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本图示是:个人在善恶、道德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对暴力横死的恐惧唤醒人类的理性,人类因而发现自然法的教诲,在其指引下走出自然状态.人们一旦建立国家,将自身置于主权者的统治之下,就有服从主权者意志、遵守法律的义务,因之丧失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由,获致和平共存与国法保护下的臣民自由.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个人主义和现代国家理念,奠定了自由主义传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洪琼 《云梦学刊》2013,(5):68-74
根据激情的不同状态,我们可将霍布斯所理解的人类生存状态区分为三种:第一自然状态,是“激情的安宁”状态;第二自然状态,是“激情的冲突”状态;国家状态,是“激情的秩序”状态。当然,霍布斯并不是从历史的意义上来谈“自然状态”理论的,而是将政治哲学的基础上溯至人性论,并根据人性论的核心激情学说得出的理论假说,其根本目的在于论证国家状态之外必然是人人相互冲突、相互恐惧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误以为仅是专制制度的维护者和提倡者,其实他的自然法理论包涵着丰富的自由主义观念和平等权利意识.他的自然法理论强调人类在自然状态下都有自然权利和自由,人们在自然律的支配下生活.自然权利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生命的自由.因此,这种自由就是用他自己的判断和理性认为最合适的手段去做任何事情的自由.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是典型的理性主义自然法理论,他不是以上帝的命令来解释神学自然法,同时也不同于自然主义的自然法,其自然法的中心点是自我保存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社会契约学说评析陈咸瑜霍布斯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大师。在欧洲思想史上,他一直是个不易理解而颇多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其社会契约理论形式的国家政治学说。把国家、政府视为契约的产物,这种观点源远流长,纵贯于整个西方自然法哲学说的历史。早在古希腊,伊...  相似文献   

5.
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在自然状态与国家的两分中阐释政治社会。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秩序。洛克认为,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契约之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可侵犯。卢梭的政治社会理论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卢梭坚持主权在民,同时又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与洛克两人的自由理论基石都是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然而他们的自由理论却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他们都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试图探究人类摆脱"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的缘由、目的以及路径选择等而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由理论。然而,霍布斯所假设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是无休止的战争状态,因此,其自由理论的最大特征就是保全人的自我生存、避免死亡的自由;洛克所假定的自然状态则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是和谐完满的状态,其自由理论的终极价值是追求财产欲望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李猛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87-106,206,207
帕森斯提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现代社会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理论应该如何理解由个体组成的现代"社会"的社会性。通过考察格劳秀斯和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可以发现社会理论关注的"社会"概念是从自然法哲学的自然社会性概念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我保存与社会性的张力关系中形成了个体与社会的二元概念结构,这一社会性概念的演进是理解从17世纪的政治哲学到20世纪现代社会科学思想变化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自然权利"是霍布斯和洛克(也是整个古典自然法学派)对自然法理论的一大创见,二者在构建他们的自然权利理论过程中,均以个人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对人性的初始分析中,二者就有了不同的趋向霍布斯的逻辑一贯的论证将个人由自然状态送入"利维坦"中,而洛克的折中与调和却为个人营造了一个"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9.
洪琼 《理论界》2014,(1):16-19
本文以"激情与政治"为主题,用激情说来重构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激情是人性理论中最本源也是最强大的因素。自然状态就是激情"自在自为"的状态。激情凭借内在的张力"过渡"到理性的一般法则(自然法),激情在理性的指导下得到约束,人们相互转让权利订立契约(进入国家),在国家状态中人的激情被秩序化,所有人都统一于单一人格———国家之中,最终实现理性、意志、激情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宗教的种子是内在地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特别是在基督教国家中宗教与激情、政治是同构的。  相似文献   

10.
凭借于激情说的根本转换,霍布斯实现了与古典人性论的彻底决裂,为现代政治哲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石。在霍布斯看来,人之所以要建立国家,不是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具有天然合群的本性;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计,以便实现自我保存。就人性之自然而言,人和动物的激情大体相同,激情并不是两者区分的根本性指标。就人性之社会而言,霍布斯给出了“关于人性的绝对肯定的假设”:自然欲望公理(虚荣自负)和自然理性公理(死亡恐惧)。正是这两条人性论的公理,奠定了霍布斯人性之道德的新基础。而这种全新的道德不过就是由死亡恐惧所激起的对和平状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欧洲近代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最早产生于英国,对于“自然权利”问题的关注成为其产生和发展理论的起点。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理论正是以自然权利为依据从人的角度来界说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及其存在的合法性,这可以说是近代政治哲学发展中从理论上或观念上摆脱神学-政治的最初努力。  相似文献   

