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需求评估是连结护理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重要环节,是获得长期护理保险赔付的依据,而目前在我国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研究通过访谈等质性调查方法及政策文本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德国长期照护保险、日本的介护保险以及韩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中需求评估的实施,对比研究我国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实施办法,探索需求评估在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需求评估不能沿用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的办法,在现有制度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结果对于中等以上收入的老人没有明显的意义,仅仅只是政府发放补贴的工具。最后,从需求评估角度对老年长期照护保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首先,应借鉴残疾人评定的办法,加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规范性结构研究,明确各方责任。其次,解决财务分担及服务输送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在我国尚属首创。从保障政策、筹资机制、成本控制三个维度对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政策设计分析发现,通过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实现了长期护理保障的"制度化"、推动了长期护理服务的"社会化"、促进了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多层次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完善。但该制度仍面临诸多问题,基于青岛实践,我国应该加快发展全国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除国民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带来的长期护理之忧。  相似文献   

3.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介绍和特点的阐述,分析了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启示以及可行性。认为日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在缓解老人日常照料困难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但是,受中国城市独生子女的居住方式、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的限制,目前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推行护理保险制度还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发端、架构、问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长期护理保险出现最早的国家,是补缺型和自由主义福利护理模式的突出代表,其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经验对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在介绍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本文重点阐释了美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制度框架,分别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个维度进行了详尽介绍。研究认为美国是商业护理保险的典型代表,其护理保险体系具有混合型制度特质;此外,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具有多层次、多类型、政府主导托底、公私合作等优势,但仍存在政府财政压力大等问题。在总结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性质、水平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国以世界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为适应社会需求制定了《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该法的实施标志着韩国养老模式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有效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护理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我国也应借鉴韩国经验,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典型代表国家,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护理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进行研究,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入手,介绍了保险的主要框架,涵盖护理保险的制度责任者、保险对象及保费缴纳、保险支付、资金筹集等内容,总结该制度建立以来的发展与改革历程,并对其实效性进行分析,归纳该制度的优势与不足。我国应根据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该体系发展模式应以广覆盖、强制性、保障性和互助性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  相似文献   

7.
长期护理服务是因应社会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迁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在长期护理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可降低服务费用、扩大服务接受者的选择空间。但长期护理服务的公共属性与市场主体的营利属性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必须加强服务质量监管才能确保护理服务的品质。德国1995年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过20余年的改革实践,目前已建立起相对完善有效的服务质量监管机制。立足对德国法的考察,结合我国养老服务发展需求,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从立法上构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协议监管、外部监管及家庭护理服务质量监管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具体制度,构建长期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经过逐步发展,形成制度框架稳定、覆盖面广、按龄筹资、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对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具有借鉴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结合试点现状与效果,提出进一步优化成都市长护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人护理照料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老年福利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2000年4月日本推出了护理保险制度,引起了日本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反响。本文通过对日本老年福利变革的背景与历程、制度概况的介绍,研究了护理保险制度出台的意义,分析了制度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讨了对我国老年福利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改革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口老龄化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日本对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制度设计和整合。在进行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又推进了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改革。本文首先研究了日本护理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其次,分析了其现状、改革框架以及发展方向;最后在借鉴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要大量的护理费用,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失能老人逐年增多,长期护理问题变得日益严峻。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护理保险制度。资金的严重缺乏是困扰长期护理保险的瓶颈。疏通筹资渠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个人和雇主缴费、政府投入及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筹资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资金,能促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老龄化、全球化和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的国际趋势下,各国对长期护理劳动力供给需求持续上升,费用也不断上涨,与此同时,长期护理人员供给却呈现结构不均衡、综合素质较低、离职率较高等特征。本文通过比较OECD国家增加长期护理劳动力供给的经验和挑战,得出相关经验启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提供资金保障,增加护理职业吸引力以稳定长期护理人才队伍,加强教育和培训以开发长期护理人力资源,使长期护理劳动力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长期护理需求,长期护理制度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然而我国养老服务发展中,养老机构建设暴露出供需结构不均衡、公办和民办资源分割且运营不规范、专业护理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必须调整供需结构,抑制库存增加,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导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推动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业走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长期护理保险的基金筹集是影响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环节,在支付引导筹资的基本前提下,制度的保障人口数量、保障水平高低、保障持续时间、国家的财政实力、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社会支持力度等均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影响长护险基金收支各因素进行现状分析,并基于此构建长期护理保险收支模型,借助全国各地试点方案中的规定对各因素进行赋值并进行仿真模拟,获得筹资及支付的大致水平及比较结果。研究结论表明,短期内,在现有较低失能失智率水平之下,筹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0.15%~0.2%)即可满足支付需求,且基金结余相对比较充裕;长期来看,随着失能失智率的不断提高,筹资比例需维持在较高水平(0.2%以上)才能满足支付需求,且基金结余相对比较紧张。因此,应尽快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以促进形成全国一体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明确制度的筹资主体和责任划分、合理确定制度的待遇水平、建立制度基金的动态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了政府指导与市场运营的有效结合,经办各方职责明确,经办机构高度独立,经办程序严谨,管理系统、规范,各方信息共享,运营高效,确保了优质、便捷、可信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针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存在的经办服务管理短板,建议借鉴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理清思路,积极推进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开展经办业务,明确经办路径;加强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专业化建设,提升经办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重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经办服务的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演变的基本趋势。老年人照顾和护理的需求缺口巨大。日本等国相继建立了老年护理保险,即通过保险运作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常规化的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研究日本制度建立的背景,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条件,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还需要分步走,不能照搬日本的模式。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对于我国的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尤其是我国养老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2016年国家人社部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契机,对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进行重点考察,从社会照料转向的视角,着重探讨长期照护制度中政府、社区、家庭与市场等多元主体责任及其协同安排,并就中国长期照护保障体系的责任主体和模式选择的多元化、社会化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目前青岛市的制度实践而言,存在制度基础、制度设计、制度执行等方面的实践限度;在医疗护理上,居家医护在4种医护形式中实际使用和业务结算均占比最高,居家安排仍是绝对主流;在生活照料上,家庭仍承担主要责任,但社会支持明显不足,严重缺乏家庭照护者支持政策,亟待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向社会照料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护理保险核心问题之辨析:日本介护保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护保险作为日本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项制度措施,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基于日本介护保险的实践,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地位、方式、责任、主体及服务等核心问题的辨析,认为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独立的社会保险而非从属险种,强调服务供给而非现金给予,注重共同承担保险费用而非单方面支付,支持引入市场机制的竞争性服务而非政府包揽服务,是一种生活照料与健康照护并重的服务模式。因此,对中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启示是,需要设定科学的护理等级认定流程与内容标准,重视老年人护理的预防服务,实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动态平衡,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长效互动机制,多方共同参与护理保险筹资和护理服务递送。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尤其是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纷纷响应,相继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通过对15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政府综合使用了需求型、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但也存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短缺、供给型政策工具总量偏少、环境型政策工具数量较多和次级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未来应根据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三大类政策工具的结构,优化次级政策工具结构,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人数增加,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存在参保主体覆盖面不足、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水平高低不等、筹资激励措施缺乏等问题。文章将安徽省参保对象分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并将失能人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运用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精算模型中的人口、收入、成本、结果等子模型测算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结果显示,2019年安徽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缴费率为0.14%,城乡居民每年需要缴纳96.77元。结合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与我国筹资机制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为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