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三年八月四日至十一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历史讨论会在湖南吉首市举行,一百四十多位代表出席,收到论文、调查报告等共五十多篇,就苗族的族源、图腾崇拜、楚苗关系及苗族是否经过奴隶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族源方面提出的主要论点有“南蛮欢兜说”、“贵州苗族土著说”和“九黎三苗说”等。持“南蛮欢兜说”的学者认为,古代苗族出自南蛮欢兜部落。欢兜乃三苗部落联盟的盟主之一。古籍记载三苗被舜放逐于三危,欢兜被放逐到崇山,后来欢兜部落成为苗蛮的祖先。据《太平寰宇记》、《慈利县志》、《永定县志》、《直隶澧州志》等史籍,崇山在今湖南  相似文献   

2.
在苗族族源的讨论中,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个西支来源说。认为苗族起源于传说时代的三苗,尧时舜窜三苗于三危,部分三苗被迁于今敦煌一带。后来这一支三苗民族由西北而西南,再由川滇而入黔,形成现今操苗语西部方言的苗族居民。持此论者,不仅引证了文献资料,而且还引证了民族迁徙史诗,亦似颇能言之成理,自成一说。然经仔细核证研讨,则又不能令人无疑,谨抒所怀,幸读者指正。 一、西支来源说质疑  相似文献   

3.
《百苗图》——苗族的历史画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古老的,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百苗图》是清代绘画记录当时各地苗族的生产、生活、娱乐和习俗等风情的历史图册。“百”是概数,含多之意,并不是指有百幅苗族画图,也不是指有百支苗族。《百苗图》形象再现了苗族支系繁多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在古代受压深重,迁徙频繁,分布面广,支系繁杂,发展极不  相似文献   

4.
<正> 湖南境内的民族,历史上关系复杂,源流难辩。对此,现代学者论述颇丰,笔者细心阅读之后,有两点看法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以便同仁指正。一、“南蛮”和“三苗”的关系“南蛮”与“三苗”间的关系民族史家颇多著述,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编的《苗族简史》写道:“至于‘南蛮’,从‘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和《帝王世系》关于唐尧时‘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等记载来看,可知‘南蛮’是被放逐到长江以南地区的部分‘三苗’的别称,实际上是‘三苗’的一个支系”。《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3期)上  相似文献   

5.
罗庆康 《民族研究》2001,(1):104-105
最近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伍新福的新著、近 5 0万字的《苗族文化史》。此系作者在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 ,继《苗族史》、《中国苗族通史》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苗族 ,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 ,苗族形成了自己优良的民族传统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一二十年来 ,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热潮中 ,我国学术界的苗、汉学者及各方有关人士 ,都十分重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苗族文化史》集学术界和作者本人多年研究之大成 ,对苗族文化和风俗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研究和历史阐述 ,自成体…  相似文献   

6.
我的苗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自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时代开始,她从未匿迹过,是一个活跃的,令人难忘的角色,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我的苗民族酷爱自由,追求自由。《尚书》曰:“何迁乎?有苗?!”苗族迁徙歌回答:“到西方寻  相似文献   

7.
两汉前羌族迁徙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史料论证了羌族由三苗分离出来后,从原居地——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一带——向北、西北迁徙的历史过程,以及这种迁徙对其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文章还对《后汉书》所述“三危”的位置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苗族,有着悠欠的古文化历史,这是学者们所一致公认的。但对历史上一些具体问题,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近年来学习苗族历史的材料,进行广西民族文物的搜集研究工作,有几点肤浅的学心习得,冒昧的写出来,以便向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苗族族源问题、关于苗族的族源,迄今大致有三种意见:1、源于“三苗”,清人的著作大都持此看法,《续文献通考》集中这些意见说:“苗、古三苗之裔也,自长沙沅辰尽夜郎之境多有之。”就是这派意见的代表。2、源于髳[注]人。此创于章炳麟氏,他在《检论》  相似文献   

9.
<正> (一) 苗族是一个酷爱自由的民族。苗族婚俗,处处闪耀着婚姻自由自主的光彩。“跳月”是苗族最古老的一种传统的社交活动,起源于母系社会。《续文献通考》载。“苗人仲春刻木为马,祭以牛酒,老人并马箕踞;未婚男女吹芦笙以和歌词,谓之跳月”。《黔南职方纪略》亦载:“蚩尤代炎帝为政。尚利好杀不耻淫奔。民间化之,于是跳月”之风起矣”。蚩尤即苗族先祖,可见,兴起于上古时代的“跳月”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闪耀着自由的光彩。苗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赶秋”、“芦笙歌会”等、许多都成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盛大节目。《荆南茁俗记》对“三月三”有较详尽的记载,亦可见一斑:“未婚者悉盛妆往野外,环山距坐,男女各成行,更番歌。截竹以筒,吹以和,音动山谷,女先唱以诱马郎。‘马郎’苗未婚号也。歌毕,  相似文献   

