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建设宁夏经济核心区是宁夏提出的一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在经济核心区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宁夏区域创新体系,是宁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核心区政策与区域创新体系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能够接合,更重要的是其理论依据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技术创新理论.因此,从经济核心区到区域创新体系是宁夏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教育部在“马工程”教材全面修订之后启动编写的首批9种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揽,紧紧围绕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大变化,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总任务,科学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在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从中国区域经济基本问题、区域经济理论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伟大实践、区域经济结构变迁、区域经济关系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借鉴价值等方面,系统提炼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标识性的区域经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强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对现实的解释力以及更好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区域经济人才队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依赖知识的积累,而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是知识生产和积累的有效途径.也是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广西面临的艰巨任务,文章结合广西的现实,系统的阐述了广西区域创新体系的框架内容以及特点,指出了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下,广西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能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建设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技术创新主体,以及这些主体之间的联系及其运行机制组成的网络系统.本文以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为例,从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和政府机构等不同的创新主体出发,提出方针政策、改革举措和实施办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集群是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的基础,而集群创导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本文认为以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的政策主要在于: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6.
建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及战略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是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发展的基本形式.目前很多地区和城市都在着手构建和培育本区域的创新体系,以期通过区域结构的调整和区域运行机制的变革加速本区域发展,提升本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长株潭区域要一体化发展,无论是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现实需要,必须分析构建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现实基础,提出建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探讨建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路径,建立一个跨长株潭行政区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超传统性的分化状态、显著的扩散效应以及结构优化和创新实力成为发展新引擎等新特征,面临区域经济平衡约束、动力制约及结构性制约三个方面的制约条件。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从发展路径及政策转型两方面推进,在发展路径方面,应培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构建新增长极、创新发展战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政策转型方面,应从数量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转向质量效益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从区域经济增长极政策调控转向区域协调发展调控,从区域转移调控转向区域内生创新调控,从区域需求管理调控转向区域绿色供求动态平衡调控,从非均衡区域经济政策转向区域均衡经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地方经济社会长久、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在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完成其他创新主体无法实现的系统功能.在全面回顾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角色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中市场机制的不足及政府参与的必要性,然后指出政府在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政府职能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角色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新文科建设是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面对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社会结构重塑背景下,而提出的一个学科体系革命性建设。新文科建设的"新",不是新旧的"新",而是创新的"新"。如何深刻把握过去文科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勇于去"破";如何面向未来学科体系建设的新趋势,特别是未来经济社会的新需求,在构建新文科学科体系上做到精准的"立"?这是当下新文科建设的一个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能推动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抢占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在区域创新理论指导下,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出"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的具体对策,即:创新"两型"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构建"两型"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继续推动"两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高校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支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高校应融人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取得双向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是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文章基于中英文两大数据库,运用Cite Space与VOS viewer软件,对国际及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持续上涨,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领域已形成少量多个学术共同体;在WOS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系统的结构、管理、内在发展模式、外在发展方式,在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系统理论基础、运行及评价。研究结论对广大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学者超越现有理论探索新的研究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滨海新区区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化和区域内企业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滨海新区文化创新对发挥其在环渤海地区的龙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克服天津文化中的保守主义,提倡竞争和创新意识;区域内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树立集群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4.
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区域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根源和最直接动力。笔者通过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结构及其运行轨迹,指出影响其运行机制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扬州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仍较弱,应通过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多元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健全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建设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措施,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带来飞速的资本集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对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观念,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多元公共服务主体的优势,在经济管理、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多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为区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深化东亚区域合作的新起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其成功签署能够助力中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构建,能够为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提供新动力。从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出发,对RECP发展与现状进行描述,进一步从RCEP如何促进国内大循环、RCEP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机制、RCEP潜在经济效应、依托国内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价值链视角,研究RCEP推进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研究认为,中国需要在深耕国内大循环提质扩容和国际大循环内外联动的双循环战略目标下,进一步消除国内市场壁垒,发挥传统产业和大市场优势; 进一步构建完整高效的内需体系,在消费和投资两个层面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 进一步构建包括高中低端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协调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加速形成国际区域经济比较优势; 进一步激励资本进入创新研究领域,在信息数字化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实现科技强国,依托自主创新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区域物流网络系统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加强产业链协作、形成区域创新机制等促进经济增长极区域经济的不断增长。通过构建闽台物流网络系统,有利于突破闽台两地经济发展瓶颈、是两岸共同市场建立的必要环节、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然而,闽台两地构建物流网络系统虽有一定的基础优势和机会,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与威胁。闽台物流网络系统构建应该立足这些实际,长期规划,加强两地产业协作、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两地现代物流业合作,进行阶段性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