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对外贸易活动增多,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冲突大量出现,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本文通过分析涉外法律人才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从培养途径与方式出发,提出了法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兼谈法律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对外贸易活动增多,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冲突大量出现.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本文通过分析涉外法律人才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从培养途径与方式出发,提出了法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对外贸易活动增多,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冲突大量出现,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本文通过分析涉外法律人才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从培养途径与方式出发,提出了法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红 《南方论刊》2009,(3):102-103,99
基于现阶段中国对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强烈需求,法律英语教学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同时,法律英语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容回避的困境: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尚无统一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实际上。上述问题的症结之一便是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不明。根据ESP的一般理论,结合法律英语的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以求对法律英语教学的定位做一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法治国家形象的树立和巩固有利于中国应对世界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相互呼应、彼此生发,指引着涉外法治话语体系构建和世界表达的方向。为提升中国法治国家的形象和声誉,需要将中国的观念立场和实践通过涉外法治话语推向世界,增进世界公众和舆论对于中国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涉外法治话语体系构建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历史经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也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国家涉外法治话语与理论、实践的融合尚待深化;战术应对明显,战略规划偏弱;存在两种对待外来理论与制度资源的极端立场;重点领域学术研究指向有待明晰。未来涉外法治话语体系的完善,有待站在兼容并包、统一战线的高度,通过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弥合实践与理论、实践与话语之间的鸿沟,加强涉外法治话语的理论研究,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等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6.
涉外关系是国内视角的国际关系,其治理模式因时而异。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战争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手段。随着《联合国宪章》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处理国际关系、要求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关系被纳入法律治理轨道。涉外关系治理亦存在法律化必然性,但法律治理模式与其他模式仍存在密切的关系,内国在这一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法律治理可以采取国际法、国内法和政策协调等途径。中国涉外关系的法律治理可以称为涉外法治。中国涉外法律实施应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适当发挥法律域外适用和域外管辖的作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此基础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涉外关系包括涉外私人间关系、涉外政府间关系和涉外的政府与私人间关系。由于涉外私人间关系主要是涉外民事关系,因此,“涉外非民事关系”指的是涉外关系中的后两种关系。调整涉外关系的法即为涉外关系法。《美国对外关系法重述》所界定的并被一些学者所接受的对外关系法的范围窄于本文中的涉外关系法,因为其未包含调整涉外私人间关系的法。涉外非民事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问题当属管辖与法律适用问题。在涉外政府间关系的法律调整中,无论是管辖还是法律适用均以相关国家的同意为条件;在涉外的政府与私人间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充满着管辖冲突和法律适用冲突,需要相关国家采取合作立场。涉外关系立法不一定采取法典化的立法模式,但必须统筹考虑,彼此协调。中央提出的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设想将带动我国学界对涉外关系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复合型法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法律专业人才。近年来,法律人才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80%以上的法律工作者只具有法律知识而英语能力严重不足。①解决庞大的人才供给与法律英语人才奇缺之间矛盾的钥匙,便是法律英语能力。英语之于法律人才,是工具而非目的。法  相似文献   

9.
申婷婷 《理论界》2011,(8):51-53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为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解决涉外合同争议问题规定了两个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为司法审判提供了立法性的宏观指导。法官在具体处理涉外合同争议时还有许多细节问题尚需明确,因此,裁决时需要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司法解释。为使二者结合适用时更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立法机关还须尽快赋予该"司法解释"与"法律"同等的法律位阶和司法效力。  相似文献   

10.
马波 《南方论刊》2015,(2):52-55
当前,国内有关"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讨论正在如荼如火的进行中。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并非"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入选高校,但如果法学专业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目标,改革教学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为区域地方法治服务的法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按照"专业—课程—课堂"的逻辑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展多样态的实践教学探索,构建"师生互动—在线交流—协同育人"三大教学平台体系,以回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1.
论涉外版权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立先 《理论界》2008,(10):77-79
近年来,随着新的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版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外版权的法律适用问题逐渐增多并引起立法界和学界的重视。对此,我们必须从涉外版权法律适用的学说和相关立法入手,对我国有关涉外版权法律适用的立法实践进行审视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涉外版权法律适用的建议,这样才能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涉外版权的法律适用规则,将涉外版权的法律适用规则从一般性的涉外法律适用体系中提炼出来,形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涉外版权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不仅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掌握法律知识、强化权利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参与法律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师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法学专业后起之秀的高师法学专业在培养法律人才、传播法律知识、传授法律技能和弘扬法治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师法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经过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通过对高师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寻求高师法学本科教育进一步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人才成为法治市场的"热销品",对法律人才的要求与质量更是成为关注的热点.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提出以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引起各地高校的关注,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复合型、实践型的卓越法律人才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从现实角度和改革意义来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将有助于我国地方法律人才培养的改善与发展,从当前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实现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不致误入理论歧途,有必要对当前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5.
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下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4+2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以培养深厚法学理论知识,良好法律实务技能为目标,优化教学课程设置,切实改革现有实践教学方式,实施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7,(3):172-179
《海牙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通则》是首部国际社会关于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的规则,横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同时适用于诉讼和仲裁领域。通过《海牙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通则》与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明晰在国际商事合同冲突法领域选择非国家法律体系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说明现阶段我国司法实践应当允许部分选择与多重选择。建议我国在考虑判决和裁定的承认与执行的基础上,适当限度地适用外国法的强制性规定与公共秩序,明确合同双方的法律选择可以适用于双方间的侵权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法律信仰培养的意义、法律信仰危机、法律信仰的培养是法治的内在需要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这是创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教育环境和校园法治教育环境的必然前提,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正在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法律实践教学和优化法学师资队伍等方式推动和深化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整体转向与深刻转型。具体体现为: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关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育机制的重构和更加关注方法论的学习与传授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必将对中国今后的法学教育模式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并最终推动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独特性在于它是"法律拜物教批判",是批判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法治理念及资本主义社会法治实践的法律理论,这是英国分析法学家柯林斯的基本结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独特性以及把握它的当代价值具有启发意义。法律拜物教把法治看作为不可质疑的教义或必须信奉的原则,看作为国家的最优结构和终极理想,相信依靠法治,权力得到制约,权利得到保障,社会就会成为公平正义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是停留在对法律表面功能的认同上,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从整体社会形态的宏观视角出发,以一种冷峻的眼光审视现代社会流行的法律理论、法律观念及法治实践,为法治进程的未来推进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在我国仅冲突法领域的《民法通则》中有关侵权行为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这样单一、僵硬的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从立法体制、立法具体内容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