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20世纪重要的英国小说家,《莫瑞斯》是他最富有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围绕莫瑞斯、克莱尔和阿列克三者之间的同性恋情展开。这部小说真实的反应了作者自身的情感诉求,体现出作者对人性解放的追求。主人公莫瑞斯与他的恋人们,是谁主导着同性恋情之中话语权力的值得深究。本文拟以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来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瑞斯 (Jams.Mirrlees)为北京一些大学的师生们作了题为《失业—经济与政策》的专题报告。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莫瑞斯多年来曾经对各国的失业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 ,他的结论是 :“失业是一种罪恶”。分析金融危机后一段时期的亚洲失业激增现状时 ,詹姆斯·莫瑞斯说 ,如果需要保持充分的就业率 ,就要有很灵活的就业市场。他说 ,对于失业者来说 ,失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经历 ,必须找出办法使之降低。许多国家的调查显示 ,对于人们来说 ,失业意味着幸福水平的下降 ,…  相似文献   

3.
冯柳 《南方论刊》2008,(7):82-84
尹小跳是铁凝小说《大浴女》的核心人物,小说的全部故事几乎都是围绕着她而展开,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大多是她的关照物。尹小荃、唐菲和尹小帆等"他者"的关照和审视,成就和肯定了尹小跳对自我的审视与拯救,最终走进了内心深处宁静的大花园。小说充满着清澄透明的人性魅力,体现了作者对内涵丰富的人性和精神深度的出色的揭示与表现,执着于人性美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4.
万克领 《东岳论丛》2011,32(4):85-88
小说叙事就是采用特定的叙述方式来讲述一个或者一系列的故事。小说要叙述故事,那必然要有一个进行叙述的主体。在小说叙事领域,与小说有关的主体有作者、隐含作者、人物、叙述者等。作者是写作作品的主体,他只存在于小说文本之外,而不能进入文本;一旦完成了作品,他的任务就履行完毕。隐含作者虽然存在于文本内,但他只是作者安排在那里来体现作者的思想规范的,没有声音,归根结底是作者在小说文本中的第二自我。小说文本中某些人物的讲故事看似是叙述,实际上这只是发生在文本内的故事世界的行为,也即人物和他讲的故事最终也只是被叙述的客体。叙述者是一个叙述行为的直接进行者,既然叙述者具有叙述行为,对于小说文本而言,自然应该是小说叙事中承担叙述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作为广西新生代作家之一,壮族作家李约热具有清醒的小说文体意识,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后现代小说文本的个性特色。“不确定性”是其主要特色和创作风格,也是作者观照世界的方式。“不确定性”在其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作者思想意图、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跳跃性强等方面。“碎片化”是造成李约热小说“不确定性”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吴桂金 《理论界》2010,(5):125-127
格林的小说《恋情的终结》有着独特的叙事特点。首先,小说采用了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形式,多个第一人称叙事者使小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其次,小说放弃全知视角而采用有限叙事视角,注重对人的主观内在信仰和对上帝内在经验的审视;另外,小说本身对创作理论的探索以及开放式的结尾使这部小说具有元小说的特点,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论林语堂小说人物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年代,林语堂以小品在国内博得“幽默大师”的名号。出国以后,又以小说在西方“红透半边天”。其小说创作成就虽不如散文小品,但影响却远在散文小品之上。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瞬息京华》),是作者献给西方的“福音书”,曾畅销欧美,是作者引以“自豪”,认为可以“传世”的杰作。但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在西方与在国内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认为“《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是现代的《红楼梦》”①;在国内,则认为它缺乏真实性而并不欣赏。林语堂小说同他的文化论著《生活的艺术》一样,意在向西方传扬…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学所表现的永久性主题之一的恋情,在我国古代诗、词、曲、赋等诸种文学体裁中,无不广泛存在。但古今的文学研究者,似乎唯独对赋中的恋情描写很少深入细致地研究,尤其是对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中的恋情描写,就更少深入系统研究。因此,对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便不无意义。我国古代赋体文学中的恋情描写出现的较早。楚辞便继承了《诗经·国风》中恋情描写的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在《离骚)}的后半部分,诗人便假借男女恋情的描写,以表达其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状述求爱的炽热和失恋的苦痛,虽具有象征意义,寄托很深,但事的表面却系…  相似文献   

9.
唐三藏探源     
唐三藏探源李安纲《西游记》小说中的唐三藏,几乎连现实中的影子都没有了。大家于是说,小说是现实的升华,却不等于现实。那么,小说中由现实所升华的人物,总会有一个文化原型,作者借此获得塑造他的材料、结构和思路。文学史上,所有震撼人心的光辉形象,都是以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生长在五旬福音教派家庭中的女主人公詹尼特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同性倾向的认同,拒绝被边缘化的“他者”身份,为追寻自我和真爱最后走上了与家庭、教会决裂的道路。温特森在小说中大胆地运用各种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融圣经故事、中世纪浪漫传奇、童话寓言于一体,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颠覆男权中心社会、反抗异性恋霸权的激进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英雄传奇,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孙悟空的英雄形象,所以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中心而展开的英雄传奇。通过他在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途中表现出的种种美德,诸如勇敢顽强、聪明机智、正直无私、爱憎分明、坚韧不拔、积极进取、追求光明、乐观开朗、幽默诙谐,再加上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除恶务尽,是妖必斗,斗则必胜,这一切使他成为我们民族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英雄典型,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但是,由于作品题材的长期流变,作家的理想寄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之间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孙悟空…  相似文献   

