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语言学将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在特定区城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拟对蒲城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展示蒲城的文化内涵和淳朴、豪放的民风.  相似文献   

2.
甘肃武威的民间口头说唱"凉州贤孝",既是一种民俗现象,同时又承载着诸多的民俗事象,其语言载体是地道的凉州方言。"方言是民俗的载体","凉州贤孝"方言文本的整理具有方言与民俗研究的双重价值。我们可以以方言文本为桥梁和纽带,实现民俗学与方言学的结盟。  相似文献   

3.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权威方言,应当具有双重权威性,即既是权威的地域方言,同时又是权威的社会方言。语言规范应当采用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双重参照,从而形成复合参照系。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中,权威方言的作用是逐渐得到认识的,时至今日,总体来说对权威地域方言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权威社会方言的认识仍显不足。在现代语言规范中,应充分肯定权威社会方言在规范中的地位,并努力培植当今权威社会方言的样本。  相似文献   

4.
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演唱的红楼曲谱、曲词、曲段外,宝丰《红楼梦》说唱艺术的活态存续尚未进入相关学术视野。《红楼梦》说唱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实践,有着拓展学术视角和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方言在捍卫文化多样性中的重要贡献——以恩施方言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是语言的具象表征,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征决定了它作为地域文化代言者的地位。恩施方言折射出恩施各族人们在语言创造上的智慧,与其他地域方言一样,在捍卫文化多样性中具有重要贡献,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第一,作为语言文化的调色板,保持着汉语的斑斓多彩;第二,作为乡村叙事的纽带,增进文学语言的表现力;第三,作为民俗礼仪的阵地,坚守民俗文化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并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与地域性文化一起构成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民族成分,因而有着十分独特的语言特色及丰富的旅游文化。云南方言和它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一起成为云南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云南方言在旅游文化中的积淀主要通过特殊的地域词汇、多民族地名及典型的地方文艺等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南阳方言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南阳方言的沿革、特点及其划分所谓方言,虽是指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但它的内部发展规律仍然是服从于全民族共同语言的。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地域分支的方言,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属于一种古老语言(毋语)发展的结果,二是分布在不同地域。南阳方言民族语言在南阳地区的一种地域分支。它不仅具有不同于其他亲属方言的特点,就其内部发展规律来看也是服从于整个汉民族语言的。周朝以前,我国没有信史可考。南阳据传属于《禹贡》“豫州之域”,本夏禹之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社会处于共变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因使用者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语言变体称作方言。包括地域方言、时间方言、社会方言及个人方言。语言的使用因情景、场合的不同产生的不同变体叫语域,分语场、语旨和语式,其正式程度由语体来区分。了解语言变体对掌握语言交际功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方言影视剧创作的语言因素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普通话为创作主流的今天,方言影视剧的创作,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究其原因,当前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现状,必然会影响到影视剧创作语言的多元化.方言作为某一地区的通用语言,为当地的人民服务,在一定时期内,还必然与普通话共存.其次,语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方言现象是地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文特征,有其独特的韵味和信息含量.语言作为文化的窗口,体现着地域文化环境,并参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构建.常常被艺术家用来构成作品意蕴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民族语言或地域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及语言文字方言艺术为纽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戏曲语言表达、语言文字习俗等。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地域方言与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的关系,应将其单独归为一类。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内部各层级及小类的交融性、影响与表现地域文化的广泛深刻性、地域方言与文学艺术的协同流变性等特点,重视其保护与利用,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现状,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应设立合理可行的评选标准,科学地运用历史资料与实地普查等方式对其作全面记录、整理汇总;同时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语言文字法作为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依据与保证,加强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展演与宣传教育规划,定期进行特色方言点调查,树立传承人的典型形象,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转化为文化产品,广开遗产保护的财源渠道,加强国际间、地区间语言文学类及其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交流与合作规划。  相似文献   

11.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表现为如下不同层次直接选用方言词语和语法格式,这是多数情况;方言成分与相应的共同语成分在语篇中前后出现,形成语义复现;方言成分"升格"为作品的描写或议论对象.上述方式与作家的创作意图、对方言的敏感和判断力、语言规范化意识等相关;泛地域的方言成分,不利于作品语言风格的统一和地方特征的突出;方言成分的有效运用,可补充共同语的表现力,可提升方言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闽南歌谣是我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枝奇葩,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更主要是它与当地人民的方言、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闽南民间歌谣与其赖以生存的特定的方言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特别是闽南方言韵律与民歌乐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动态联系。其演唱语言的韵律与方言语调中的平仄起伏、韵脚谐舍之美.能让当地人民一听即懂,一唱就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变化使英语从一种国家标准语发展成为包含有美国英语等诸多变体的世界性语言。语言的主要变化形式是方言和语域:方言确定使用语言的人,语域确定使用语言的方式。语言和方言是统一和差异的一对矛盾。美国英语按地域又可分为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导致语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压力和社会的变化:语言内部的压力导致语音的变化,而社会的变化导致词义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语言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方言虽然是语言的附属变体 ,在使用范围和影响力方面弱于语言 ,但反过来方言又在地域、时间、社会、情景等方面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土族是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20万人。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土族聚居地。它是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语安多方言也多有差异。由于历史等原因,土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对土族《格萨尔》中的土族语和藏语进行国际音标记音,归纳和整理两种语言在同一部史诗中交错使用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地的语言使用情况复杂, 方言差异明显。多样性的方言也正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优质载体。地域文化借助方言词语得以凝聚, 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发展轨迹也通过方言得以体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方言受到挤压趋于式微, 地域文化也不断萎缩。方言和地域文化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方言的式微, 折射出的是一种对传统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 也将导致精神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的缺失。面对方言和地域文化, 既不能“文化自负”, 也不能“文化自卑”, 而应树立“文化自信”, 不忘根本, 立足现在, 着眼未来。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方言是研究地方文化的一把钥匙,而各地方言中饮食语言又各具特色,从饮食语言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地方饮食文化,还可以透视出地域文化的特色。文章通过分析武汉方言中的饮食语言来探讨其中体现的武汉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说唱艺术,同其所用的语言音调及曲调唱腔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各曲种的流行地区,也就往往随方言区的不同来划分。桂南地区的汉语,属于广府方言的白话系统,所以它的说唱艺术大体上与广东白话地区同源同流。主要曲种有木鱼书说唱和粤曲弹唱。 木鱼书,实际上是个笼统的名称。它以龙舟和南音为代表,包括粤讴、叹情、板眼等等  相似文献   

19.
"方言"对于电影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外在修辞价值,不但表现在方言可以传神地塑造出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准确地刻画多元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以及满足多元地域文化表达的需要……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某些方言还因为具有修辞的夸张意味而成为幽默与搞笑的修辞手段.而对于艺术电影来说,作为叙事时空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方言修辞能为影片增加一种镜头所不能替代的真实生活的质感,并与记录性的电影镜头语言,共同组成了电影真实不可或缺的视听修辞环境,准确地表达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和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20.
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土族聚居地.它是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语安多方言也多有差异,因此,在对土族<格萨尔>中的土族语和藏语进行国际音标记音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出了两种语言的语音音位系统,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