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 0 3年 3月 15日 ,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军官加文·孟席斯先生历经 14年的潜心研究 ,在英国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发表了中国明朝回族航海家郑和率领的舰队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郑和是环球航行的第一伟人”的惊人结论。 2 0 0 2年 12月10 - 12日 ,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郑和研究会联合在昆明召开“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 ,特邀孟席斯先生莅会发表专题演讲。会议开幕式上 ,孟氏向大会组委会赠送了 2 0 0 2年 11月刚出版的 5 78页的专著《14 2 1年 :中国发现了世界》一书。鉴于是书尚无中文译本 ,会议期间有多位学者建议孟氏撰写一份简明扼要的全书梗概 ,寄给会务组翻译后发表出来 ,以供中国读者了解是书概要。本文即是根据孟席斯先生 1月 3日用电子邮件发给译者的稿件翻译而成。为便于读者阅读 ,译者特加译注数条 ,供大家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英国退休潜艇指挥官孟席斯对中国明代郑和航海的研究,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他主张的郑和船队是人类第一支环球航行并首先到达美洲的船队这一见解,虽然还是一种推测,但却不无道理。孟席斯面对的最大难题是缺乏支持他的结论的文献资料。他认为那些文献包括航海图,因政治动荡和明皇朝转而实行禁海而被销毁了。文献销毁的具体情况如何,他也没有说。阅读这些报道,使我想起好几年前读到过的一些资料,似乎与孟席斯的研究有些关系。我凭印象翻检书籍,找到了几则。这几则史料在以前不会引起人们多大注意,现在有孟席斯的研究作背景,就有些意思了。一…  相似文献   

3.
郑和船队首次环球航行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年春,英国退休潜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GavinMenzies)公布其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郑和的航船队在哥伦布(Columbus)西航以前72年便可能发现了美洲;并认为在麦哲伦(Magalhaes)环球航行以前一个世纪,“郑和率领着装有珠宝、丝绸和瓷器的多桅巨船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一惊人的消息引起笔者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极愿参与探讨这一问题。虽然孟席斯先生提出的见解仅是一种推断,还需要进一步搜寻相关文献资料及考古学证据来证实,但笔者认为:郑和船队在哥伦布以前几十年就发现美洲,在麦哲伦以前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今天,来自世界各国及祖国各地的专家和朋友们云集昆明,隆重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共同研讨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功勋。作为郑和的故乡人,我感到非常激动与高兴,并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在远洋这一神秘而冒险的领域尚无人问津的15世纪上半叶,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在28年的时间里,七下西洋,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掀开了世界远洋历史的序幕,在人类文明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一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举办此次郑和…  相似文献   

5.
英国加文·孟席斯先生的"郑和首先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的惊世之说提出3年多来,引发了全球性的郑和旋风和大讨论.本文以广博资料,详细评述孟席斯"新说"的影响、主要论点及围绕孟氏"新说"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开幕式高发元(1·6)……………………………………弘扬民族精神 推进云南发展高晓宇(1·8)……………………………………纪念世界的郑和 弘扬“郑和精神”张序三(1·9)……………………………………郑和将军 :一位扮演多重角色的伟人[印度尼西亚 ]阿·库斯提雅 (1·1 1 )……………在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伊朗]艾哈迈德·拉嘉比(1·1 3)…………………中国在 1 4 2 1年发现了世界  ———在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上的    主题演讲[英国 ]孟席斯主讲马理根据录音翻译 (1·1 4 )…  相似文献   

7.
正当迎向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前夕,今年3月,英国皇家海军前潜舰指挥官孟席斯发表惊世新说:“郑和首先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孟席斯海军出身,根据多年航海经验,搜集到大批各方证据资料,历时14年研究,提出他惊人的发现,已获全球各方的肯定与支持。本年10月上旬,孟席斯巨著《1421:中国发现世界》正式出版,他明确宣告世人:1421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发现了世界。《南华早报》宣称:“请忘记哥伦布他们,是中国郑和将军完成了世界‘地理大发现’。”孟席斯的大胆假设,大批的证据和留给大家的难题,需要我们小心地一一求证,有计划有组织地逐章逐节…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把邮票称之为国家名片,把本国值得骄傲的古今人物、事物寓于这方寸之间。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于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05-1433年)奉命七次出使西洋。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次纵横于太平洋、印度洋上,访问了亚、非两洲的37个国家和56个地区,沟通航海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在我国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此,我国邮电部于当年7月11日,为纪念航海家郑和发行了由李大玮设计的《郑和下西洋五八O周年(一四O五-一九八五)》纪念邮票一套共4枚。第一枚:伟大航海家郑和。…  相似文献   

