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我国旧机动车市场发展条件成熟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快速增长的时期,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和汽车市场的发展成熟,旧机动车市场必将快速成长。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全国31个省市2009年旧机动车累计交易285.32万辆,同比增长10.35%。  相似文献   

2.
微型货车一般是指厂定最大总质量1.8吨以下的载货汽车。我国微型货车行业从7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年产量29万辆以上的市场能力。在载货汽车市场中总体保持在15%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3.
叶青 《四川统计》2012,(3):51-51,46
关于中国的汽车,每到年底都会有关键的数据出笼。据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略有增长,增速为13年来最低水平。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这说明在争论之中,轿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走进中国家庭。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的汽车,每到年底都会有关键的数据出笼。据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略有增长,增速为13年来最低水平。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这说明在争论之中,轿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走进中国家庭。  相似文献   

5.
汽车:不稳定的“支柱”□李学芬从国外汽车工业发展情况看,日本汽车生产从10万辆到100万辆,用了7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了4年;韩国分别用了11年和5年。我国汽车生产从10万辆到100万辆,用了21年,到200万辆计划用8—10年。我国汽车工...  相似文献   

6.
根据社科院最新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0年以城镇常住人口为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8%左右,2012年或2013年将超过50%,2020年将达到60%左右。蓝皮书认为,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转换。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工业也正行驶在高速发展之路上,2009年汽车销量突破了1360万辆,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000多万辆。新世纪的下一个10年。中国汽车市场是否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中国是否为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一、上海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000-2002年三年间,上海汽车工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29.4%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其他工业行业,累计完成轿车产量93.08万辆。2002年上海汽车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增幅比全市高出24.3个百分点;完成汽车产量39.19万辆,增长35.1%。其中主导产品轿车产量为39.05万辆,增长35.2%。上海大众轿车生产量为27.89万辆,比上年增长21.1%,开创国产轿车年产新记录;上海通用的别克系列轿车生产11.16万辆,增长90.8%,创造了轿车企业增长速度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股全球范围的汽车召回风潮开始涌现,许多汽车生产厂家频发召回事件。召回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车主和准车主的关注。盘点今年召回事件,兰博基尼、长安福特、一汽丰田、东风雪铁龙、斯巴鲁、梅赛德斯一奔驰等企业都榜上有名。2010年1月到9月召回车辆共43万余辆,其中国产车41万余辆,进口车1.6万余辆。  相似文献   

9.
一、合肥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概况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成长,合肥的汽车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2003年汽车产量增幅较小外,新世纪以来的其他年份增长率都在15%以上。2004年,合肥市汽车整车产量18.76万辆,是1978年3128辆的60倍,年均增长39.7%,占安徽省全年汽车产量的68.8%,实现产值150亿元。在整车业的带动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汽车消费成为继房地产之后的又一消费热点,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十五期间,上海已将汽车制造业列为上海大力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这将有力推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了解和研究本市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不久前,上海市统计局对本市113家重点汽车经销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综合性问卷调查。113家汽车经销企业轿车(含二手车)零售量占全市的6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资料显示,2001年,113家汽车经销企业轿车销售12.32万辆,比上年增长21.2%,轿车零售4.05万辆,增长30.2%;售给个人轿车2.21万辆,占零售量的54.5%.调查表明,上海汽车消费市场的开发,交易品种多料化和汽车消费政策的优化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促使——  相似文献   

11.
《统计与社会》2005,(2):19-19
重庆市经委负责人近日透露,今年计划生产汽车73万辆,较去年净增1013万辆;摩托车产量630万辆,较去年净增69万辆,继续巩固汽车在全国第三、摩托车第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2007年,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良好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站在700万辆产销平台上的中国汽车工业,无疑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整车物流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后正在随着汽车业的发展放量增长。从2001年底入世,中国的汽车产量从370万辆增加到2006年的720万辆,并预计在2007年达到880万辆,平均年递增百万辆。从美日德等汽车大国的经验看,如此大的整车市场规模以及增长速度.能够培育世界级的汽车物流供应商并支撑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我国民用汽车保用量继续增加,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全面增长,其中私人汽车的发展尤为明显。一、汽车保有量突破2000万辆大关,载客汽车增长快于载货汽车。截止2002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2000万辆,达到2053万辆,比上年增长13.9%,净增251万辆。其中,载客汽车1202万辆,同比增长21.0%;载货汽车812万辆,增长6.1%。载客汽车的增幅高于载货汽车近15个百分点。在汽车保有量中,载客汽车比重继续加大,达到58.6%,比上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载货汽车占39.6%,比上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载客汽…  相似文献   

15.
卫燕 《浙江统计》2006,(9):43-44
随着经济发展,公路里程不断延伸,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健全,公路(汽车)运输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我省公路里程到2005年底已达到4.86万公里的公路,比2000年增加6630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经达到1866公里。民用汽车2005年底达到205万辆,是“九五”末的3倍多,全省公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超过75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7.9%。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客运量占95%,货运量占65%,公路运输在量上迅速扩张的同时,其经营方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企业的经济成分单一格局被打破,同一企业车辆的经营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纯公车公营的、有公车承包的、有挂靠经营的、有租赁经营的等等。  相似文献   

16.
7月26日,卡洛斯戈恩发布日产“Nissan Power88”中期事业计划表示“豪华品牌英菲尼迪将在2010年15万辆销售量的基础上实现豪华汽车市场10%的市场份额。按照当前市场规模计算,英菲尼迪的销量将达到50万辆”.之前有多家媒体也披露日产可能在北美或在中国择其一设立海外工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成都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到2017年,实现整车总产量达91.4万辆,主营业务收入1932亿元。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利税180亿元,年均增长24%。  相似文献   

18.
董静 《上海统计》2000,(5):14-15
一、我国汽车产业的现实状况1.企业生产规模小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生产规模太小,达不到最小规模经济的生产批量,便不利于降低成本、不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不利于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1997年,我国三家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的汽车产量为67.3万辆(见表一),不及美国克莱斯勒公司(170万辆)的零头.据专家估计,汽车产业的最小规模经济产量为30-40万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能达到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21日<每日商报>报道"浙江至去年年底,私家车突破百万大关"消息,"据省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省新注册汽车36.2万辆,年末全省汽车拥有量已达164.7万辆,比上年增长19.0%.……截至去年年底,我省个人汽车拥有量首次超过百万辆,个人汽车拥有量已由上年末的78.2万辆增加到105万辆,……"文章基本是第98期<浙江统计信息>内容,但标题进行了"编辑",从统计信息的"个人拥有汽车"编辑成报纸的"私家车".由于部门统计要求和社会理解不同,报纸的"私家车"报道会造成浙江的"私家车"超过城市化率非常高的北京、上海市的假象.  相似文献   

20.
汽车租赁业在国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我国汽车租赁业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汽车租赁行业正快速成长,并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山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汽车租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抵御风险和拓展市场的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