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汉语新词族进行了不少新的、比较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从汉语新词族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汉语新词族中词缀与类词缀的类化新义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汉语新词族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梳理与阐释,并对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是:以高本汉汉语音韵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传入为契机,进入一个多元并举的时代;新文献的不断发掘,构成研究的一些新突破;多学科介入,促进了研究的深入进行;"国语"与"汉语"两翼齐头并进,相互融合,相互发展,赢得汉语音韵学的更大生存空间.现代中国汉语音韵学研究崛起,不同程度地引起日本学者的注意.永岛的分析也折射出人们对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严重问题的反思;浓郁的军国主义意识,造就了"畸形"汉语音韵学的实用功能,偏离了正常的研究轨道.  相似文献   

3.
新词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新词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新创造出来的词形,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形,新词的突出特点是“新”。对外来词语的吸收、对方言词语的吸收以及旧词语的复活等是产生新词的主要途径。对新词和生造词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考察了近代汉语指称“说话以前不久的时间”的21个时间词。包括两个部分:1.从共时角度考察了这组词使用频率,内部结构,语法功能3个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其结构方式与语法功能、表意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2.根据其内部差异将这组词分为过渡、发展、成熟3个发展阶段,并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各阶段的特点及近千年内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其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它虽是现有大型汉语词典中质量最高的一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结合<现代汉语词典>象声词,从词目未收、义项未收、释义的不平衡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并作一些补苴,供<汉语大词典>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汉语语汇学理论来看,新成语词典应该以四字格形式词语为收录对象。已出版的新成语词典存在误收现象,把一些非二二相承的四字格词语也收录进去。还有一部分结构为定中式的四字格形式,尽管音步形式也为二二相承式,但是情况比较复杂:有一部分可以作为形成中的新成语,另一些则属于固定词组。对于网络上流行的新四字格形式,尽管被网民冠以新成语的名称,也不宜被看作新成语。  相似文献   

7.
新词语每年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以2008年产生的新词语为例,对词语构成形式进行分析,总结出新词语的四个特点:一是新成语崭露头角,二是旧词新义明显增多,三是类推仿造出现新格式,四是词语表现形式多样化。其中的每一个特点都有可能演变为新词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代汉语研究起步较晚 ,加之语料庞杂散乱 ,近代汉语内部变化纷纭 ,因此 ,这一领域尚有不少空白悬疑之处。本文主要针对袁宾《近代汉语概论》一书涉及近代汉语中一些新产生语法现象的来源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从而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汉语水平考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引进HSK考试以来,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化,从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的转化,从注重书本向注重口语的转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推行过程中,逐渐发现HSK不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一些弊端。阐明了开发"MHK"的重要性及MHK对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英语中汉语借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民族在同汉民族的接触过程中,借入了一些汉语词汇。这些词汇主要来自中华文化、生活习俗和地理概貌三个方面。从英语的汉语借词中,我们可以窥察出英汉两个民族文化接触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1.
汉字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人在借用中国汉字、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 ,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再塑造 ,并利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新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日语汉字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其造词方式 ,既表明了汉字、汉语在日语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又揭示了日语汉字新词对中国近现代汉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表意文字汉字在起源上是有别于西方表音文字的象形文字,说它是以象征义应该有着不容置疑的本源性依据。因此,构成汉诗的象形文字在转化变异为英语的表音文字时汉字本身的语形视象必然会被消形匿迹。此一点在译界尽管已有讨论,但笔者认为已有的讨论要么不够切近要害,要么小而化之。因此有必要换个新的角度加以审视.以期为译学多备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记录汉语的同时,也对汉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书面上,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改变词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形式,导致词的结构和意义发生"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来源和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化学这一特殊领域所使用的汉字的特点。从来源看 ,化学用字主要有援用旧有的非常用字和另造新字两种 ;从内部结构看 ,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  相似文献   

15.
徐德庵是我国语言学知名学者,早年专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所撰论文既有师承,亦颇多创见,对研究汉语方言词汇、汉语词族、语音变易规律以及推求本字,探寻语根,考索联绵词的音义,均具参考价值。建国后主要研究古代汉语语法,在此新领域,不断探索、更新研究方法,走自创之路,抒新颖之见,对解决古汉语语法分析中的难题和丰富古汉语语法理论内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刘凤芹 《东方论坛》2011,(5):102-106
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词是汉、日两种语言词汇系统的交集。通过对日语报刊中常用汉字词与汉语词的对比分析发现,在1596个日语常用汉字词中,相同的比例最高,占67%,相近和相异的汉字词占33%。这是由日本的汉字政策、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日本人独创的汉字词等原因形成的。而根据汉字词在整个日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可统计出不懂日语的中国人阅读日语报刊的可懂度最高仅为44.4%,可见日语词汇系统中的汉字词已积淀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朝鲜民族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因此在朝鲜语语汇中约有60%-70%的汉字词,而这些汉字词成为朝鲜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阐明了朝鲜语汉字词的来源,分析了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异同,探讨了理解记忆和把握朝鲜语汉字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传媒的转型,汉语受到外来词语及多元表达形式的冲击,汉语体系尤其是词语方面发生了一些裂变,出现了汉字中夹杂使用数字、符号、外文和以视听、图像代替语言的表达方式。汉语词语的裂变使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和"象外之象"的传统审美范式受到严重挑战,从而导致审美世俗化:重感性轻理性,亲视觉满足疏信仰沉思,近表面直观远深层静观。在新媒体语境下,文化审美范式必然重组或重构。最好的方法是在吸纳图像、字符、数字、外文等审美意义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保存汉字不可替代的审美功能。汉语的内视性、精神维度及诗意体验对新媒体语境具有补偿与拯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2005-2011年7个年度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字与词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高频字比例较高,数量较小;2.高频词比例很低,数量很大;3.不同年份使用的汉字变化很小;4.不同年份使用的词语变化比较大;5.高频词中单音词的平均使用次数远高于多音词。可见,从汉语的使用来看,字比词的使用效率要高,在汉语教学中,字的教学也会比词的教学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模型建构的角度来看,记录一个词的不同汉字可分为本字和借字两类。字际关系可能产生于本字范畴内、借字范畴内以及两个范畴相交叉的汉字。同构形系统内的字际关系主要有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分化字三种类型,而同一组字可以归入不同的字际关系类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