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互联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人际交往。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与真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认为 ,虚拟社会人际交往存在交往的无限制性、匿名性、易于自我暴露、情感性和人格多元性等特点 ,并且在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中还可能出现网络人际依赖症和人际欺诈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网上人际交往以青年的文化心理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络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全新的沟通载体。由于网上交往中信息传递的数字化、交往空间的虚拟化和人际互动的开放化等特征,使得以网络为传媒的社会具有与现实社会显著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时,网上交往也给青年带来情感的满足与迷失、角色的自由扮演与同一性危机、心理防御的弱化与人际信任的危机、不同价值文化的交融与价值选择的困惑等心理冲突。解决网上交往的困惑,一是要正确认识网上交往对青年的文化心理影响;二是青年工作者应努力掌握现代网络技术,争取网络教育的主动权;三是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青年网上交往的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络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全新的沟通载体.由于网上交往中信息传递的数字化、交往空间的虚拟化和人际互动的开放化等特征,使得以网络为传媒的社会具有与现实社会显著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时,网上交往也给青年带来情感的满足与迷失、角色的自由扮演与同一性危机、心理防御的弱化与人际信任的危机、不同价值文化的交融与价值选择的困惑等心理冲突.解决网上交往的困惑,一是要正确认识网上交往对青年的文化心理影响;二是青年工作者应努力掌握现代网络技术,争取网络教育的主动权;三是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青年网上交往的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荣 《兰州学刊》2012,(4):137-140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缺场交往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缺场交往具有三个特点:交往空间的流动性、交往内容的开放性以及交往对象的潜在性。缺场交往与网络社会的人际信任危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社会的人际信任迎来了重建自身的三大转机:网络社区的虚实变换、电子商务的推波助澜、网络围观的潜移默化,网络社会的人际信任也渐渐由失落到回归。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人际交往所描述的 ,是一种经由互联网媒体中介形成的人际关系。在网络空间 ,人际互动双方并不像在现实社会交往中那样面对面地亲身参与沟通。网络交往是一种以“身体不在场”为基本特征的人际交往 ,是一场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游戏。在网络空间 ,人们可以隐匿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部分甚至全部身份 ,而重新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网络人际交往具有一切后现代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平面化、碎片化、无深度、审美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给人际关系带来了新的冲击。它扩大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使人际交流能够双向互动或多向互动,交流更直接、更快捷。但它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网络人际关系性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扩散,网络交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实践,网络人际关系也成为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本文对国内外网络人际关系性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网络人际关系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郝玉明 《中州学刊》2015,(2):102-106
休闲在人际关系中展开,通过人际互动体现出人的"类"本质,实现"群体"的共在。理想性的休闲应是人际性的回归,使人际关系全面展开,是人际交往的生动空间,是人际和谐的构建模式。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休闲交往出现了特权化、功利化、唯我化、虚无化的异化状态。要形成休闲交往的良性秩序,就应建立平等和谐的休闲交往关系,完善休闲交往主体的角色责任体系,推行文明的休闲交往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当代城市社区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当代城市社区人际关系在关系媒介、关系需求性质、交往手段和场合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也折射出人际关系功利化、人际信任度低、人际交往缺乏频度与深度等问题。构建城市社区和谐人际关系的策略有:发展居民参与式的社区治理;加强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
在基于计算机和手机终端的互联网络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人际交往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众多的交往模式中,网络交往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互动方式,网络交往对敏感人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在敏感人群中,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略的群体,网络交往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使现实交往更加丰满,另一方面也使这一群体在虚拟、隐蔽的网络氛围中逐渐失去道德约束,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必将因此而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网缘关系是以互联网为交往媒介,人与人因网络结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具有虚拟性、弱联系性以及趣缘性特征。网缘关系的虚拟性为人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舞台,实现了话语权上的平等;网缘关系的弱联系性打破了强关系的信息垄断,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网缘关系的趣缘性塑造着“无组织的组织”的新型社会形态。但网缘关系也存在着交往隐忧,它不仅带来了人际诚信危机、导致网民易患网络依赖症,而且让传统隐私成为网缘关系的牺牲品。网缘关系的健康成长,需要通过提升主体素质、注重法律规范、进行文化引导、加强技术防范手段对其加以引导规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军 《云梦学刊》2006,27(5):76-78
道德失范是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是由于目前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道德规范不完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道德建设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与支持以及道德教育发生了曲扭变形所使然。要扼止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加强道德人格建设,极力推进道德法律化、制度化进程,真正落实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即: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功能,言谈措辞的积极功能,使语言妙趣横生的幽默功能,掩盖事实真相的欺骗功能和鞭挞社会的讽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没有健全的法制,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就不可能建立;而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建设也会缺乏必要的道德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也离不开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支撑。面对带有法治经济和道德经济双重属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用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现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以人的自主性行为为中介来构建。和谐性社会行为造就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造就和谐社会,而和谐性社会行为根源于和谐性社会心理。就此而言,和谐性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得以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和谐性社会心理包括合理适宜的心理需要、合理客观的认知心理、合乎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法律情感以及稳健合理的行为模式的选择心理等四大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明难题与儒家美德合理性基础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 《文史哲》2007,(5):60-66
现代社会文明存在着诸多难题。如何解决"得"、"德"的矛盾关系,现代道德文明建构中的双重困境与道德与生活关系的处理,困扰着当代中国人。"麦金太尔问题"与"海因兹困境"等命题的提出,不仅揭示了伦理—社会价值生态,也对现代社会道德合理性的基础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儒家美德的现代性批判可以论证其在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合理性,也为现代文明难题的化解提供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人际交往的主体日趋多元,人际交往的媒介更加多样,人际交往的范围日益宽广,人际交往的文明程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我国总体上形成了和谐关系、契约关系、网缘关系等新型人际关系。具体领域劳资之间形成了互利关系,干群之间形成了服务关系,阶层之间形成了共富关系。这些新型人际关系的产生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引领文化繁荣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因大学生为道德社会化的主角而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社会化;其主体除了大学生外,还包括了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和其他职工;其过程是教化、内化、外化相统一的三个阶段;其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虚拟环境、人际关系环境。  相似文献   

19.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深受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环境的现状堪忧,究其成因与市场经济的自身缺陷、法律制度不健全、传统道德体系与现行道德体系交错影响以及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有关。为此应采取提高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监管能力,健全法律制度,推进道德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从而对人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增加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