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版本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版本学是研究文献版本源流及其鉴定规律的科学,其范围不能局限于古籍版本,而应是古今中外所有文献的版本。版本学学科体系包括版本学基础理论、版本学史、图书版本源流、文献版本鉴定及版本学分支学科建设。继承和发展传统版本学的方法,重视现代文献版本,加强版本学的实用性,是当前版本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一部充满新意的版本学专著──评《版本学》黄宾版本学,在清代曾是被许多学者视为身心性命之事的一门“显学”;在今天则被许多人看成是一门古老而玄妙的“绝学”。但在读了姚伯岳新著的《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后,我却真切地感到,版本学在今天,...  相似文献   

3.
版本学经历了唐的发展和宋元的兴盛以后,在明代前进的步伐开始放慢。但是它在这一历史时期仍然取得了为后人所称道的成果。本文试从版本学的社会基础、学术理论两个方面对明代版本学的发展加以阐述,以期对明代版本学的发展脉络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版本学、校勘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绕不开的研究"基础",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而中国古代艺术研究属于传统文化研究谱系的一支,虽有其自身的学理,但也需要关注版本及校勘问题。"版本者,研究之本也"。如果古代艺术史研究不注重版本学、校勘学研究,就可能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甚至造成学术硬伤,最终影响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在艺术类著录题跋、序跋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证明版本学、校勘学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除出现了在版本学史上有影响的“正始石经”外,人们在校勘学上也比较重视版本;有晋一代,不但公私重视藏书,亦且注意所收藏之书版本的优劣;北朝在版本学上多体现的风气与南朝大致一样,其时收藏家也很重视善本、异本。魏晋及南北朝时期的版本学比起两汉来,有所发展,其发展原因:一是人们版本观念的增强,提高了版本对校勘书籍作用的认识;二是纸张在抄书上的使用,使书籍版本大量增加,为版本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版本的研究历史悠久,从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算起,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其间,版本学由开端、发展而成熟,并出现过几个高潮,而宋代、清代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清代,版本学成为当时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版本目录和版本著作十分丰富,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济济一堂。  相似文献   

7.
论异文在训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文本是版本学、校勘学的研究对象,致力训诂的学者也研究异文,于是就有了异文印证。笔者有鉴于异文印证的不科学性,自拟“异文引导”一词。异文印证和异文引导是借助异文材料来进行训诂的两种方法。一、异文(一)何谓异文?异文既是文字学的术语,又是版本学、校勘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事业自宋代开始步入成熟的阶段,取得了前代所无法比拟的突出成就。在北宋诗歌流变过程中,卓绝一时的私家藏书活动,以及受其影响而蓬勃发展的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推动了宋诗在主题、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版本与目录之关系浅释——中西目录学分类比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研究古典目录学的人,过去习惯地提到“版本目录之学”或“目录版本之学”时,一般地说,有两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有关版本鉴定的目录学,另一种含义就是指广义的目录学本身,指合版本与目录为一的学问。因为从古代校仇学兴起,讲到目录,就不能不讲版本。版本之与目录,正如目录之于校仇一样,是二而一的事。故合而言之。曰版本目录之学。随着学术分支的日趋精细,有人认为版本学:“可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要求把版本学从目录学中分化出来。这种设想,单就版本学而论,未可  相似文献   

10.
郭绍林点校《续高僧传》有部分失误,从中摘取23例,从版本学、训诂学的角度,结合道宣的个人语言特点,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1.
杨守敬故事     
《社区》2008,(20):20-21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晚年自号邻苏老人,宜都市陆城镇人,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驰名中外。1915年1月9日,杨无疾而终,逝于北京,终年76岁。杨守敬逝世后,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宋刻本在古籍中的价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版本学上,宋刻本因其年代久远、流传极少,所以十分珍贵,因而在古籍整理中也出现了不少唯宋刻本是从的情况。其实,考察宋刻本在刻印前的校勘、刻印过程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诸如校勘草率、漏刻、误刻等几乎无书不有,这一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宋刻本在古籍整理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论坊刻的历史地位和文献价值─—兼论文献的综合评价问题崔慕岳,王国强坊刻本的整体刊刻质量逊于官刻本和私刻本,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中国古籍版本学和书史论著,对于坊刻书籍则指责过苛,评价过低,缺乏历史主义的眼光。无论如何,版刻质量的高低优劣只是衡量不同刻...  相似文献   

