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冉杨  杨胜华 《科学咨询》2010,(16):10-12
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交通大变革、产业大调整的实际,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市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根据重庆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整合武陵山区及重庆市城乡旅游资源,突破渝东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提出加快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毛燕 《经营管理者》2014,(27):120-12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缺乏生命力的,这决定了二者在融合上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旅游的优势是市场,文化的优势是内涵,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强调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四川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需要,也是四川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恩施州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强调了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找出了恩施州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着民族文化挖掘不够、缺乏对民族文化商品的推销以及专业人才的缺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恩施州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推动恩施州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湘西凤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湘西凤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总结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对凤凰县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了凤凰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及发展模式。指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核心竞争力不明显和自我发展能力欠缺等问题,并针对性凤凰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提出几个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旅游关系密切、关联度高、边界模糊。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促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有效途径。甘肃张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资源融合"是文化资源富集区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最佳路径。张掖市应在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理念,将文化资源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融入旅游业,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利川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力推进生态史化旅游产业链建设,着力实施“旅游綦础设施深度改善,旅游功能配套深度跟进,核心景区深度建设,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旅游市场深度拓展,旅游新掣业态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融合SOM网络的产业融合演化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影响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权值,并根据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阶段,将SOM网络定量地模拟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这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即使处于较高水平,新产生的融合障碍影响因素过大,同样会使产业融合水平重新回到融合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8.
《咨询与决策》2014,(9):41-42
随州市紧紧围绕打造“世界华人谒祖圣地”、鄂西圈“门户城市”两大目标,充分发挥以炎帝文化、编钟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和休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品牌建设,文化旅游业发展实现了一个“从小到大、从配角变主角、从从属产业为支柱产业”的角色转变,旅游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文化旅游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对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迫切。西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形成了多彩而又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是在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曾鹏 《经营管理者》2015,(10):155-156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韶山作为伟人故里,在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热潮中,必须将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力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让文化旅游业成为稳增长的“新常态”。一、韶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韶山地处湖南中部偏东,行政区划面积247.3平方公里,人口12  相似文献   

11.
陈再祥 《决策与信息》2013,(12):110-110
渝东南地区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带状连片聚居地,由于历史、经济、区位等原因,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一直处于“沉目垂’’状态,加大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势在必行,这既能对重庆市的文化建设增辉添彩,又对缩小与主城区差距有着举足轻重作用,如标识民族身份、促进地区和谐、推动和发展民族产业等,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伴随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有创意的新颖旅游形式不仅逐年增加,而且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也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江西的旅游资源丰富,要适应本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要求,就应整合起这两大类别的产业。在文化创意这样的综合背景下,本文探讨了江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可用的发展对策,以便增加江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层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和与之相关联的产业或行业在空间上集聚,可形成庞大的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形成.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无论在地理区位,还是在经济、交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通过发展集聚产业和优势产业,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地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区位交通、时尚氛围、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市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搭建载体,建设旅游文化时尚新地标;整合资源,打造旅游文化时尚新精品;延伸链条,培育旅游文化时尚新产业等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5.
笔者针对渝东南民族教育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的实际,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市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根据重庆市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何整合重庆市城乡教育资源,突破渝东南民族教育发展滞后瓶颈,提出加快推进渝东南民族教育与重庆市整体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忠县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资源、区位等优势,经济、人才方面的劣势进行总体剖析,并从宏观层面、市场角度、竞争对手方面分析所面临的机遇和戍胁,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忠县做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引进人才、打造品睥、宣传促销和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决策导刊》2007,(5):1-1
重庆直辖以来,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三大经济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主城都市区、渝西走廊、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发展战略,近期又提出了“一圈两翼”(“1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峨眉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乐山市世界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背景,通过调研分析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认为乐山旅游产业在创新发展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创新意识不强、旅游产品单一、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等短板,并结合相关问题提出促进乐山市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渝东南武陵山民族地丛虽然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渝东南武陵山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沿海地区和重庆市主城区相比,经济仍十分落后,在用火、用电、用气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致使农村火灾十分突出,也给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提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介绍了渝东南武陵山民族地蘧当前面临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渝东南武陵山民族地区消防安全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甘肃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到2020年建成文化旅游大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