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生存具有独特的特点。本文对湖南省1998-2007年新成立的54159家国有和私营工业企业数据样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行业层面,效率仍对企业生存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私营企业生存状况受效率影响作用较大,国有企业受效率影响较小,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效率在改善中国企业生存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生存还并未受经济转型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市工业经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 ,积极推进企业转制改制工作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使股份制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其效能初见端倪。现就我市今年1—5月规模以上 (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下同 )股份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一、队伍壮大 ,实力增强在2001年5月底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3730家企业中 ,股份制工业有808家 ,占21 7% ,比2000年418家的占比13 4 %和1999年324家的占比10 8% ,分别提高了8 3个百分点和10 9…  相似文献   

3.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产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有商业银行又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经营效率的高低对企业的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以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在2003年至2009年的规模经济值,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体规模经济、特定产品的规模经济及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轻微的总体规模不经济、特定产品存在规模经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总体规模经济和特定产品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对降低14家商业银行成本具有比较显著的作用。首次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与产权性质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其规模经济系数与产权性质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仕辉 《统计研究》2003,20(8):16-6
美国《Fortune》杂志是著名的经济评论杂志 ,以其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切中时弊的深层次评论和演绎世界经济大势、反映世界经济状况和各国经济最佳的晴雨表而闻名于世 ,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 ,每年新的排名都会引起各国政府、企业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可见研究世界5 0 0家大企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 ,我国对世界5 0 0家大企业的研究多数仅限于反映个别年的世界 5 0 0家大企业的变化动态。本文就是对 1994年以来的世界5 0 0家大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主要是具有可比性 ) ,从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 ,以期能对我国企业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区块经济产量的概念,对我国油田企业区块经济产量进行了定性分析,构建了区块经济产量预测模型,并结合胜利油田东胜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池波  黄设 《浙江统计》2007,(11):17-19
为进一步提升分水块状经济,加快推动分水块状经济从传统型向现代企业集群转变,加快实现产品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最近,杭州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对分水块状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调研,通过座谈的方式分别走访了桐庐分水镇主要领导、桐庐分水科创中心负责人、原桐庐分水制笔协会负责人和12家不同规模的制笔企业  相似文献   

8.
龚立新  解栋栋 《浙江统计》2004,(12):30-30,43
一 非正规经济也叫地下经济,是指未向政府申报、未纳入政府统计、逃避税收和监管的合法与非法的经济行为活动,又称黑色经济、影子经济.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期间,国家对生产资料和货币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严格控制,极大地限制了地下经济活动的发展空间.与国民经济总量相比较,那时我国的地下经济规模几乎是微不足道乃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地下经济作为一种"影子经济"也随之扩张.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的方方面面将会面临更大的问题,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我国的企业。我国企业此时已与外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商场如战场”,面对世界各国跨国公司以“迅雷小及掩耳”之势进入我国,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怎样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成为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法探究了双循环视角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显著特征,国内循环占比超过74%。供给端双循环中,内资企业间循环和内外资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上升,而国内外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下降,但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需求端双循环中,国外对国外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仅次于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SDA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内循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始终保持在76%以上,尤其是需求端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和供给端内资企业间循环的贡献度表现突出。和内资企业一样,外资企业也在促进内外经济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内外资企业间循环不仅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也为解释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支柱企业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支柱企业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综合的边际产出贡献高于非支柱企业,从而说明黑龙江垦区应加大对工业支柱企业的投入,引导和扶持支柱企业的发展,以促进整个黑龙江垦区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月1日,贵州省精心选调的3.3万余名经济普查员佩戴相关证件正式对各类单位进行入户登记。上午10时许,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亲临登记现场,对喜来登贵航酒店和贵阳市国贸广场登记工作进行了视察,对两家企业的配合表示感谢,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表示亲切慰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二战以后,经济增长已由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增长经济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实现了经济转型软着陆后,更是保持了7%~8%的高增长率.那么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呢?本文利用索洛——米德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发展水平重要标识的微观因素,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需要关注。本文基于Gabaix(2011)的"颗粒假说"探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上市公司(地方主导企业)的特质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量,分析颗粒经济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31个省份中有14个省份当地主导企业的特质冲击显著影响当地宏观经济波动,具有颗粒经济效应;将省级经济体扩大至各省份临界经济体、各省份所属经济区域,发现其中一些省份的主导企业对区域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仍具有一定的解释力量;不同企业群体对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量有所差异,从而为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识别了一系列更为重要的微观起源。经济发展中应该对微观企业生产波动给予重要关注,尤其是地方主导企业,从而引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步入持续升值之路,至2013年底累计升值幅度达35.7%,这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昆山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尤为明显,特别是对从事外贸生意的贸易型企业、外商投资的加工型企业等。本文通过对昆山部分企业的走访和对近年来昆山地区经济数据的分析,研究昆山企业面临的压力、转型的动力,并给出完善投资战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转型升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数字经济的协同渗透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发,结合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并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李颖 《统计与决策》2016,(22):133-135
文章采用1993-2014年我国东西部各省数据,研究我国东西部省份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建立东西部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经济开放度指标进行检验,发现进出口贸易及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风险投资及其类型是否会改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但当企业有风险投资介入时,企业研发支出提升、专利申请数增加,且这一影响仅存在于具有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介入的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的路径是风投机构能够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同时增强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从而缓解经济政策频繁变动对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外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敏  乔延青 《江苏统计》2000,(1):22-23,1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其中外贸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对外贸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产出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外贸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我省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并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文星 《统计研究》2013,30(1):61-67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深沪两市50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就业数据和企业动态劳动需求方程来重新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扩张(即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就业效应。因此,企业微观数据并不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或偏低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