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长沙城有那么一段顺口溜,老老少少传诵了几代人:“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可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德园”现在再不能正大光明地在香喷喷的包子上打上自己的招牌,因为它的商标已被外地企业抢注了。在湖南省商标所,记者通过商标检索发现,“德园”商标已被三家不同行业的企业注册,但没有一家属于长沙正宗德园“老字号”。这三家企业是:重庆市一家“名小吃公司”在服务类注册了“德园”;广东潮安一家食品公司抢注了糖果、麦片类的“德园”;而谷类制品的“德园”则落在福建一家面条厂。据了解,这些企业中,只有长…  相似文献   

2.
中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唱歌,还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远大的理想。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们一线教师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积德 《职业》2015,(3):122-123
习近平总书记用“大德、公德、私德”的概念,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他在北京大学讲话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大德,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德,即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私德,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研究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更加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以做平凡事、做平凡人、走平凡路为渠道,通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来培养中职生的良好心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在全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要求每个学生都受到应有的教育,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才能和潜力;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要求让学生主动发展,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德是人之本,素质教育的第一就是“德”,这是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明确要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学生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是他们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脱贫攻坚缔造奇迹.全国蛋品行业龙头企业——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扶贫而开创的德青源模式,就是一个奇迹. 在琳琅满目的超市,德青源鸡蛋十分抢手;在有着田园牧歌乡愁的农村,德青源模式正在全国18 个县落地。  相似文献   

7.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根本,校长是灵魂。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支教学过硬、业务精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最基本建设。作为校长,必须要有更加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做人,要坚持以德立校.以德立行。以德修身。要以校长人格魅力管理水平来引领学校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用校长的智慧、人格、作风、能力作为立校的基石,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和创新理念,采用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来提升每位教师的做人水准、执教水准,努力打造出能力型、研究型、敬业型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李黄珍  张显 《职业》2008,(1):10-10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的择才标准是:求职者要具备德、勤、能、绩四项素质,其中德指认同华普公司企业文化,愿与公司共同成长:勤代表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能代表快速学习与勇于创新的能力;绩指的是能以工作绩效为导向,并在同龄人中具备出色的工作成绩。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人体模特里,他是当之无愧的“模特之王”:文化层次最高,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所学语种最多,精通英、德、日、中四国语言;年龄最大,今年83岁;做过临时电影演员;走进过央视《实话实说》、《夕阳红》节目……近日,记者采访这位“模特之王”。  相似文献   

10.
王宇良 《现代交际》2013,(10):167-167
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迷失了方向,强调过程与方法而虚化了知识与能力;强调自主合作学习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课件的运用而分化了语言与思考;强调一枝独秀而融化了主体;强调激励而雾化了是非标准;强调学科交叉而泛化了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建锋 《职业》2023,(14):47-49
新时代,工匠精神赋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本文以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为逻辑起点,梳理和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与路径。主要包括:耳濡目染,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唤醒,激发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内生力量;产教融合,搭建有效工学结合平台;锻造创新能力,培育德技双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刘勇 《现代交际》2013,(12):127-127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林蓉 《职业》2008,(6):50-50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人才难以与具体工作相匹配时,会影响企业目标的达成;人才难以与团队融合时会出现人多却难成事的局面;人有才无德时,有卷走机密跳槽的可能,这些都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把好人才入口关,成了许多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德,师之本也;爱,德之源也.论及一位教师教书是否成功, "德"是评定的根本所在;而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所表达的真挚的爱,又是师德的源泉.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 一、爱,是南风般的沟通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师只有保持着一颗真挚的爱生之心,才能建起一座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到了真正的沟通,教学水平才会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李俊香 《职业时空》2009,5(3):91-92
根据笔者执教经验和听课感受,提出了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1.教师对所授知识内涵必须理解透彻深刻,教学才能深入浅出,生动引入;2.教师对所授知识的整体结构必须能优化架构,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教师必须具有深厚全面的教学技巧,教学才会生机盎然、别开生面;4.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教学品貌,课堂才会真正成为教学相长、互促共进的和谐空间。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的负效应,现行文化背景造成的思想冲突,是产生德育困境的宏观背景;高校教育理念“重智轻德”,德育工作者意识与行为滞后,是产生德育困境的微观诱因;德育功能被无限夸大,目标设置脱离生活底蕴,是产生高校德育困境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7.
老人言     
《老年人》2002,(1)
多给别人一点宽容,人间就多一份温暖;多给别人一点方便,人间就多一份欢乐;多给别人一点爱心,人间就能充满希望。长沙市黄长根人生征途犹如白纸作画,惟有精心构思,百般揣摩,规范自己的手笔,方可造诣非凡。衡阳市肖国梁狼无狼性,不如狗;人无人性,胜过狼。安仁县王德朱知识深藏在探索的大海里,财富高垒在勤劳的巅峰上。隆回县何本龙世上有竞相阿谀奉承有权有势的,却没有恭维迎合讨米要饭当乞丐的。这种既现实又平常的现象,值得那些被阿谀奉承者三思。华容县莫梦游以身示范,心可换心;以德养性,命可长命。衡东县段石生人生好比…  相似文献   

18.
王云峰  堵金利 《职业》2012,(14):27-2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改进方法与途径。即整合专业教学大纲,做好专业基础课程衔接;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学直观性,利用项目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是机械制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死人     
(1)常有人表达这样一个愿望;“一个人不死,该有多幸福.”其实即使生命的永生成为可能,我们屯未必断言生命的永存就是幸福。假芳果真没有死,地球便会拥挤得“无立锥之地”;生命团不断地被重复,于是没有了更新,人生使偏入了单调、无聊、腻味的境地……(2)中国古代先哲对于生命如何走向不朽煞是动了一番脑筋,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种达到人生不朽的途径。我们民族历史上那些至今英名永存的伟人,无不都以其执着的创造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或兼而有之,而使自己永垂不朽.看来,要想生命不朽,必须…  相似文献   

20.
徐炯权 《老年人》2011,(9):12-14
“以前长沙人待客,最客气的做法是买几片德茂隆香干炒青辣椒。”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反映着如今长沙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德茂隆的犹新记忆和笃深感情。在老长沙人的心目中,“德茂隆”三个字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生活品质,买香于就看它上面印没印“德”字。但由于商标流失,现在的德茂隆早已不生产“德”字牌香干。百年老字号德茂隆只能生产“德茂隆”牌香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