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具有祭祀和纪念性质的传统建筑——宗祠,是中国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所特有的产物。宗祠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载体的宗祠文化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广西玉林市容县杨梅镇红石村五卿潘公祠,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宗祠,其深厚的宗祠文化深深影响着潘氏宗族的族人。  相似文献   

2.
宗祠,又称祠堂、家庙,是建立在宗族聚居地以家族(或姓氏)为单位进行祖宗祭祀的场所。宗祠是一个乡村、一个宗族、一个姓氏集团内最为庄严的建筑物,是宗亲活动的场所,是历代祖先精神的归宿,是在一个地域文化里施行教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刻写着一个姓氏历史的精神丰碑,因此研究宗祠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本文从宗祠的概念及功能出发,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探究了宗祠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帆 《民族学刊》2020,11(4):111-116, 147-148
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新时代洞察社会现实问题和发展取向的方略,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回望中华五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属于璀璨的明珠;她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和宝贵的营造技法,其魅力超越了时间、空间。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当下因改革开放的负效应,西方建筑艺术造型文化的浸入,让我国各地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造型风貌文化正在消失,让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现象不断呈现而且已开始向乡村延伸;研究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民族特色建筑文化已成为历史使命。本文以环洱海东、西岸白族传统特色民居新旧更替不同模式为样本,通过比较研究后发现以传统特色为主导兼容创新的新旧更替模式,在推动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民族特色建筑文化的同时,还具有激活其经济属性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背景下,汝城古宗祠壁画艺术的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传统文化艺术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以促进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为目的,采取田野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汝城古宗祠壁画艺术的传播策略进行研究,并基于问题导向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政府加强领带,激活主体活力;深挖艺术内涵,丰富传播内容;利用数字赋能,创新传播渠道;重视人才培养,提升传播效果;依托乡村振兴,实现联动传播。  相似文献   

5.
秦耕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71-17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凭借其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境界的向往。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医文化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让我们引以为豪,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医学宝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传统的儒道哲学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医文化之中。传统中医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具有很强大生命力的现代传统文化。现代的中医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各地方力量的关注,在研究开发中和包装设计上吸取借鉴了西药的各种优点,所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证了现代中药具有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便利性的优良品质,现代中药在包装设计风格上大多是在西方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之间。现代的中药包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它的发展中已经由单纯的药物包装升级到内容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包装,本文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视觉传达设计进行研究,让中药的包装设计与传统的水墨元素进行结合,在充分地体现了我们中华国民族所具有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历史的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做一些在前进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闽台自古一家亲,闽台传统建筑作为闽台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它所遗留下的文化痕迹,展示着闽台两岸之间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闽台传统建筑承载着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血脉情,同时也汇聚着两岸不可分割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地区的伊斯兰建筑艺术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长期相互影响的结晶,是伊斯兰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是以清真寺为主,体现出浓郁的东方建筑色彩。内蒙古地区清真寺建筑集中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多元文化及建筑艺术的交融使内蒙古地区清真寺建筑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与国际接轨,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西方的建筑方式,而文化交流在建筑中具有明显的表现形式,随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普及,人们不再重视传统文化与建筑的结合,并且忽视了中国现代建筑自身的民族特色,摒弃了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目前,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现代化建筑中更多地融入了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建筑特色。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并阐述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班岭村龙氏宗祠是广州市黄埔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该处祠堂自始建清代后几无大修,建筑结构因周边建筑扰动及岁月久远等原因,已出现险情。本文将对龙氏宗祠现状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修缮建议。  相似文献   

11.
班岭村龙氏宗祠是广州市黄埔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该处祠堂自始建清代后几无大修,建筑结构因周边建筑扰动及岁月久远等原因,已出现险情。本文将对龙氏宗祠现状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修缮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理传统白族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如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大理古城及其周边等白族聚居区。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不管是其院落布局、结构形式还是构造工艺等均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质。尤其是在照壁的建筑处理上最为突出。照壁作为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白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还凝聚着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当传统的院落建筑逐渐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替代时,照壁并没有因此退下历史的舞台,它与时俱进逐渐演变为新的艺术形式——玄关。玄关传承着照壁的内涵,不仅蕴藏着丰厚的传统元素,还兼具了现代气息,它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也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内涵和底蕴,是中华民族的根,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思想,具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强调劳动育人的功能,为劳动教育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和动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深层次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自觉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正确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满足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古国而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而又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文化中所独有的文化元素、符号内容被广泛运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给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中国特色。由此,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创新发展研究"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对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中国特色传统元素进行研究,促使视觉表现更具民族性,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和实现文化的发展、传承、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幼君 《民族论坛》2012,(16):84-86
古村落作为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历程的历史见证,形成了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经典。湘南江永县兰溪勾蓝瑶村就是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它不仅保留了宗祠庙宇、亭桥廊碑、商街民居等古建筑,而且其民俗风情也十分独特。该古村独特的生产方式、婚姻嫁娶、节庆歌舞、宗教信仰、衣食住行等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挖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泰国,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同姓团体的一种类型--宗亲总会持续不断地产生.创立宗亲总会目的在于一是为华人的族群认同提供依据.二是宗亲总会所建的大宗祠是象征华人民族群体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建筑物.同姓团体其大宗祠的建设标志着泰国华人社会的文化复兴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共同成果。因其自身特殊的地域文化、地理因素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等多重作用,岭南建筑很早就成为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别。广西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与发祥地之一,境内的岭南风格建筑数量众多,建筑文化内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高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大量资源,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保持正确方向。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以提升二者融合成效为出发点,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工作开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建筑文化遗产是在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应结合时代发展进行合理保护。文章通过对瑞士多个地区城镇建筑文化的参观学习,总结瑞士建筑风貌及主要特点,研究瑞士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结合中国贵州省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发展现状,思考中国城镇建设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共存,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屋顶是华夏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屋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建筑总以较为固定的形式呈现着,并且屋顶是智慧的工匠师们重点表现的地方,能映射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1]。本文对屋脊兽文化的研究整理有前人的成果也有自己的观点。概括性地介绍整理了屋脊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从建筑的角度对屋脊兽艺术进行分析,从文化的内涵对屋脊兽艺术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屋脊兽艺术研究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其所具有的深层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