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严家炎先生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文的开头这样说道:“在世界文学史上,像鲁迅这样以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取得了不朽的地位,恐怕并不多。这当然不是由于历史对这位作家特别宠幸,而是由于鲁迅小说本身思想和艺术所取得的高度成就,由于鲁迅小说对中国文学现代化所做出的无与伦  相似文献   

3.
前中国作协广西分会副主席苗延秀,是当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学生,是广西侗族最早出现的现代作家和诗人。他的小说《红色布包》,是侗族文学史上第一篇革命小说。苗延秀虽然从小爱好文艺,但指引他奔赴延安,走上文学道路的,是红军的影响(红军长征经过他家乡)、谢和赓同志的教导(谢是三十年代中共党组织派到广西桂系搞抗战的地下工作者)和鲁迅思想与作品。鲁迅说:“革命的文学家,至少必须是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的。”四十年代初,他在伪军委西南运输处管仓库,就学着鲁迅写杂文登报刊,也替本单位工人写要求增加工资的报告。结果被军方警告为反叛,扬言要军法论处。他处境岌岌可危,必须尽快离开险境。到  相似文献   

4.
鲁迅为后人提供了小说体式创新的范本,他颠覆传统也超越自我,创造经典又拆解经典.在关于小说体式的广泛实验中,他深入地探究了小说与故事的关系,以及故事与传统的勾连.对鲁迅小说体式创新的考察无疑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文体家的价值,尤其是感受他那以最为自由之手笔创造崭新的小说形式的心灵探险.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人物。国人们想起他时总是会在脑海中浮现他皱着眉头的模样,抑或是身穿长袍、胡子充满威严地耸立着,然而鲁迅的许多面却往往为人忽略。日本汉学家、社会学家竹内好在其著作《近代的超克》中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去了解中国文化,去探索鲁迅,他用"去打破"这三个字形容鲁迅一生。诚然,鲁迅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打破一些东西的一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用自己的笔杆子为我们展现了不同侧面的鲁迅先生。被束缚的、念旧的、浪漫的、孤独的、论争的他,每部作品中的鲁迅都值得慢慢探索,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6.
刘钰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212-213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玩偶之家》塑造了五四后中国女性解放的符号人物——娜拉.鲁迅在1923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并给出了"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悲观回答.两年之后,鲁迅在小说《伤逝》中将他理解的答案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描摹,展现一个"造人"神话的破灭.而胡适,作为易卜生主义的首倡者,1919年3月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戏剧《终身大事》,描写一个看似开放民主实则有多重思想桎梏的家庭,并通过主人公的成功逃离展示了争取婚姻自主的可能性,提出了易卜生主义就是真正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仔细剖析.从这两部同一时期发表的小说与戏剧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胡适和鲁迅对易卜生主义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曾酝酿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杨贵妃》,为此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对小说情节的展开也作了一番构思。这件事,他和作家郁达夫、孙伏园、冯雪峰都谈过,后来在给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信中也谈到过。鲁迅和冯雪峰谈过《杨贵妃》的具体设想。一开头,是唐玄宗被暗杀之前,刀搁在脖子上的时候,在刀光里闪过了他的一生。从这里倒叙这个皇帝的风流变幻的一生,把唐明皇与杨贵妃当年在长生殿七夕之约的秘密揭示出来,刻画出这位皇帝那时已开始厌弃杨贵妃的内心世界。据郁达夫回忆,鲁迅多次对他说及想把杨贵妃和唐玄宗的事情做一篇小说,他的构想是:"以玄宗之明,哪里看不到安禄山和她的关系,所以七月七日长生殿上,玄宗只以来生为约,实在是心里已经有点厌了,仿佛是在说‘我和你今生的爱是已经完了!’到了马嵬坡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红与黑》和《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兰西民族文学中的重要小说,所塑造的于连和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文学中经典的自我奋斗形象。研究和审视这组形象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他曾经无路可走。如今,他前程辉煌。写小说他出类拔萃——《北方文学》、《小小说》、《溪水》都印过他的名字;做生意他日益兴隆——不到4年,他添置了名片机、复印机、四通打字机……戴润涛走过曲折崎岖的小路,脚下才一片坦途。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其小说不仅为国人所喜爱,同时在英美等国也拥有广大的读者。因此加强对鲁迅小说的英译研究,有助于鲁迅作品的海外传播。在对鲁迅小说英译进行简介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总体趋势与不足,并对今后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范式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为黑人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其语言之独特,叙述视角之别具一格,另其主题之鲜明,实为黑人女性文学之典范。因此,文章从小说《紫色》的语言策略及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分析其主题意义及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并以此来阐释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探究这种文学手法对小说主题的表达及故事情节的深化所起到的作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首先,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各种象征符号的逐一解析,深入探讨这些象征符号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所起到的作用。而后,将《白鲸》与其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探究麦尔维尔在小说中所采用的象征主义手法的独特性以及其与其他作品的异同点。《白鲸》中采用了大量的象征符号,如白鲸、海洋、昼夜等,它们协同作用,通过表达出作者对人类命运的超越性的反思和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究。通过比较发现,麦尔维尔的象征主义手法具有独特性,与其他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学艺术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民俗 《民族文学研究》第4期第66页试论文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 《广西大学学报》第5期第79页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复古与创新 《民族文学研究》第1期第39页民族融合时期的优伶热以及中国 古代文学向综合艺术的回归 《东北师大学报》第4期第60页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断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第35页审美与民族的精神民俗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86页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化之识见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第8页鲁迅所涉猎的少数民族文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第14页从文化角度开拓少数民族兽迅研…  相似文献   

