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有助于解决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矛盾,还能有效缓解我国就业结构压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充分高质量就业对个体、家庭、高校以及社会都十分重要。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就业目标会优先考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就业单位”“就业取向具有多元化”“自主创业意识不断提高”等现状特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职业操守淡薄、功利心重、自我意识强和有鲜明的个性等趋势和特征,通过学生自身努力以及家庭、高校、政府和社会联合发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青岛市是国家重要城市,全国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拥有众多民办高校.笔者具体针对驻青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从创新创业、就业价值现、就业城市、工资福利要求以及个人发展空间等角度分析其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其我国就业政策、用人单位、家庭教育等对价值取向变化的影响,提出引导驻青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翠 《人才瞭望》2017,(14):83-84
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通过对当前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其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引导高职大学生就业对策,促进高职大学生积极就业.探讨高职大学生就业取向,把握就业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对加强高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云轩 《人才瞭望》2023,(10):24-26
<正>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在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的背景下,做好毕业生毕业方向规划与就业指导,是实现高校大学生理想价值和奋斗目标的关键要点。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积极性不高、其实际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符以及缺少职业规划等问题,是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与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浓缩。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就业观念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发展变化,也正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他们的价值观有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使院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融入大学生择业信息取向和就业信息咨询内容,以缓解目前紧张的就业压力。图书馆立足于履行信息保障职能和教育职能,拓展服务功能,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巍  冯颖 《人才开发》2003,(6):20-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由过去的“双包”就业模式逐步转向“双选”就业模式。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1999年,我国大学全面扩招入学的第一批大学生,将于今年6月迎来他们的毕业典礼。一个前所未有的就业高峰的到来,使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新旧体制的作用下,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其变化趋势,对整个社会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诸多的人才问题中,大学生的择业取向是一大焦点,校园并非是一座象牙塔,社会上的各种思潮、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起着震荡冲击作用,对其择业取向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大学生毕竟受到年龄、社会阅历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其就业观并不完全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客观的实际,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及其特点,在校园和用人单位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择业取向,对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人的劳动为核心,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高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独立人格,积极主动就业;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实现职业发展;激励大学生担当使命,不断修炼自我。而在现实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思想认知不到位、课程体系不完善、价值取向功利化等问题。因此,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高校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进一步结合,才能不断优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来看,大学生创业就业受自身价值实现的驱动,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又提升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心。从高校角度出发,建立长效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机制应重点做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和创业就业评价机制建设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为对象,调查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了解“90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现状,探索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使学生理性就业。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和理想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一些就业数据,全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特点,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突出强调了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就个体因素而言,个人的职业价值现是较为深刻的影响因素.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对当前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就业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个体心理取向,决定着企业家的态度和行为。要实现大学生创业的目的,除了要靠高校自身的努力外,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系统促进大学生创业,从而达到创业的目的。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要适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发展的契机,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转变教育观念。本文阐释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余欣  马莉  孙颜  郁蕾  刘畅 《人才瞭望》2023,(1):60-61
<正>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2022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增多,达到1076万人,其中女大学生为650万人,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面临性别歧视、就业渠道狭窄等就业压力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女性平等生存、自我价值实现、民生稳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社会、政府和个体应当多措并举,共同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6.
就业教育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不仅能教授学生全面就业技能,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以、心理健康及人文素养等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时,作为创业教育的起源点,就业教育还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以及塑造新时期大学生优良素养的双重任务.藉此,本文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取向的成因,以此论述了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所在,并提出了完善就业指导教育相关思路,以期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生前景,乃至社会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道德价值评判和道德价值选取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也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道德环境至关重要,这也是建设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必须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人们实现自我、满足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十分重视的战略性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不仅有利于他们顺利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技能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不仅要大学生本人积极参与,还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社团价值重塑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以中国梦主题活动为载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通过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