10.
正苗族刺绣,即苗绣。苗族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珍宝,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我国古老民族手工艺术之一。苗族刺绣图案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深含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情感的真挚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1.
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苗族文化宝库的瑰宝,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苗族医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族特点鲜明,自成派别和体系,对多发病、疑难怪病有独到之处。苗药具有用药简便、药源广泛、价钱便宜、疗效显著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一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医学发展与整个苗族历史发展紧密相连。其源古远,在古老的民间故事和歌谣中常见反映。据传说:苗族医学的始祖是药王爷爷。歌谣中唱道:“药王药王,身明晶亮,穿山越谷,行  相似文献   

12.
<正> 自司马迁的《史记》问世,到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出版,关于楚国国民族别的论述,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楚国的主体民族是“苗蛮”族。本文试图通过楚民与苗族的分析比较,进一步论证这一古老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数千年中所经历的种种变迁,及其某些特有的历史遭遇和生活环境,使苗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同时也就决定了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基本特点。对此,我在《苗族史》的《绪论》中曾概括为五个方面。本文拟就中二点进一步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 对四月八节,各种词典解说不一:有说是贵州贵阳等地“苗族的最重要节日”或“苗族的传统节日”,亦是“布依、仫佬、壮、侗、水等族的节日之一”的(《民族词典》和《中国风俗辞典》),也有说成是“汉族民俗化的宗教节日”而兼及“贵州苗、侗、仫佬、布依、水等族及川东的苗族、土家族,亦在此日过年”的(《中华民族风俗辞典》),还有径直说成是“浴佛节”或“佛诞节”的(《宗教词典》和《中国风俗大辞典》)。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解说均各自成理,但实际上都有片面性或某种不足。笔者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形成了这么个看法:中国历史上的“四月八”节,主要是一种佛教节日“浴佛节”,从东汉开始,历魏晋唐宋,直至明清,几乎一直是盛传不衰。开始兴起于江南地区,以后流行于全国佛教区域,明清时尤以北京和西南地区为最。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它由汉族民俗化的宗  相似文献   

15.
国恩 《民族论坛》2002,(9):9-11
<正>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几千年来,苗族人民创造出了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婚恋习俗,正揭开她神秘的面纱,闪现出璀灿夺目的光彩……初识,陌路相逢歌为媒苗族青年男女从相识到相爱,都离不开对歌这个环节。苗族青年大都能歌善舞,对歌是他们成长中必修的一堂课。青年男女长到十来岁时,就要向寨子里的老歌手们学习情歌,以便向异性表达爱恋之意。《永绥厅志·苗峒篇》记载:苗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男女邀约于野,以歌传意,  相似文献   

16.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和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苗族历史发展极为缓慢。研究苗族解放前的社会形态,对在苗族地区进行四化建设以及编写菌族史志都很有意义。本文试就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解放前的社会形态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现有苗族人口一十四万八千九百零六人,分布遍及境内各地;以四荣、香粉、中寨、杆洞、安太、安陲、白云、红水、拱洞、大年、洞头等乡  相似文献   

17.
苗族传统婚姻道德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苗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婚姻道德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对苗族传统婚姻道德,婚姻道德与其他社会风俗的关系,婚姻道德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据贵州省地方志记载,贵州中部的苗族“有族无姓”,或“有名无姓”。(见田雯《黔书》卷三,(康熙)《贵州通志》花苗条)这里所说的“有族”,是指有确切的家族谱系而言;“无姓”是说黔中苗族迟至明朝末年,尚未使用汉族式的姓氏;所谓“有名”是说当时苗族使用一套与汉族完全不同的人名命名系统。如果这一记载属实,而我们又掌握了这种命名的规律,那我们就不仅能正确地区别文献中人名的族属,而且还能为识别文献中的苗族史料找到一个标记,这对于研究苗族将大有好处。为此,我们勾稽史籍,跋涉于黔中各苗寨,逐一查证了该地苗  相似文献   

19.
战争和迁徙构成了东南亚苗族历史的基本内容,虽然身陷灾难之中,但是东南亚苗族仍靠基于血缘的宗亲制度以及对共同祖先的崇拜,维系着本民族的绵延不绝。本文主要依据法国人类学家李穆安的《老挝高地的一个青苗村庄》一书提供的民族志史料,佐以其他学术文献,梳理出老挝苗族的宗亲关系,进而探讨东南亚苗族与中国苗族同宗共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古代社会经历了漫长的里程。由于苗族历史上受压最深,迁徒频繁,因而支系复杂,风俗殊异,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步苗族源于历史上“武陵五溪蛮”的南部一支,即活动于雄溪(今巫水)流域的“雄溪蛮”,处于千里苗疆的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