12.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是施特劳斯早期的重要著作。权利、自我保存与法律是施特劳斯解读霍布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施特劳斯将霍布斯的权利解读为主观的主张权,将霍布斯自然欲望与自然理性这两条人性公理还原为虚荣和自我保存,并认定霍布斯的法律根本上是主观的并且是基于意志的。这些解读在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并且错的十分离谱。施特劳斯对霍布斯的解读不是基于文本,而是意图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中确认一个宏观理论,即古代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分野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13.
霍布斯、洛克之自然法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布斯和洛克在构建他们的自然法理论过程中 ,均以理性为基础 ,以个人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以后的分析中 ,二者就有了不同的趋向 :霍布斯的逻辑一贯的论证将个人由自然状态送入“利维坦”中 ,而洛克的折中与调和却为个人营造了一个“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14.
相对获益与绝对获益是国际政治学界争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认为,两种观点虽然针锋相对,但存在一个共识,即都认为霍布斯状态下追求相对获益的国家间难以合作.那么霍布斯状态下能否存在合作机制?文章认为对于重视相对获益的国家,如果加入第三方通信,那么国家间的合作也将是可能的,而这也恰恰是霍布斯本人对脱离自然状态开出的药方.  相似文献   

15.
魏月  程彪 《北方论丛》2016,(6):156-159
探讨近代自然法理论和黑格尔法权思想的关系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后者对前者的批判,本文则尝试换一个角度谈谈二者的承继关系。黑格尔将自由意志的理念规定为实现社会生活与政治结构中理性法则的存在论起点,这是深受近代自然法理论影响的结果,这一影响突显于近代自然法对黑格尔的三个启示:霍布斯认为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无法彻底施行,我们要贯彻自然法就要把自然权利的世界转变为市民法的世界,这启示黑格尔关注自然状态的否定作用;卢梭提出通过普遍意志为社会生活与政治制度的奠定基础,在普遍意志之上建立一个新的自然法,这启示黑格尔思考用新的自然法来保障现实社会的自由;康德提出通过个体的理性自由意志构建合理的社会生活和政治体制,这启示黑格尔把自由的理性法则归之于意志,并且采用自由的理性法则来显示权利或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李猛 《学术月刊》2013,(1):63-70
自19世纪起,现代政治思想开始将政治看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这与亚里士多德将人视为政治的动物的古典政治哲学思想大相径庭。在政治历史化的过程中,现代自然法学说的"自然状态"概念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霍布斯理解的"自然状态",是人性在没有政治社会时所处的状态,是一种人无法生活在其中的自相矛盾的处境。普芬多夫在修正霍布斯的概念,提出前文明的自然状态时,开始将人类从前文明的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过渡理解为一种演进的过程。卢梭对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提出批评,将"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分解为原始状态与社会状态两种处境,并将人从自然手中逐渐败坏的社会进程作为分析政治社会的基本路径。这一思想,最终在康德那里,转变为世界公民视野中的普遍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利维坦》的解读揭示作者国家主权理论中的内在逻辑。根据霍布斯在《论人类》中前几章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并借助于施特劳斯和剑桥学派的相关解读,可看出霍布斯新的政治哲学基础,即在自然状态下关于权势欲与恐惧之间的对立。在此基础上,霍布斯进一步阐释了精致地构建主权理论,并为《利维坦》所塑造的两张完全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对自由主义的贡献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一般而言,可以从个人主义与国家两个方面阐述霍布斯对自由主义的贡献.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理论立场,最早是由霍布斯系统阐述的.霍布斯转变了传统自然法的关注核心,从一种独立、先验的终极法则转变成了自然权利.在他看来,这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不可侵犯的.霍布斯强调个人的绝对意志,认为人们的绝对意志创造了国家.霍布斯在现代的语境下解释国家的起源,指出国家起源于人们权利的相互让渡,它的建立必须基于人们的同意;同时霍布斯只赋予了国家工具意义的职能,而且国家被构建出来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这种义务就是对其构建者生命、自由、财产等天赋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西方刑罚轻缓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启蒙思想家刑罚轻缓化的思想(一)启蒙思想家刑罚轻缓化的思想内容启蒙思想家的刑罚轻缓化思想集中体现在自然法思想和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称原则和客观主义。第一,自然法思想。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和理性主义哲学的直接产物。其理论前提是一种“假定”,在人类有国家之前存在着一个“自然状态”,在这样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中,人是自由的,平等的,自然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维持着社会秩序。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拥有一份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即人们都有保护自己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在自然法的原则下,这是一…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人的"自然的发现"通过区分自然与习俗,自然法得以形成,从而开辟了古典政治哲学的道路。以自然权利学说为代表的近代政治哲学反对古典自然法的哲学基础——自然,而诉诸新的哲学基础——自然状态。虽然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从特有的价值取向来看,二者都主张追寻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有效的规范和价值体系,具有"非历史性"。到了18世纪,近代政治哲学的"非历史性"问题开始遭到质疑和批判,这便是以"历史主义"为代表的"历史观念"的出现。"历史观念"认定一切政治秩序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过程的产物,这就造成了古典自然法传统及近代自然权利的衰落和虚无主义的滥觞。为了克服"虚无主义"而主张回到"自然"的方案不免重蹈绝对主义的覆辙,依然没有摆脱绝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二元对立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