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需要不断拓宽舆情报送渠道,丰富舆情传输载体。社区民间组织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而举办的,它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不同居民的社会舆情信息,反映不同群体的观点意见。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区民间组织的舆情汇集和传输功能逐渐显现,成为舆情传输的基层载体,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需要不断拓宽舆情报送渠道,丰富舆情传输载体。社区民间组织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而举办的,它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不同居民的社会舆情信息,反映不同群体的观点意见。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区民间组织的舆情汇集和传输功能逐渐显现,成为舆情传输的基层载体,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毅 《学术交流》2005,(10):131-135
“舆情”为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这对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舆情汇集工作,不仅要明确获取舆情的基本渠道,还要密切关注在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舆情可能表现出的各种具体形态。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加工,以辅助相关决策工作。  相似文献   

4.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应网络反腐而产生,其具有高政治性、强时效性、超复杂性和高技术性等特点,因此做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必须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即:关注大事、把握大势;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灵敏高效、快捷畅通;把握规律、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6):138-140
高校舆情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渠道,两者联系紧密。高校舆情既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公共事务发展,又影响社会网络信息管理。对此,高校需要源头防范,建立舆情工作管控体系、应势而动,掌控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多措并举,及时化解舆情风险,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丰富"养料"。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民政部于2013年5月份发文,确定20个地区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并于6月份在桂林召开试点启动会议。至今一年时间已经过去,全国各地在争取领导重视、整合部门资源、引导社会参与、拓展救肋机构职能等方面创造了很多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初步形成了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处置"五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如何推进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四川仁寿县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讲习班上的讲话给出答案:首先要准确把握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其次要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第三是积极开展监护支持和干预工作:第四是拓展救助保护工作职能;第五是加速培育专业社会力量:第六是强化试点工作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7.
谢伟 《探求》2015,(1):71-75
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广、传播实效强、言论尺度大、传受互动快,参与意见表达的主体扩大且呈多元性,舆论传播产生网络异化。从自媒体民意与政法工作的价值共性与冲突看,政法工作媒体时代面临诸如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足、自媒体建设滞缓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转变思维和理念,做好"品牌营销",提高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和政法干部媒介素养,以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及时消弭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月内通过第三方舆情监测软件检索关键词(包含社会组织、协会、商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发现,社会组织舆情主要集中在党建、网络热点、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国际交流、行业协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执法监督(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等方面,相关舆情信息累计达到12...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与舆情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萍 《探求》2007,(5):16-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做好舆情信息的分析和引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导向,缺少舆情支持的社会不可能和谐。舆情既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玉 《学术交流》2013,(5):53-57
近年来,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愈加引人注目。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情绪、态度和看法,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基于此,地方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实施网络舆情信息制度化。应采取的策略为:根据舆情演变规律,在事前的信息搜集、事中的信息分析和事后的信息归纳整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网络舆情的引导和信息技术控制;纪检、监察、司法、安全等部门密切协作,对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利益表达诉求进行有效整合与合理规制;塑造责任制度环境,形成从决策层、中层到基层的刚柔并济的治理路径;建立反腐倡廉网上信访制度,实现规范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以维护和提升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林竹 《社会工作》2008,(8):54-55
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汇集舆情信息,是国家管理者制定正确决策的重要保障。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的最基层组织,通过社区居委会探求汇集社情民意的有效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姜胜洪 《社科纵横》2010,25(10):82-84
舆情趋同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情绪、看法和意见的趋向一致。青海玉树地震时期,我国民众舆情呈现出高度的正向一致性。深刻分析玉树地震时期民众舆情趋同的原因,可以给各级党委、政府带来如下启示: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关注民生;二是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利为民所谋"上做出实践;三是高度重视国内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13.
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就连服务对象的需求表都要去打字复印店打印;缺少项目、缺少资金、甚至连基本的办公设施都缺乏的现状,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开展异常困难. 成功申请到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第六师"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增配服务设施发展示范项目后,第六师"暖阳"社会工作服...  相似文献   

14.
舆情变动规律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来华 《学术交流》2005,(12):155-159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因此,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理解为民众在社会政治方面的群体心理活动。在本质上,舆情则是民众与政府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复杂体现。舆情的产生、变化和结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从它的产生看,它是国家管理者“生产”或“管理”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包括各类政策、法规、制度、措施以及领袖形象和社会问题等诸多的复杂内容刺激的直接结果;从它的变化和结束看,舆情是随着刺激它产生的各类社会事项的变化和结束的情况而变动的。但是,舆情作为政治性很强的群体心理活动,它的变化和结束又有着自身复杂多变的规则和轨迹:舆情的主要持有者或主体本身的基本构成和政治素质,都会对他们的群体心理活动的具体情形产生影响;民众对过去的一个社会事项曾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部分地“残留”在他们对一个新的社会事项的心理反应之中。掌握舆情变动规律,对“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的涌现和传播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在于它具有先进性、创造性、适用性和包容性等优势;而它要引领社会思潮,就必须找准引领的着力点,不断拓宽引领途径和渠道,把握好引领方针政策,并把自身建设好;与此同时,还应把握和处理好与社会思潮的关系原则.  相似文献   

16.
网民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宏音 《社科纵横》2006,21(9):38-39
网民心理特征分析是网络舆情研究涉及到的重要内容。目前,网民心理不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受到西方各种理论和思潮的冲击。主要呈现出九大心理特征:第一,渴求新知;第二,猎奇探究;第三,彰显个性;第四,娱乐时尚;第五,减压宣泄;第六,跟风从众;第七,追求平等;第八,渴望创新;第九,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9):21-23
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领导干部应当具备良好的网络舆情思维。一是从思想上全面理性认识网络舆情,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含义、重要性、正负功能。二是自觉提高预见、辨别、协同、归纳能力,积极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热点。三是树立平等对话理念,注重宣传与传播并重,变说教为交流,塑造良好网络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8.
史伟  姜丹  单中元 《社科纵横》2014,(7):134-136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并渗透到了高校的各个角落,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是推动校园健康、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姜胜洪 《社科纵横》2007,22(2):122-124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分配形式的多样性,社会也出现了新的分化,社会的低收入群体在动态中变化发展,并对社会稳定乃至整个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准确把握当前低收入群体舆情总体态势,深入分析部分低收入群体不良舆情的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和引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网络舆情传播的角度谈文化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丽红 《社科纵横》2007,22(2):129-131
舆情与社会心态对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可以深深触动文化的深层结构———社会心态,对文化的变迁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传播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使得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一系列挑战。由于网络舆情传播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面,因此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文化传播策略来确保中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