14.
古籍数字化与传统文献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古籍数字化大潮,传统文献学尽管仍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但其与相关子学科均面临着深刻的冲击与挑战。古籍数字化更新了传统文献学的概念和内涵,对学科建设、专业教师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传统目录学趋于式微,消弱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和传统索引、引得编纂的价值,提出了建立数字目录学的要求;使电子校勘被充分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校勘程序;使版本的概念和内涵发生变化,版本鉴定手段趋于现代化,并促使数字版本学诞生。在这种状况下,文献学的发展既要保留优良传统,又要顺应古籍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而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5.
印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之我见王绍曾清代著名学者、“儒藏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周永年曾经说过:“书籍灿陈,且如淮阴用兵,多多益善。”大藏书家、目录版本学家黄丕烈也说:“读书在广见博闻,余谓藏书之道亦然。”藏书的目的在读书,读书要广见博闻,首先要藏书广见...  相似文献   

16.
鲁迅研究古典文学的观点和方法,是一份极其可贵的文化遗产。鲁迅从考证研究材料入手,一切从事实出发,重视辑佚、校勘、考据之学,重视目录学、版本学,这就为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了可靠的基础,鲁迅重视研究者的“史识”,强调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对资料进行认识和评价,这就为研究工作能得出中肯的结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些对我们今天研究古典文学都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德辉的藏书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德辉的藏书思想与方法王晋卿“其人固不足取,其学实有可传”,这是著名学者杨伯峻给叶德辉的一种评赞。叶德辉是位政治上极其反动而学术上成效斐然的颇有影响的封建文化名人,“其学”包括文字学、旧经学、古文献学、目录学、考据学、版本学和校勘学等,尤其他的藏书活...  相似文献   

18.
版本学及其观念在隋唐五代有较大发展:隋朝开始重视图书的收集与整理,在古籍整理与版本复制方面卓有成效,尽管其时未出现相关的理论表述,但其时版本复制及有关处理方法,对唐代及后世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官修本上,影响更为明显。唐代图书版本形态虽仍以写本为主,却又出现了雕版印书。这一时期的书本用纸与装帧也表现出新的发展迹象:隋代在版本装帧上产生了分品装帧收藏方法;唐代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连脊装等比较先进的装帧式样;用纸方面唐代则出现了少量的皮纸写本。晚唐五代作为中国古代版本学又一重要发展时期,在版本学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监本《九经》的刻印和家本《九经》的刻印,以及诸如毋昭裔家刻诸史、贯休自刻文集等其他刻本,表明其时不但刻本范围有所扩大,且刻书机构也日臻完善。这些都为中国古代版本学的确立准备了物质条件,亦对后来中国印刷史及版本学史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脂砚斋文本角色为史湘云,是周汝昌先生平生治红“最得意、最精彩”且“最重要”的考证结论。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校笺本整理尤其后三十回文献辑佚过程中所获得的系列文献证据,可以推知,周先生此一考论结果的确可信。确认脂砚即湘云并揭示其命运轨迹,不仅可为《红楼梦》成书过程研究与《红楼梦》文本研究指出一条特殊路径,也可以为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四大学科分支提供学术基点。  相似文献   

20.
叶德辉是湘学中的重要学者,《书林清话》是他在目录版本学方面的代表作,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该书汇辑了宋代以来历代私家藏书的目录,并对唐宋以来历代的刻板刻书情况进了资料整理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