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莉冰 《现代妇女》2014,(1):210-211
NEET族在中国的出现一度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也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NEET族代表了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政策实施以来,一批青年的另类生活方式,若不引起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势必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这一特殊群体,应采取家庭、学校教育、心理辅导以及政府引导等方案,多管齐下,使NEET族自身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融入社会,将逐步缓解并最终彻底解决NEET族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能忽视的“新失业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三年时间,中国失业形势发生了转变。这个转变表现在,以“老失业群体”为主体的失业现象,已经达到峰值。而“新失业群体”的问题则开始凸显出来。因此,如果不对“老失业群体”和“新失业群体”做出区分,就无法确切说明目前中国社会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NEET族的成因与心理辅导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ET族在中国都市悄然出现,不愿意就业是其最主要的特点.NEET代表了青年另类的生活方式,给社会带来了危害.NEET族的产生,有世界范围的原因,也有中国特有的土壤.对这一特殊人群,要采取心理辅导为主的拯救方案.  相似文献   

4.
与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对出去工作嗤之以鼻的日本50多万“NEET”(“NEET”是英文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缩略语,意指不工作、不上学、不参加培训)一族相比,名嘉真麻希应该算是与日本这一庞大的“垮族”唱反调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5.
NEET族的自我是在退出竞争性关系联结、转嫁物质约束、幽闭于情感欲望下的意象建构。自我意象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与评判的统合,统合使NEET族对自身冒犯行为造成的伤害采取自我宽恕策略,自我宽恕粘合了NEET族的多重自我,造成低自立人格加重、心理调控力衰退以及零风险嗜好的后果进一步固化NEET族身份。社会心态修复、法律赋能、关系的联结以阻隔NEET族自我意象的扩充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单位制下青年新失业群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有关新失业群体研究中,一般都是将其视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忽略了其在不同地域空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在东北。本文主要是在辽宁省阜新这一特定区域,采取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新失业群体存在的原因和表现出来的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曾群 《当代青年研究》2009,(2):53-57,27
本文采用新社会政策或社会政策的社会生活分析视角,以失业青年的个人消费、娱乐和时间安排为例,解释和分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排斥现象。研究发现.贫穷和低收入家庭的失业青年不仅成为“被排斥的消费者”,还成了“有缺陷的消费者”或“新贫穷者”,被排斥于所谓的“常规生活”或“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8.
古代阿拉伯有一种人,专门在人家设宴席、办喜事的时候,虽与主人无缘,却总是不请自到,蹭进门去,甩开腮帮子,风卷残云,大吃一通,然后一走了之.这种专喜欢白吃人家的不速之客也构成了一个群体.眼下,大概是从港台经深圳、广州等地转口引进了日本的一个词儿,挺流行的,即把一些群体称“族”(当然,这个词的老根儿还是中国的),如“暴走族”(又称“飞车党”)、“上班族”、“追星族”等.为赶时髦,我们不妨给这些吃白食的人起个现代化的名字,叫“白吃族”.“白吃族”人认为自己去蹭饭白吃自有白吃的道理.如一位“白吃族”的诗人在为这一群体作自我介绍时就写道:我们是这样一群人:随时请,随时登门.我们若被人家忘记,“白吃”会邀请我们;我们会想:也许是请了,我们正巧不在,出了门,  相似文献   

9.
新职业被称之为“361行”。行行出状元,活跃在“361 行”的“新职族”是如何看待新职业的?他们的从业感受如何?如何才能入职新职业?新职业的职业前景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新职族”。他们告诉记者,一不小心成了“新职族”,但行行出状元,“361 行”里有精彩,他们喜欢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10.
新职业被称之为“361行”。行行出状元,活跃在“361行”的“新职族”是如何看待新职业的?他们的从业感受如何?如何才能人职新职业?新职业的职业前景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新职族”。他们告诉记者,一不小心成了“新职族”,但行行出状元,“361行”里有精彩,他们喜欢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11.
“傍老族”也称“啃老族”,是指在学校毕业后不寻找工作,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的一些年青人。这部分不在业的青年中,有一些在继续参加各类学习,有的准备复习考研,有的参加有关培训准备考各种技术证书。但确实还有不少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打发日子;有的日日与麻将为伍,生活虽不宽裕,但也觉得过得轻松,乐此不疲;或是到处游荡,潇洒自在。对这一现象往往是社会急,家长急,而他们自己不急。国外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状况,如欧美称之为“袋鼠族”,英国、日本称之为“NEET”  相似文献   

12.
柳絮 《女性天地》2014,(12):29-31
“啃老族”是指无能力独立生活,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目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边是年老的父母养着“未断奶”的孩子,一边是潇洒悠闲终日与网络为伴的青年。这种现象也让不少爱儿心切的父母扪心自问:当初的溺爱是否已遭到无情的报复?  相似文献   

13.
“包分配”、“顶替接班”、“下海”、“双向选择”、“下岗失业”、“自主创业”、“网络招聘”,基本概括出改革开放30年的职业变迁流向。职业变迁也创造了不少新词:炒鱿鱼、跳槽、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过劳模、SOHO族、小私(聘请私人医生、私人保姆、私人理财顾问等)、考碗族(专门准备考取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海龟(归)、新中间阶层、网店……  相似文献   

14.
“啃老族”应早日做好职业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啃老族”(“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 mentor Training)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受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啃老族”的特点是:他们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欲求消费”强  相似文献   

15.
似乎在不经意间,日风韩风就以强劲态势吹进了中国都市,引起了新新人类的持续发烧,哈日族、哈韩族总称为“嘻哈族”成为了都市青少年的特殊群体,其特征为:服饰“夸张化”、生活“卡通化”、语言“弱智化”、行为“野蛮化”、运动“Hip-hop化”等等。日韩流行文化正慢慢渗入中国青少年文化市场,影  相似文献   

16.
蒋兆和的《流民图》是中国国画史上塑造群体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内蕴着深厚的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从“画笔”“画心”“画魂”三个角度入手对该画的艺术文化生境展开了探讨。通过对这幅画的分析,也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个“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尹慧君 《职业时空》2005,(13):35-35
近两年来“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怀揣高等学历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工作经验,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危机。与此相对应,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人数日渐增多。毕业即失业:职业技能是瓶颈。正是“职业技能”这个瓶颈阻碍了大学生本应顺理成章的就业。这也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学历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学历代表的未必是真才实学,一纸文凭走遍天下的历史将宣告结束。正如一  相似文献   

18.
何颖 《老人世界》2008,(4):38-39
今日意大利,人们往往把那些仍能自理生活和坚持部分工作的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尊称为“新老人”。意大利“新老人”是继日本“新老人”之后在发达国家出现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退休老年人群体,受到了包括联合国一些下属机构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老古 《当代老年》2011,(2):19-19
今日意大利,人们往往把那些仍能生活自理和坚持部分工作的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尊称为“新老人”。意大利“新老人”是继日本“新老人”之后在发达国家出现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退休老年人群体,受到了包括联合国一些下属机构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坚 《金色年华》2007,(3):38-38
在网上,大四女生翟雪经常看到“大学校园内学生私家车太多”、“避孕套首批免费发放学生”、“北漂失业大学生生存状态”、“大学生实习出现‘混章族’”、“女大学生找工作遭遇尴尬面试”等等“新闻”。为此翟雪愤愤不平地说,“大学生成了一个标签,女大学生成了噱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