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产业集群内企业互信程度、公共产品建设水平及虚拟组织建设等创新环境因素,对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这种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互信程度的提高、公共产品建设水平的提升以及虚拟组织的建设,能够增加产业集群内创新企业数量,因而有利于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衍生型集群: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产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王珺 《管理世界》2005,(8):80-86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性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一个地区缺乏资源禀赋、技术积累以及外部要素大量进入条件下,产业集群也是有可能生成的。只是这种生成机制存在着一个演化过程,即主导企业先从进入贸易活动为主,然后逐步转向以生产活动为主。当其他企业也仿效主导企业依次从进入贸易活动到进入生产性活动后,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就可能由依托专业市场而发展起来。本文以聚集在珠江三角洲西岸的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类集群生成条件和转化过程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衍生型集群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了开展这种集群类型的研究对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义乌案例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联动升级模型,指出产业集群升级、专业市场升级、集群网络创新、营销网络创新和政府扶持5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分析了上述5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旭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7,4(1):94-99
在A-J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间的距离衰减系数变量,采用3阶段博弈,分析技术创新企业间的距离对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市场的影响,分析企业在博弈中的决策,以及决策条件和效果,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合作创新决策提供依据。博弈第1阶段是企业在产业集群内的创新合作对象选择,决定相互之间的距离;第2阶段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决策;第3阶段是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决定产量。  相似文献   

5.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经济社会系统竞争合作动力机制,本文尝试性地从演化动力学角度建构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以揭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内在演化机理及实现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是—个由竞争合作协同机制驱动的协同演化结构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微观个体之间、宏观系统之间以及个体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适应、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内生性地推动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从合作协同型、竞合协同型向竞争协同型转换,由此促使两者的互动层级从微观向微宏观耦合进而多层级融合跃迁,互动阶段也从萌芽形成期向成长发展期、再到成熟再发展期转换与递演.最后,以“义乌商圈”为例,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分析框架与模型,由此进一步揭示了“义鸟商圈”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协同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企业物流相比,物流产业集群更侧重从产业集群供应链角度出发,注重集群内企业间的物资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等物流活动,旨在更好地满足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物流需求,通过不断降低集群内企业的物流成本及交易成本,以使物流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泉州民营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调整与改革的压力,本文分别探讨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协同、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与产业集群外部企业协同、产业集群与地方政府协同三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陈旭 《管理学报》2005,2(3):333-336
对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的本质;同时对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的动态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参数变化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为企业正确认识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中隐性契约的存在抑制了集群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使得集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合作比一般企业更具有稳定性。本文基于产业集群隐形契约约束,根据Hotelling博弈模型,分阶段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伙伴的选择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早期建立更为广泛的知识共享伙伴合作关系对集群企业的长远发展较为有利,集群企业总是更愿意与网络权力较大的企业形成知识共享关系,隐形契约的约束有利于产业集群建立更为稳定的知识共享关系网络,提升集群企业知识收益,有助于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鉴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类似于生物群落内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借助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加强集群内企业间合作、提高环境负载容量以及控制集群规模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量关联企业集聚于某一特定地区而形成具有聚集经济性的产业集群,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拥有整体竞争优势。产业集群逾壮大,强化库存管理的要求逾迫切。本文论述了在产业集群内以供应链理论为支撑,分析了当前传统企业库存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理念不相适应的现状,提出了以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为依托,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向型产业集群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模式。我国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虽然刚开始时主要是为了填补国内市场由于计划经济所造成的短缺,但随着其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市场已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比如义乌小商品企业集群,刚开始时通过联托运输系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产业集群,是实现中部地区创新因素集聚和竞争能力放大,进而提高中部地区经济的综合实力、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政策的经验,从消除市场分割、促进技术和知识交流、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公共物品、加强行业协会功能、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等方面,给出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4.
在发达国家,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如荷兰的花卉产业群,日本的办公设备产业群,美国的硅谷IT产业群等。我国的集群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目前产业集群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蔚然成风,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产业集群的极强生命力第一,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可体现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整个集群致力于同一产业,第二个层次是集群企业基于生产链的不同环节而分工生产。这种专业化分工生产不但可以铸就某一区域、某一产品的品牌价值,而且有利于不同区域、不…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经济活力。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之间基于供应链的共生关系,相互信任与互相监督,与单个游离中小企业相比,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其自身特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信贷关系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上形成了相应的优势,银企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交互与协同是产业集群内合作黏合的关键纽带,是促进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途径。本文以知识协同赋予集群内企业竞争优势为出发点,构建知识协同主体间的完全信息下静态博弈简单分析模型,寻找导致知识协同的最佳有效纳什均衡,最终提出保障集群内企业提升知识协同效应的机制策略,更好的实现企业间的知识协同。  相似文献   

17.
丰雷 《管理与财富》2009,(12):64-65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技术的内在特征和属性决定了技术关联企业的集聚及其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产业集群内技术的延伸与创新又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程度,从而影响着产业在区域间的布局与转移.同时,以技术关联为基础的区域网络更是集群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的研究分析,有助于解决地区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网络关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产业群聚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获取所需的,可靠的研究数据,探讨产业集群内企业网络关系的类型、联结对象及网络地位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而是一定程度上通过作用于企业的网络关系最终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是群内企业共同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经济系统,产业群具备自身特殊的内涵及结构,并且不同的产业集群来源于不同的系统成因,最后本文就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及深层次原因 1.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在我国重化工业发展的现阶段,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可造就产业竞争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然而,集群内企业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可能使短期内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数量无限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