2006--201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股权激励制度福利化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有序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掏空水平与企业在选择股权激励制度时的偏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掏空水平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偏福利型的股权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国成 《统计研究》1995,12(4):58-61
信息、激励与统计决策王国成为了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曾撰文①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对称信息的形成机理、统计特征和获取方法。继之,本文根据非对称信息较严格的定义,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就非对称信息的分布类型及在激励...  相似文献   

8.
在员工招聘过程中,企业与应聘人员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应聘人员拥有较多的私人信息,而企业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就会造成企业招聘过程中的逆向选择的风险发生。文章分析了企业招聘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困境,并结合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了治理企业人员招聘中逆向选择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员工参与管理的微观经济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建立了一个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在双寡头情景中,企业所有者与员工就工资和雇佣水平进行讨价还价效率效应。最后得出双方都是管理激励导向的企业获得的联合利润要大于双方都是利润最大化导向的企业获得的联合利润。但在非对称的竞争环境中,即一个是管理激励导向的企业,另一个是利润最大化导向的企业,情况却相反。模型的理论结论得到了广泛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0.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讨论企业集团总部CEO与分部经理之间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文章建立了信息非对称下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总部与分部间投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的特点,同时得出一些对实践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年金计划的最优设计应该能够实现员工激励和企业利润之间的平衡.专用人力资本的存在使员工具有对企业一定"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也是企业年金计划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文章基于以上考虑所设定的模型首先考察了某一具体的年金计划所能吸引到的员工类型及其努力程度;接下来的比较静态分析说明了年金要素的变化对员工参与程度和努力程度的影响;最后分别考察了不同要素组合作为决策变量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年金计划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浙江省、上海市、辽宁省等三地区2000—2004上市公司的相关绩效指标进行了统计调查与对比分析,然后根据激励的期望模型对上述三地区企业内员工激励水平进行了统计调查,目的在于揭示企业内员工激励水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存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本文拓展了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设前提,提出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原有股东与经理人两者的加权收益最大化.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不仅导致了企业实际的经营目标偏向于经理人收益最大化,而且给经理人带来了较大的控制权收益,而上市公司经理人持股比例偏低又弱化了因信息非对称而造成的权益价值低估所带来的损失.这些正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信息非对称是行政体系的职位竞争中形成“权力寻租”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研究行政体系的职位竞争中“权力寻租”的形成机理,分析信息在“寻租”形成过程中的意义。研究表明,信息非对称将加剧行政职位晋升的腐败,导致激励机制扭曲。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约束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旭城 《统计与决策》2007,(23):185-187
现代企业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决定了激励合约的必然存在。有效的报酬合约应该既能反映经营者当期的业绩,又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关。为此,在激励管理层努力工作的同时,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带来的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已成为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需求函数模式和公平偏好对供应链两部定价契约的影响,文章首先基于市场需求为价格的非线性幂数函数模式的假设研究了零售商与制造商分别绝对公平偏好的供应链两部定价契约,发现在幂函数需求下,两部定价契约可以协调供应链系统;接着与线性函数需求模式的结果相比较,发现两部定价契约更容易实现幂函数需求下制造商绝对公平偏好时的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在公平偏好下,制造商应把两部定价契约中的批发价格设定在其边际成本上.  相似文献   

17.
基本公平偏好模型虽然能较好地解释现实中存在的“投桃报李”等互惠互利现象,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基础问题:这种“公平”比较的基点本身是否满足“公平性”.文章通过对基本公平偏好模型的修正,构建了双因子收入公平偏好模型,从而弥补和修正了原有模型中存在的基础假设缺失的难题.由双因子模型可得结论:双因子呈反向变化关系;双因子放大了净收入变化所带来的效用改变程度.其研究的意义在于:双因子模型能够解释基本公平偏好所不能解释的一些激励问题;定量说明了交易中委托方应当如何根据代理方双因子的特征(而非仅依据公平偏好单因子),提供合理收益分配方案,以促进合作成功.  相似文献   

18.
董常亮 《统计与决策》2007,(21):185-186
企业信任营销的本质是在企业与员工以及顾客之间建立一种互信互利的关系,它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分别从企业信任营销组合关系、企业信任营销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制度信任营销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以及企业信任营销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以信任函数表示的不精确、不确定的属性信息,引入乐观期望与悲观期望的概念,构造期望区间,通过期望区间的比较获得方案对之间的信任偏好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组合规则对局部偏好关系集结获得方案对的总体偏好,通过计算净流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给出一个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对企业本质的认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对中国的国企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我们对企业的合约本质进行了经济理论探索和统计检验,并突出关注企业的激励合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