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世纪下半期,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立足于新马尔萨斯理论采取实践措施。这些国家认识到,马尔萨斯理论在传统社会的现实规律性,即历史的规律。马尔萨斯理论认为,人口的增长导致饥饿和社会危机,同时伴随着人口的减少和消费的增加,随后人口数量又开始增加,循环往复。在现代史学中存在新马尔萨斯主义流派,其研究马尔萨斯主义规律性在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新马尔萨斯主义的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的进程是由增长阶段,紧缩阶段和危机阶段三个人口的循环周期构成。即历史进程是在人口循环周期的变化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陈意新  曹树基 《学术界》2003,(3):116-132
本文是就王丰、李中清发表的《摘掉人中决定论的光环———兼谈历史人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下简称《摘掉》)一文中对作者同期发表的文章《马尔萨斯理论与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评美国学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以下简称《马尔萨斯》)一文的批评所进行的反批评。作者没有就《摘掉》中对《马尔萨斯》的所有批评逐条回应 ,而是在学术批评的原则和方法上做一澄清 ,主要是从学术上就《摘掉》所涉及到的中国人口史的重要问题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3.
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涵义和评价我们知道,现代西方学者习惯于将马尔萨斯的人口思想概括为“低水平均衡陷阱”或者“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这样的说法,以至于托马斯·马尔萨斯这个英国牧师常常给后人留下一个人口学说史上悲观学派鼻祖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无...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联合国在巴黎召开了国际人口统计学大会。来自61个国家的3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以99.8%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立即着手再版马尔萨斯的著作。马尔萨斯为什么没有长眠?他的幽灵为什么至今不散?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有两个最敏感的要害问题:两个不同的级数和限制人口的手段。在这两个要害问题上,是否有某些合理因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 在我国人口学界,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赞同这一说法,《人口论》是“剽窃”的产物,而不是马尔萨斯自己的著作,这种观点似乎不容置疑,但认真思索,不能不提出以下问题:人们提到《人口论》,却总是与马尔萨斯相联,为什么不谈华莱士、汤森、斯图亚特呢?为什么马尔萨斯在国际上幽灵不散,时常受到人们纪念呢?比如,前不久,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人口学会议上,来自61个国家300名代表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立即再版马尔萨斯的著作,以纪念马尔萨斯。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神甫。反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主要著作为“人口论”,他提出了所谓“人口法则”,断言人口的增加比生活资料的增加要快得多。马尔萨斯荒谬的认为: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如:1、2、4、8、16……)增加的,而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如:1、2、3、4、5……)增加的。因而得出结论说:人口增加与生活资料增加是不相适应的,必然形成绝对的人口过剩,这是一切贫困和失业增加的根源。而减少贫困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人口。马尔萨斯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和失业,不归罪于资本主义制度,而归咎于自然与劳动者自  相似文献   

7.
<正>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西方资产阶级人口学的最大流派,流传广,影响大.迄今两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并不是一致的,可谓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在我国,理论界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价一直存有争议.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对它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而且经过几次大批判,这种态度愈益强烈.1957年7月,面对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现实,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将来的问题肯定非常棘手,愈难解决.然而,这样一种正确思想,在当时却遭到了批判,马寅初先生也因此被指控为“中国的马尔萨斯”.对人口思想的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如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有关人口理论的文章中,有的同志把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在其著作《五蠹》篇中涉及人口的论述与近代西方的马尔萨斯的所谓人口理论联系起来,认为二者“颇有点类似”,“从一定意义上讲韩非是马尔萨斯的鼻祖。”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为了共同探讨,特将我们的看法作一概述,以求教于作者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马尔萨斯从所谓的“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的理论出发,提出用所谓“积极的抑制”和“道德的抑制”(亦称“预防的抑制”)的两种抑制方法来解决人口问题。所谓“积极的抑制”,马尔萨斯说,“对人口的积极抑制是极其多样的,它包括产生于罪恶或苦难的各色各样的原因,或多或少都会缩短人的寿命。所以,在这一类里可以举由各种不卫生的职业,剧烈的劳动和受严寒盛暑的煎迫,极度的贫困,对儿童的恶劣保  相似文献   