9.
很荣幸来到郑和故里、美丽的云南,参加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我深感这次会议的主题———“世界的郑和”,十分鲜明。郑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郑和首次航海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2年。郑和是16世纪世界大航海运动的先行者。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郑和是东方惟一的一位。该刊简介郑和的事迹为:郑和率领中国强大的舰队,满载27000人,进行海洋开发及对外贸易,于1418年最远到达非洲东岸。1998年国际海洋年里斯本世界海洋博览会上郑和被誉为世界级伟大航海家之…  相似文献   

10.
郑和故里考     
明朝初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历史编纂学家也有疏漏,对郑和的家世语焉不详。《明史·郑和传》仅云“郑和,云南人”,竟未写明郑和生在云南何处。由于封建史家的偏见,有关郑和事迹亦不见于云南各地方志。这一历史悬案延续了500年而未获解,并曾造成历史的误会。在云南南华县西门外有一块碑,文曰:“大中华国四千六百九年十月,前明开拓南洋各岛之大冒险家三保太监郑和公故里,陆军第二师长节制迤西各属文武官吏西防国民军总统官李根源立石。”在南华县城西北约2公里、龙川江北岸的…  相似文献   

11.
走进郑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作为回族穆斯林,有着显赫的家世、卓著的勇气、超凡的智慧,因而义不容辞地担当了出使西洋的重任,并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创造了名垂青史的业绩。本文从回回民族史的角度诠释了郑和航海的内在必然性,为我们重新认识郑和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郑和朝觐记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和(1371-1435)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他去麦加无疑是我国和阿拉伯友好关系史上的盛事。然而,郑和究竟去过麦加没有?如果去过,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郑和原姓马,是云南昆阳的望族,其祖上赛典赤·赡思丁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郑和即赛典赤的后裔[1]。郑和下西洋的成功,与他成长的道路及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郑和出生于一个敢于冒险的穆斯林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跋涉千里,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麦加,完成朝觐功课,因此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哈吉”。郑和在幼年时,常在其父膝下听其讲述朝觐途中的种种见闻。父亲跋山涉…  相似文献   

13.
宋岘 《回族研究》2005,(3):5-10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14.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3,(1):116-120
会议的盛况12月中旬的南国春城,蓝天湛湛,晴阳高照,暖意融融。正当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中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精神之际,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以“世界的郑和”为主题,于2002年12月9日至12日,在春城昆明的云南大学联合召开了“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共有来自英国、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喀麦隆等国家及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南京郑和研究会、太仓市和福建省长乐市、宁夏、云南、澳门、香港、台湾等地的104位专家学者、驻华大使或使馆官员、海军将领、热心郑和研究事业的海外华…  相似文献   

15.
郑献甫是清代著名的壮族诗人、学者,在岭峤壮族古典诗人中,是卓然独立的大家。其纪游诗内容多样,包罗丰富,大致可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之维、民俗之维、历史之维、时政之维,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四重文化内涵,即抒写行者无疆,揭橥风物民俗,寻求古今会通,传载末世心史。郑献甫的行走人生标举了封建时代文人独具特色的人生范式,给予我们较为丰富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女士们!先生们!我叫郑云良,是郑和十八世孙,在昆明钢铁总公司铁路运输处工作,曾任昆明市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现年59岁,已退休,回玉溪北城东营村居住。我们家世居昆阳州,明末清初时,马、郑家族上百余户。咸丰六年,郑和后裔参加了反清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回民实行残酷的镇压,郑和后裔把“马哈只碑”掩埋起来,逃往玉溪的东营、西营、大营村。从此,就离开了祖籍昆阳,直到清末民国初,昆阳回民在月山上筑坟,挖到了马哈只碑,把碑立在原墓地。1913年,袁嘉谷先生发现马哈只碑,发表了《卧雪堂文集》,世人才知道郑和是昆阳回族马氏,“事今…  相似文献   

17.
大明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十一日,盛夏的江南,长天一碧,丽日当空,大地流火。一声启航号炮,由62艘“宝船”和百余艘供应船只组成的远洋船队,扬帆启行,旌旗蔽空,舳百里相接,浩浩荡荡地驶出苏州刘家河,劈波斩浪,投向“洪涛接天,狂浪如山”的茫茫海洋。这就是被誉为“海上巨人”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满载中国人民的友谊,首次远航,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壮观一幕。中国的二十四史,基本是帝王本纪,王侯世家,也是豪族大姓的谱系,为这些真命天子、达官贵人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而郑和敢为天下先,作为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有了回族书籍,回族古籍整理工作就从未间断,它是书籍阅读与利用并使知识不断延伸与再造的内部要求,并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具有学术规范的现实意义。现存400余种回回古籍正处于流散、损坏之中,编辑《回回古代全书》(纸本、光盘)的构想若能付诸实际,可彻底挽救这批濒临灭亡的珍贵古籍,并辑佚、复原主要著作,为深入开展回族文化研究备一份权威性的基础材料。最后,就现代书籍中有关郑和的错误记载,通过考证原著,对《航海图》的编著者、郑和朝觐等议论纷杂的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