12.
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小说是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顶峰。他的代表作品《汤姆·琼斯》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部巨著,被很多文学评论家当做小说创作的典范。这部小说在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小说的结构、写作技巧及小说语言等方面都为其他作家树立了榜样。《汤姆·琼斯》主题明确、思想性强,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虚伪和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政法界的腐败现象,并探讨了人性和道德伦理问题,及自然和文明之间的关系。作者在揭露抨击社会丑恶的同时也描写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既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愤恨,又鼓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说史集稿》是旅美学者、夏威夷大学教授马幼垣先生的新著。集中收长短文二十四篇,都二十余万言,是马先生一九六三年以来不同时期所写文章的汇编。作者在书的序言说:“集中各篇,不成系统,勉强找一共同性的话,多少和小说的发展过程有关,书名就用《中国小说史集稿》吧。”  相似文献   

14.
清代情爱小说的趣味格调不仅因时而变,而且因地而异.19世纪90年代之前,情爱小说(狭邪小说)的意旨在欢场之外,作者在才子与妓女的故事中有所寄寓,小说散发着浓厚的才子佳人味.当清末小说的创作队伍、传播媒介、阅读群体向上海汇聚,当小说的故事空间钟情于上海租界,情爱小说(狭邪小说)的品格风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以上海租界空间为背景的狭邪小说褪去了才子佳人故事的浪漫虚幻面纱,笼罩在上海租界的消费娱乐氛围下,书写快乐原则和金钱原则下无道德约束的情欲冒险.同时,上海租界的淫冶风气与女性解放观念的结合,使得狭邪小说所描写的花界恋情接近了现代爱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女仙外史》是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白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作者吕熊游幕大半生,《女仙外史》便是在游幕中完成创作的。作者将他的游幕经历写进了小说,扩大了小说的创作视野。游幕生涯使他能够很好地掌握各种文体,善于设身处地地揣摩幕主心理,这都影响到小说创作,形成了这部作品的一些特点。而幕主为小说撰写评语,为其揄扬吹嘘,则促进了这部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鲁迅涉猎过多种文体,其中以杂文、小说影响最大.但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鲁迅的后期杂文比早期的小说创作更为重要.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辩,认为鲁迅在"创作"的意义上,一向坚持认为小说和散文是他创作的正宗.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又明显地倾向于推举《呐喊》.《呐喊》在鲁迅文学中所占的地位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庄小珊 《阴山学刊》2008,21(6):37-39,80
《玉簪记》女主角陈妙常是人们所熟知、公认的一个敢于反宗教、礼教,追求自由恋情的艺术形象。但其宗教身份的不确定性及符合封建礼教的“指腹结姻”,使之带有一定复杂性。不拘生活真实的戏曲创作现实和“美形取胜”的戏曲美学特征使作者对形象采取“易貌留神”的艺术处理,明代社会状况和宗教礼教文化对作者思想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 ,学术界对英雄儿女小说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时期 :第一、二阶段是建国之前 ,研究焦点在于小说作者家世生平资料的考证和整理、小说版本的情况、小说故事内容及人物文学渊源的考证等 ,研究以实证为主。第三阶段是建国之后至 70年代末 ,由于特定环境的制约 ,英雄儿女小说研究进展不大 ,评价较低。第四阶段 80年代至今 ,是英雄儿女小说研究的创获期 ,不仅对单部作品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 ,而且就英雄儿女小说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整体研究也有初步的展开。  相似文献   

19.
曹立波 《北方论丛》2001,4(4):67-73
《红楼梦》的创新价值,继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之后,令人瞩目。然而,《红楼梦》高居古代小说的艺术峰,并非平步青云。曹雪芹是在吸取了世情小说以及其它流派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而继往开来的。考察作者所处时代的小说创作时尚,我们发现:从小说家的心理特征、小说结构特征、到小说情节特征,都反映出作者对当时小说创作时尚的随顺与超越。在对清代小说创作大潮的趋同中,求新求异,才是《红楼梦》“异军突起”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20.
台湾现代派小说主要是通过对畸形的性心理的剖析和潜意识的揭示,展示出变态的恋情和人物的精神裂变。并反映出在异化、荒诞的现实中,现代人无所适从的困境。在个人选择问题上,表现出存在主义坚持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给人们带来的责任的观念。精神分析学说和存在主义哲学,是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和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