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智环 《西北人口》2007,28(2):104-107,110
贵州农村地区的生育状况,自上世纪90以来,发生了可喜的演变,但依然存在封闭落后、多育、早育以及男性偏好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近年来贵州农村生育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8个成功案例,做了概述和评析,得出贵州农村的生育建设应采取依托基层社区——村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当代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调查 ,发现被调查女性的生育行为有以下特点 ,即生育率有了很大下降 ,但同时也存在进入孕龄的时间早、生育期比较集中、流产率高以及一定比例的性别选择等现象。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相比 ,显得更为“现代化”。文章还对生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航空 《南方人口》2012,27(2):44-50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中既存在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悖离的一面又有一致的一面,在4个维度上均有所表现,在时间、间隔和性别上二者更多的表现为悖离,在数量上更多的表现为一致。研究还发现,年龄、初婚年龄、初育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角色、已有孩子的性别结构等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悖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实行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认清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是把握中国未来人口形势变化的关键。文章利用2010年以来的四次全国性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目前意愿生育水平在1.82~1.88的区间范围内,其点估计值在1.86左右,已显著低于更替水平;越年轻的出生队列其生育意愿越低,中国未来的意愿生育水平可能会继续降低;育龄人群的意愿生育水平要显著高于其终身生育水平,且二者差异随年龄的减小呈递增趋势,中国未来生育水平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没有生育政策限制下的终身生育水平仅为1.68,这可以作为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生育水平影响的上限。生育政策对当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差异的贡献度在33%左右,全面两孩政策对中国生育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生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对生育选择的影响生育目的反映了人们的生育动机和生育期望需求,构成生育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选择,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因此,这是深层次的基础性的生育文化现象。生育观是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而生育目的则是生育观、价值观在"生"和"育"两个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它制约着与生育相关的各个环节文化现象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就生育文化系统内部来说,生育目的在生育观中又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我们将生育目的界定为:人类为了繁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军 《西北人口》2017,(6):104-110
本文选取不同年龄、不同级别城市和乡村的适龄生育人口,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甘肃省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的生育行为和“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独生子女”政策时的生育水平,单纯的“全面两孩”政策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甘肃省的人口生育水平,且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应调整当前我国实施的人口控制政策,同时针对甘肃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失调、男女比例失衡及后续劳动力资源紧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利于甘肃省及全国人口生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建民 《人口研究》2004,28(6):2-18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郭志仪  祝伟 《西北人口》2009,30(5):42-46
文章利用2007年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甘肃省居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目的。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甘肃省居民的意愿生育数量不断减少,已经略低于更替生育水平,男孩偏好的意愿生育性别倾向仍然广泛存在,期望生育一儿一女是大部分甘肃居民最为普遍的愿望,意愿妇女初育年龄不断推迟.生育目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养老送终、传宗接代仍是目前最重要的生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新型生育文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义 《南方人口》2003,18(1):23-28
新型生育文化是一种与传统生育文化既有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的现代生育文化 ,它的效应的产生和发挥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本文对我国新型生育文化效应发挥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 ,主要涉及到新型生育文化效应的指标设置、运用、问卷调查分析以及促进效应有效发挥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的2007年基线和2010年跟踪数据中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妇女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重新架构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框架,从微观视角来研究当政策赋予人们生育二胎权利时,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妇女中,四成妇女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六成妇女的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尚没有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生育行为。当的确面临是否生育二胎的选择时,妇女会进行理性考虑,生育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都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生育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生育意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马志立 《西北人口》2008,29(6):123-126
大学生就业与人口问题是举国上下关注的大事要事,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省份,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还将成为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口素质的提升与就业反映出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必须和谐统一。这需要政府强力的政策引导、企业配合、机制完善。从调研来看,甘肃省人口素质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及用工不平等现象;性别比失衡的突出问题;大学教育所设专业课程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严重不协调。大学教育还不能适应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mediating role of life satisfaction between positive recognition and levels of personal growth initiative in a collegiate setting. The design of the research study utilized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 brief questionnaire assessed 204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a mid-sized university.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rticipants was 19 years old and the predominant race was Caucasian. Approximately the same number of male and femal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survey. Each participant answered questions that measured perceived life satisfaction, personal growth initiative and the amount of recognition and praise received from family and overall within a typical college set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The hypothesized mediational model had adequate fit. Positive recognition and personal growth initiative were mediated by life satisfaction χ2 (n = 204, 101) = 259.20, CFI = .88, TLI = .86.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hope to show that life satisfaction buil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iving recognition and an undergraduate’s involvement in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as an individual. In addition, the study hopes to use the emerging field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o identify applications of life satisfaction, personal growth initiative and recognition to assist with the optimal functio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社会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探讨了西部开发大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高校大学生婚育意愿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为该地区人口规划、教育、就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参考。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高校扩招造成的就业困难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生育意愿,而社会婚育理念进步反映到大学生生育理念中;大学生对期望子女重学历、更重能力的背后是革新的人才观念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隐性就业:偏见与重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军  伍晗 《西北人口》2009,30(6):77-80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球金融危机与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转变对于隐性就业的认识和评价十分重要。在指出社会对大学生隐性就业的偏见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毕业生隐性就业的现实与积极功能,提出了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这种职场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大学生就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水平对大学生城镇就业规模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供给总量增长对专业供给结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城镇就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专业供给结构不同的变动方向,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就业供给总量与结构性失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大学生就业矛盾的缓解,有待于经济结构的持续改善和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两所高校的52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索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时的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总分均在全国常模之下,消极情绪(焦虑和抑郁)总分高于全国常模;个体所占资源就业优势越显著个体感知到就业压力就越小,反之则体验到的就业压力越大;就业优势越显著,个体越倾向于将自己的就业问题归因于可控的内部因素,反之容易归因于一些不可控的内部因素或直接归因于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富群 《南方人口》2008,23(3):38-43
文章运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利用广西阳朔县436名中小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独生子女为比较对象,对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的社会化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在生活技能、人际交往、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四个方面的社会化状况都比较好,并且在所有的指标上都和同龄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There are two major kinds of fisheries for the chub mackerel in Japan. The purse seine net fishery exploits young and adult fish during the foraging season, while the dip net fishery exploits fish before and during the spawning season. To compare the damage to the chub mackerel stock caused by purse seine net and dip net fisheries, we introduced impact factors of the two kinds of fisheries on the two kinds of fisheries and estimated number of eggs spawned in 1982. We defined the impact factor as the ratio of the average reproductive value of individuals caught by each fishery to the reproductive value at maturity.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caught by the purse seine net fishery was 66 times larger than the number caught by the dip net fishery, while the impact factor of the former was 84% of that of the latter. Thus, the total damage caused by the purse seine net fishery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dip net fishery. We can evaluate the damage caused by mortality factors on endangered species using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