15.
白草 《回族研究》2003,(4):88-92
《野草》和《故事新编》是张承志最喜爱的鲁迅的两部作品。尽管张承志没有专文讨论这两部作品,但在他的散文或学术随笔中,曾多处涉及。张承志的解读或阐释包含有三种因素:第一,个人真实、深切的体验;第二,回到鲁迅作品原点;第三,研究鲁迅作品的参照即不变的世相和不平的世间。这是对鲁迅作品生命力的一种积极延续。  相似文献   

16.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玩偶之家》塑造了五四后中国女性解放的符号人物——娜拉。鲁迅在1923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并给出了"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悲观回答。两年之后,鲁迅在小说《伤逝》中将他理解的答案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描摹,展现一个"造人"神话的破灭。而胡适,作为易卜生主义的首倡者,1919年3月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戏剧《终身大事》,描写一个看似开放民主实则有多重思想桎梏的家庭,并通过主人公的成功逃离展示了争取婚姻自主的可能性,提出了易卜生主义就是真正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仔细剖析。从这两部同一时期发表的小说与戏剧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胡适和鲁迅对易卜生主义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是世界著名的意识流文学大师,在他的作品《阿拉比》中,作者对于象征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随处可见。本文通过对《阿拉比》中多处象征主义用法的分析,试图揭示小说的主题——主人公小男孩的"精神顿悟"与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及对不同意象的分析,揭示出隐藏其后的深层含义,充分体现了詹姆斯.乔伊斯对于象征主义手法的独特与生动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坛上,继“西部文学”崛起之后,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日益合流,形成一种新的社区化文学。风尚所及,使历史题材作家从《李自成》式的气势磅礴的史诗性巨著的框架中走出来,关注本乡本土的历史变迁,出现了历史题材小说乡土化的新趋势。这种乡土历史题材小说,以作家故乡的历史为根基、以乡音乡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巴图孟和(蒙古族)是中国不同时期的作家。但是,他们的作品《阿Q正传》和《红鼻子罗敦》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主要运用类型比较法对这两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杰出实践者,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美国的悲剧》、《珍妮姑娘》以及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葛》等。《美国的悲剧》是以一桩著名谋杀案为基础写成的,使他成为社会改革者的英雄。本文将浅析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的艺术特色,希望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