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地区形势,具有浓厚的地域性,不同的民风形成不同的民俗。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缔造了丰富的、多样性的源远流长民俗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过程中,民俗文化的保护也没有其应有的强度,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游走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因此抢救、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回族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了伊斯兰文化后,形成的鲜明特点的回族民俗文化.回族妇女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主角.她们从家庭到社会,用自己的智慧、辛劳和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丝不苟地坚守自己民族先民所开辟的一片绿地.传承和发展了回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的发展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乡村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并且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都市客源,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一些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商业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针对目前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加强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不同地区文化开始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融合,民俗文化对外翻译也在这一环境中得到有效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不仅要按照民俗文化表面意义进行翻译,还要挖掘文化背后的深厚内涵、文化身份属性,才能使目的语国家受众理解区域的民俗文化。本文主要以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宣翻为例,探讨如何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与介绍,才能传达出民俗文化所包含的身份内涵。  相似文献   

5.
闽台历史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厦门理工学院教授、一级作家刘芝凤的《闽台传统手工技艺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是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重大系列课题"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之一。根据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时间定位,该研究搜集整理的闽台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的发展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乡村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并且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都市客源,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一些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商业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针对目前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加强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门神信仰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门神的演变,是不同历史环境下产生的结果.门神信仰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有历史、神话传说、宗教等元素,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不同地区文化开始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融合,民俗文化对外翻译也在这一环境中得到有效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不仅要按照民俗文化表面意义进行翻译,还要挖掘文化背后的深厚内涵、文化身份属性,才能使目的语国家受众理解区域的民俗文化。本文主要以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宣翻为例,探讨如何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与介绍,才能传达出民俗文化所包含的身份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广泛渗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催生了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结构.民俗文化也在网络技术的“催化”下,衍生出一种“他”俗文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现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保护工程基于开发和利用的立场,以民俗文化为主体,迎合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的需求,激活了民俗文化的应用性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理论上民俗文化资源观的形成.这种理论表述,不等于商业化,而是在认同和尊重民俗文化内价值①的基础上,站在广大民众现实需要的出发点上,拓展民俗文化的现实服务功能,从而推动民俗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0.
<正> 年节民俗文化是人类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围绕着年节而出现的群体民俗文化现象,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传统、宗教信仰和心理素质。开展民族传统年节民俗文化的探讨研究,对于进一步发掘和弘扬民族年节民族俗文化的优良传统,改革淘汰某些消极落后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流传千载,但是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其发展面临着民俗文化人才缺失、民俗文化遭受经济冲击和民俗文化遗失严重等问题.文艺工作者若能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出合适的应对之策,定会让民俗文化之花遍开于整个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12.
神奇而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资丘镇是中国首家"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地带,这里的土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生态是民族文化的深刻积淀,是凝聚民族精神、民族意志的重要源泉,保护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对于团结民族力量、促进民族繁荣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资丘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及其场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传承模式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旅游是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特色旅游,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希望将民俗文化融合到旅游开发中去,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县域经济的共融局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着优秀的民俗文化,随着现代信息文明的发展,近年来,民间工艺逐步失传。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民俗文化遗产对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征集的民俗家具浅谈其鉴赏及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临夏八坊回族民俗文化中的伊斯兰文化特质,并应用"生活世界即民俗学的领域"的理论来解构了八坊民俗文化,厘清了生活世界、不同层面民俗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特质之间的关系.其次,为八坊回族民俗文化中伊斯兰文化特质的建构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荣 《西北民族研究》2012,(1):208-211,188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其当代价值日渐凸显并受到重视。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于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在文化领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的源泉与基础,对于形成文化认同也功不可没;在经济领域,民俗文化作为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成为一种无形资本,创造着经济效益;在社会领域,民俗文化的维系、团结、教化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着优秀的民俗文化,随着现代信息文明的发展,近年来,民间工艺逐步失传。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民俗文化遗产对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征集的民俗家具浅谈其鉴赏及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地区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建设呈现散而弱的局面,跟不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文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就民俗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进行了总结,这对于发挥文化生产力、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文华、熊国秀夫妇,傈僳人.李文华是前傈僳学会会长,熊国秀是金沙小学退休教师,也是傈僳故事传承人.夫妇俩凭着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待本民族文化,用自己的力量收集整理和保护德昌傈僳族的文化.他们拍摄了《火草麻布》《傈僳人养蜂传奇故事》两部记录德昌傈僳人民俗文化生活的纪录片,翻译了大量傈僳民俗故事和谚语、歌谣等,还收集了大量服饰类的相关物件,为傈僳族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