10.
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了一部惊世骇俗的人口学巨著——《人口原理》,开创了人口学说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在经历了200年的评说沧桑之后的今天,当我们以更加客观和坦诚的目光回眸马氏的学说和理论时,不得不惊异地发现:“这位思想家、人口学说的集大成者,早在两个世纪以前,就以其深邃的目光,科学地预见了我们今天超负荷运转的人口困境;他的学说及其影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是人口学思想史上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对于我们分析和解决现阶段的人口问题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对人口理论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人口安全问题是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自马尔萨斯提出了著名的"马尔萨斯陷阱"以来,人们对人口风险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在风险视角下,人口问题几乎具有风险的所有特性。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增长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等风险使得人口安全承受了巨大压力。通过引入现代性的维度发现,现代人口风险与现代性因素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国家力量和个人意识等现代性因素本身蕴含的风险与中国人口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加剧了中国的人口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谨慎应对人口风险,建立社会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构建安全、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框架和安全的人口政策体系,最终避免或者降低我国的人口风险,使人口发展走上有序、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可耗竭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资源稀缺条件下经济增长的研究始于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20世纪70年的能源危机又引发了研究可耗竭资源的热潮,但此时,自然资源被引入了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并关注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该类研究采取固定储量与机会成本范式,因而形成了两种似乎冲突的结论。以Hartwick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采用后一种范式,提出了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即Hartwick准则。其后,该领域的研究深入到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人口增长、叠代经济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本文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去年的《经济研究》第九期,张立中写的《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以及《哲学研究》第十期韦经利的《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两文言之有物,读后颇受启发。但两文对马尔萨斯所谓“积极抑制”的论述,却不尽准确。张文指出:“马尔萨斯……一再宣扬……用战争、饥饿、瘟疫来消灭劳动人民”(着重点是引者加的。下同);韦文则断言:“马尔萨斯甚至残暴地主张用战争、瘟疫、赤贫等所  相似文献   

14.
"忧郁经济学"是指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等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忧患意识;"贫困经济学"是指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使人类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全新思路.他们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奠基的意义,我们应正确认识和评价"忧郁经济学"和"贫困经济学"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想,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具理性、形式理性和现代化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这是几百年前从西欧的一个岛国开始、现在席卷全球的过程。许多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已对它作了长期的研究,并发表了数不清的著作。然而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现代化”,人们依然是不清楚的。经济学家常常局限于将传统社会看作是一个农业社会,而把现代化看作商业的轮子。例如,他们用城市化人口的集中,大众传播形成等来定义  相似文献   

16.
一、适度人口是客观存在的适度人口理论,曾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变种”,是“虚构的理论”。从而成了无人问津的禁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少学者突破了形而上学的禁锢,从不同角度,运用边缘科学和现代计算手段,对我国适度人口进行了优化分析和定量研究,测出了我国适度人口是6—8亿,极限人口为15亿的可喜成果。适度人口,是指一个地区的最佳人口容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马尔萨斯人口论一直是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中的一块“禁地”。为了充分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适应改革和开放的大好形势,促进人口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吉林大学人口所于1986年11月25日~11月28日在长春举行全国首次西方人口思想史兼马尔萨斯人口论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西、四川、河南、黑龙江和辽宁的兄弟  相似文献   

18.
五十多年前,《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张荫麟写的《洪亮吉及其人口论》。文章认为,生活在中国清代乾嘉时候的汉学家和诗人洪亮吉,在所著《意言》一卷中的《治平》和《生计》两篇里,论述人口思想,可以同西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并提:“马洪二氏,其学说不谋而同,其时代复略相当。”。此后,旧中国的人口学界便有“中  相似文献   

19.
在林彪、“四人帮”的反动谬论影响下,在人口问题上曾经提出过一种论点是:“对人口问题,只能算政治帐。”说什么“单纯算经济帐,讲不好就跑到马尔萨斯那里去了,算帐是有阶级性的”。以后,经过批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之后,大家大算经济帐,结果反而大大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但是,这时又有人说:“人口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离开了经济问题,任何人口现象变化的原因也讲不清楚。”但是,人口问题是不是就仅仅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呢?难道任何人口现象的变化都只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吗?  相似文献   

20.
卢彦名 《理论界》2008,(8):110-112
本文运用了人口经济学原理和土地经济学原理,考察了近代早期英国农业人口的增长模式并展开讨论了与农业人口增长模式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土地开发模式的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对人口的影响等。本文既批驳了马尔萨斯人口论,又看到在近代早期英国确实存在着人口压力。结论是16~18世纪,英国开始了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