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政府主导供给农村公共产品是为了实现社会产出最大化,市场参与供给农村公共产品是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具有资产专用性特征,双方有合作的动机与行为。而有效合作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的。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管机制的建立,应该是以政府主导主体、市场参与主体为主导力量,同时接纳农民受益主体,三者共同参与,以公共事业监管机构为有效治理的组织载体,通过制度内和制度外的监管机制实施对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过程和供给行为实施有效监管,实现约束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动机以及规范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的供给行为。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错位与调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取消政策的实施,将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公共产品长期短缺虽有村庄社会内部关系上的原因,但主要是由政府行为缺位与失职造成的。在上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与公益事业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不适应农村社区公共产品诱致性制度变迁要求,却仍按照人民公社制度方式配置农村公共产品,造成其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我们在不把农村公共产品匮乏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乡镇政府的同时,指出必须要明确政府供给的责任,纠正其错位职能,还要遵循市场供给规律,组织好民间供给主体,以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缺失与供给主体缺位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失衡现象,内在原因就在于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的组成人员--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也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行为.加强对这种自利行为的约束对策是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决策制度;改革现行干部评议、晋升、薪酬和问责制度;规范公共事业听证制度;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短缺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离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尚存在着差距,浙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现状依然严重。农村公共产品的短缺纠集着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表象背后是历史惯性、能力限制、博弈心态和制衡缺失的地方政府行为机理。  相似文献   

5.
嵌套博弈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公共产品治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博弈,而是嵌套在其它博弈之中。农村基层现有的自上而下的决策体系,使参与人的策略受上级政府偏好的约束。这种嵌套形成了实质上的政府单边治理机制,这是导致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效率不足的主因。农村公共产品的多样化与复杂性,要求不同的主体参与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治理。改革农村基层权力结构,建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的公共产品决策体系,形成有利于多边治理的新的博弈结构。在改变后嵌套博弈中,农户、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都有参与农村公共产品治理的积极性,他们与基层政府、上级政府共同建立起分工协调的多边治理机制,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主要提供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产生了很大影响。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基层政府和农民。本文结合实践,对基层政府和农户以及农户和农户之间进行博弈分析,得出取消农业税后,如果没有必要的配套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将严重不足的结论。并就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必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主体的政府激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当是多主体供给才能具有效率。对于纯公共产品,其性质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进行提供,而作为准公共产品中的俱乐部型的公共产品,可以由企业或企业和政府联合供给,以提高其供给效率。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城乡差距显著的现状。政府应激励多主体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普遍短缺的原因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单一。仅仅依靠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不但资金来源不足,而且效率低下,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引进市场机制势在必行。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都存在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的途径,一是转变政府观念;二是构建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机制;三是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筹措机制;四是间接扶持和引导私人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五是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中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涉农民公共产品权益的实现.但从实然发展角度看,政府先入为主的最优供给思维在农民偏好的“非全面显示”与“非理性行为”面前陷入桎梏,引致农村公共产品管理混乱和集体行动困境.在分析现代元素嵌入乡土社会引致农村利益分化、最优供给模式下农民公共产品权益保障陷入困境的基础上,从应然发展角度指出次优抉择条件下“无嫉妒供给”模式构建、约束条件下应然与实然的统一、嵌套博弈下多边治理机制引入及集体之名下村域公共产品资金筹集机制的构建等是保障农民公共产品权益实现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任关系的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纳入到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为本质特征的分析框架下,认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因不同利益主体自身利益的日益强化和显现,原有的、维系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自发性供给秩序的社区信任基础受到了侵蚀,以此为前提,随着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要素配置空间范围的扩大,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自发性供给行为更难产生,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机制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