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小伟 《职业》2023,(3):50-53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交往与合作”模块“处理人际关系冲突”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技能与素养融合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技能与素养融合教学,以满足学生需要为中心,以体现职业发展为核心,以突出能力培养为重心;通过技能与素养融合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罗家慧 《职业》2013,(30):42-44
本文从分析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理念入手,论述了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并从教学方法的使用、学习目标的设定、学生的输入输出等方面,介绍了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礼仪课程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蕴慧 《职业》2008,(9):65-65
礼仪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知礼、守礼、行礼、尚礼的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的礼仪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红 《现代妇女》2014,(4):147-148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是人才培养的最小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基础。《采购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强,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与学的双边动力,最终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曰芹 《现代妇女》2013,(11):134-134
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我们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被企业认可了,那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目的所在。我们物流管理专业本着从企业需求出发,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着重从培养和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从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拟教学到课程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职业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使其更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乃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宋正 《职业》2022,(1):26-28
当前,国家有关政策、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素质的要求,都指向强化跨专业的通用职业素质培养.技工院校传统的公共基础课承载内容很多,但对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充分.在技工院校现有公共课体系中增设专门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以之作为主要文化课的延伸和国家统编三科课程的有益补充,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在初期探索过程中,笔者尝试重新架构...  相似文献   

7.
李艳 《职业》2016,(20)
职业素养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种隐性素质,又可以称为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谋求职业、实现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探讨中国传统职业素养,从古人智慧中挖掘其当代价值,并使其适应当代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促使课程教学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形成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9,(18)
职业:请您谈谈为何要在技工院校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 负责人: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推动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周介平 《职业》2013,(5):53-54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以其丰富的形式、深刻的内涵和寓教于乐的功能,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院校重视。本文从实效性角度入手,提出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环境适应、信息处理、职业理念等方面作为职业学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重点,在实践过程中探索训练的实效性,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具有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与要求的、内在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鲁海龙 《现代交际》2014,(8):182-183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逐步的推进,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目前课程改革主要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焊接专业将钣金下料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职语文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对学生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本文论述了中职语文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海燕 《职业时空》2008,4(11):146-147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是课程教学改革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提升高校证券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需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网络教学是有效方法之一。探讨了证券课程网络教学的课程设计原则、证券课程网络教学体系的建设完善、证券课程网络教学应主要的问题等问题,力求为证券课程网络教学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中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适应问题。通过对中职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分析,明确中职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充分实现中职毕业生的良好就业。需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霞晖  周玉明  黄卫良 《职业》2013,(30):51-5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并形成数据,根据调查数据,得到企业最关注的职业素质要素,即专业技能、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企业对大部分学生满意的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食品行业职业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创业平台、大学生创新项目、和谐校园、公共选修课程群等方法。加强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15.
王威力 《职业》2015,(9):96-97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电工基础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校本教材(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过程评价方式改革等方法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以电工基础教学为案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伊  郭琳 《现代妇女》2014,(12):136-136
与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相比,职业素质的培养却略显薄弱。高等职业院校的主任务是为我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构建“课程教学驱动一行为养成训练一企业顶岗实习一素质评价激励”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梁智慧 《职业》2016,(23):76-77
本文对基于职业标准的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即从物流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构成的视角分别进行岗位能力、通用能力及核心能力课程设置,再根据职业标准中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要求开发相应的职业技能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及核心能力课程,之后结合职业学习和成长规律完善并构建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泉 《职业》2016,(21):158-159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突出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目前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陈海刚 《职业》2014,(18):133-133
本文根据职业对应聘者体能的要求,提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即对高职学生可以采取渗入式、基础加选项和体育俱乐部等课程设置模式,以期提高其体能素质。  相似文献   

20.
叶孝嫣 《职业》2014,(17):134-135
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表现,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神。本文从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在课堂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