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承德避暑山庄史建于康熙年代,又名为热河行宫,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初建之时,康熙帝便为其母后建造了松鹤清越建筑群落,象征着其母长寿安康,而随着满清入主中原,汉族文化的不断传入,避暑山庄的太后寝宫也不断汉化。此外,由于清代对于宫廷音乐的重视,所以,避暑山庄的宫廷音乐在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特殊功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承德避暑山庄太后寝宫的建筑发展和宫廷音乐的传承问题,进一步探索其传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清朝时期所修建与应用的避暑山庄占地面积非常大,建筑风格恢宏大气,以其所营造的秀丽清新的景色而为世人所称奇。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该山庄共由平原区、湖区、宫殿区、以及山区四个部分所构成,各个部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自成系统。避暑山庄的存在可以说完整地见证了清朝时期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其自身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作为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避暑山庄除具有皇家避暑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处理政务的功能,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文章即就清朝时期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朝时期所修建与应用的避暑山庄占地面积非常大,建筑风格恢宏大气,以其所营造的秀丽清新的景色而为世人所称奇。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该山庄共由平原区、湖区、宫殿区、以及山区四个部分所构成,各个部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自成系统。避暑山庄的存在可以说完整地见证了清朝时期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其自身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作为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避暑山庄除具有皇家避暑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处理政务的功能,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文章即就清朝时期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清朝皇帝的夏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近年来,随着避暑山庄旅游开发事业的蓬勃发展,保护文物与旅游开发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一致发展,这是摆在文物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针对这一课题,以承德避暑山庄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实践为例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清朝皇帝的夏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近年来,随着避暑山庄旅游开发事业的蓬勃发展,保护文物与旅游开发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一致发展,这是摆在文物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针对这一课题,以承德避暑山庄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实践为例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山庄故事     
我仔细地进行过打量:这里没有天安门城楼那样雄伟;这里也不象颐和园那样气派;但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许多事情…… “避暑山庄”。我站在这四个笔触干净质朴的大字门下,仿佛看见了那遥远、遥远的大清王朝。 “热河行宫”是避暑山庄的初名。园子建到第8年,康熙皇帝御书“避暑山庄”四字的匾额,加之“热河”当时又改叫“承德”,就这样后来改名承德避暑山庄。  相似文献   

7.
清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经济和国力都十分强盛的时期。清代宫廷音乐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以清代宫廷音乐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发微为研究对象,从统一性与多样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时代特征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微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清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经济和国力都十分强盛的时期.清代宫廷音乐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以清代宫廷音乐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发微为研究对象,从统一性与多样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时代特征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微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瑜 《中国民族》2023,(3):74-75
<正>唐代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阶段。丝绸之路带来了异彩纷呈的胡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相互影响、交流交融。唐代长期繁荣的经济发展、开放的文化理念,王朝统治者对音乐特别是胡乐的喜好以及对宫廷礼乐制度建构的重视,使得胡乐不断被广泛接受、吸收并推陈出新。唐代音乐艺术发展由此进入歌舞伎乐大曲时代,并逐渐演变为雅、俗、胡乐三足鼎立之局面,达到了中古时期艺术的最高峰。这一重要音乐文化现象从唐代音乐制度的变动,尤以坐立部伎(即二部伎)的设立得以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0.
尉欣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208-209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曾经帝王的行宫,在清代时期就受到历代皇帝的欢迎。每逢夏季,皇帝都会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承德避暑山庄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开工到竣工足足花了90年,历经了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由于引发联军侵华,咸丰帝曾经带着大臣们到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清朝的衰败也导致了山庄的败落。现已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的5A级旅游景点。经历过历史洗礼的承德避暑山庄,其周围的寺庙已经成为了我国规模最大的皇家寺庙群。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有着许多受民众青睐的戏曲剧种,此类戏曲音乐集多样性、艺术性、大众性、鲜活性等特点于一身,成为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日趋进步,河南地区戏曲音乐在拥有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新时期背景下,唯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促进河南戏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继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河南戏曲音乐的特点以及变革方向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本文针对西藏传统音乐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分析,并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以及戏剧音乐这四个方面对西藏传统音乐开展分析,为研究西藏传统音乐的种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承德溥仁寺是康熙五十二年,蒙古诸部来避暑山庄为康熙祝六十寿辰,圣祖应蒙古各部所请,依多伦诺尔建汇宗寺的先例而建。这座寺庙是承德外八庙中建成最早的,也是现存的唯一一座康熙时期喇嘛寺庙。寺内造像不仅具有康熙宫廷造像风格,还具有喀尔喀蒙古一世哲布尊丹巴时期造像特点。  相似文献   

14.
承德溥仁寺是康熙五十二年,蒙古诸部来避暑山庄为康熙祝六十寿辰,圣祖应蒙古各部所请,依多伦诺尔建汇宗寺的先例而建.这座寺庙是承德外八庙中建成最早的,也是现存的唯一一座康熙时期喇嘛寺庙.寺内造像不仅具有康熙宫廷造像风格,还具有喀尔喀蒙古一世哲布尊丹巴时期造像特点.  相似文献   

15.
格曲 《西藏研究》2005,(4):84-89
流传在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卡尔被称为西藏的宫廷歌舞音乐,但是西藏的宫廷卡尔却源自阿里民间的卡尔歌舞音乐。阿里民间卡尔是藏民族积极吸收、融合周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并不断创新的产物。阿里民间卡尔歌舞音乐既保持了伊斯兰歌舞音乐的基本形式、特点,又融入了大量阿里歌舞音乐的风格和内容,形成既有别于中南亚伊斯兰歌舞音乐又不同于藏族传统歌舞音乐的新的艺术形式。它与阿里普兰、日土、札达等地的各种庆典、迎送仪式和民俗活动相结合,成为阿里地区独特的民间传统歌舞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我们在避暑山庄文物保护的实践中一直遵循着尽可能减少、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避暑山庄的文物,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历史文化的保护一直是困扰文物界的棘手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千古文化遗址的开发问题更是彰显出来.本文就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文物的保护及其利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我们在避暑山庄文物保护的实践中一直遵循着尽可能减少、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避暑山庄的文物,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历史文化的保护一直是困扰文物界的棘手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千古文化遗址的开发问题更是彰显出来。本文就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文物的保护及其利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致,河北古为燕赵之地,文化底蕴深厚,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河北民间音乐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产业化路径的探索和发展,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影响着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河北民间音乐产业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创新策略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难题,不断提升河北民间音乐的影响力,发展河北民间音乐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曾经帝王的行宫,在清代时期就受到历代皇帝的欢迎。每逢夏季,皇帝都会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承德避暑山庄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开工到竣工足足花了90年,历经了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由于引发联军侵华,咸丰帝曾经带着大臣们到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清朝的衰败也导致了山庄的败落。现已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的5A级旅游景点。经历过历史洗礼的承德避暑山庄,其周围的寺庙已经成为了我国规模最大的皇家寺庙群。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等因素的不断推进,藏族音乐文化的生存面临着一定的危机。由于藏族音乐文化的特殊性与重要价值,应加强保护,以便其能够在现代化碾压的世界文化格局下得以延续。同时,要协调好保护、传承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保护是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发展为传承与保护提供动力,可以此为藏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指导思想。在藏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学校的作用不能忽视,可借鉴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胡德所提出的"双重音乐能力"的方法,来丰富、加深学生对藏族音乐文化的文化体验,促使藏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而这一微观层面的操作可视之为藏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路径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