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对主义盛行的当代中国,北村从一个先锋作家到皈依基督并展开宗教语境中的叙事,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事例。北村小说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而北村小说所展示的文化心理更是耐人寻味。他对实用理性、审美现代性的质疑,直接切中当代中国的精神命脉,而他对超越精神的张扬更是意义重大。本文在深入地分析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北村小说转变的内在根由,及其意义与局限,并由此反思当前中国文学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2.
吴修林 《云梦学刊》2004,25(1):79-81
中国传统乐曲是千百年来中华音乐文化的精髓,钢琴则是西方音乐世界的乐器之王。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中西音乐文化融合进程中凸现出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将传统乐曲进行钢琴化改编。在这类改编作品中,既有能代表中国钢琴音乐早期萌芽的曲目,也有能体现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水平的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3.
胡如意 《学术探索》2012,(3):186-188
音乐作为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音乐已成为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部分,其继承与发展离不开传播的推动力量。而钢琴文化的发展和严谨也将受到现代传播潮流的深刻影响。在科技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钢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全新机遇与挑战。只有深入探究中国钢琴文化的渊源,了解传统文化如何贯穿于钢琴文化中,才能为钢琴文化探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化的历程可分为巫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四个阶段,这也是人类思维理性化趋势的四个阶段。哲学是介于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之间的文化形态和理性演化阶段。人类文明史上只有两个真正的哲学文化系统——中国哲学传统和欧洲哲学传统。两大哲学传统都从宗教中产生,又取代了宗教在社会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哲学与宗教母体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决定了哲学的最终命运。中国哲学是更具有典型意义的哲学形态,我们应当突破欧洲哲学特殊形态和话语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思维:以"和"为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音乐既有以"悟"为代表的审美直觉思维方式,又有以"和"为代表的审美辩证思维方式,正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交相辉映、融会贯通,使中国传统音乐思维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在中国传统音乐学范畴中,"和"无疑是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不仅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甚至还构成了一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精神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所有已知的文化当中,都存在着法律价值与宗教价值的相互作用,存在着宗教神性和法律理性的相互影响。西方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的互动先后经历了由契合到冲突再到和谐的历史轨迹。西方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辩证互动的历史轨迹为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借鉴:中国不仅需要进行制度上的法治建设,而且需要对整个政治文化、法律文化进行重构,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科技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佰莲 《文史哲》2004,1(2):44-48
与西方科技所彰显出的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特征不同,中国传统科技受其特定的哲学文化结构的制约,在其久远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重整体轻个体的有机自然主义、重直觉轻实证分析的非理性主义和重实用轻理论的工具主义等人文精神特征。中国传统科技所具有的这一充满人文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对于克服和遏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推动当代科技的全面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道德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科学理性精神的匮乏,成为教条主义产生的根源。历次教条主义"唯上""唯书"的错误表现,有着深厚的忠君行孝、尊从孔孟之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源。毛泽东在与教条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不仅在理论上清算了教条主义,而且也化解了传统文化造成的教条主义与科学理性的对立,为科学理性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从远古传说起,重视理智判断,从实际出发,歌颂人定胜天的精神,早就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无不闪射出现实主义的理性光辉。然而公平地说,传统理性主义乃是一种“伦理理性”或“实用理性”,它既非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理性,也不是古代希腊人从对自然奥秘的深入探索中发展起来的理性。这种理性主义,一面执着于现实的人生,一面远离科学的实践;一面以冷峻的理智否定了宗教的权威,一面让非内省的伦理原则变成专横的宗教。中国古代文化没有沿着高级宗教的道路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有很高水平的、能团聚亿万人群的非宗教文化。通常认为儒释道三教合流,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事实上,佛教、道教乃至近代传入的基督教都远未能改变古代传统的文化特色,未能把中国人的心灵引向超自然、超人间的领域。近代有些学者硬要把孔学说成宗教,也未必是明智之见。中国传统理性既远离宗教权威,没有“神喻”,世俗理性取代了“神喻”的地位;也远离着科学逻辑思维方法与科学探索精神;在发挥自己说服力、扩大影响、创立原理的过程中,往往不是采用逻辑推理的形式,而更多地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3-28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中国文化的现代性体现在中国文化主体性语境下当代诠释的系统功能之构建与反思这一逻辑体系之上。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确认首先需要确认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并在本体论层面确认中华文明特有的自然理性传统,最后在自然理性与逻辑理性的比较中确认中国文化的时代内涵,这是基于中国文象思维理论构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的三个重要维度。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的现代性的系统功能将扩展到现当代文化、党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制器尚象"是中国造物设计的传统的特色之一。中国宗教文化识别具有悠久传统特性和浓厚民族民间文化根源,它是各种视觉艺术发展的推动力。从宗教文化与传播的角度探讨关于识别所承载的文化表述,有助于宗教文化识别,并将其更好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2.
<正>钢琴自发明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随着人类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演变,钢琴演奏的技巧也随之在发展着。但是,在音乐史上,从没有一个时期能像20世纪一样,拥有众多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这就使得钢琴演奏技巧出现了飞速的发展。钢琴这一西方乐器,自从传入中国的那天起,便与中国的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中国的钢琴音乐艺术文化,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任务,传统音乐文化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声乐之具体艺术形式——中国说唱音乐的专承、发展、创新,在梳理中国说唱音乐发展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对其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延伸至音乐教育视域,思索当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实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应然思路及实然问题,寻求其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启蒙运动是西方17、18世纪继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唤醒理性精神以从宗教中解脱出来,是这一运动的核心特征。中国先秦时期思想的发展尽管背景不同,但也含着类似的因素,因此可以说,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经历了与西方启蒙大致相同的运动。"早期启蒙说"就是对这一奇特现象的描述。确定这一说法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质,如为什么中国文化具有早熟的特征、轴心时代后为什么中国文化没有走宗教的道路,有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吾敬东 《文史哲》2008,(3):51-58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人生"作为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用科学理性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从"实验主义"的科学接受到"求真理"的思想共识,最后落实到和俄罗斯拯救意识深度结缘的"为人生"的艺术主张,这种在科学和人文错位的对接中将"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转换为五四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全过程,都是在实用科学理性精神的烛照下完成;这真实地体现了五四新文学张扬西化同时又游离于西学的双重矛盾:既反映了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现代性认知问题上的思想茫然性,又揭示着中西方文化与文学融汇过程中的历史复杂性。如果我们忽略了实用科学理性和"为人生"的内在逻辑关系,就会失去对五四新文学基本性质的科学描述与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7.
孙秀青 《东南学术》2012,(3):250-256
佛学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东汉初期开始进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力宣扬,得到了较突出的发展,并从此走上了"中国化"之途径。木鱼一词意义的发展变化与佛学世俗化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木鱼的产生发展见证了佛学中国化、世俗化的历程。从早期的的宗教法器到后来的名族乐器,木鱼与佛学一样走了一条世俗化道路,这个过程中由于宗教、文化、音乐的相互渗透与作用,使其逐渐出现了一部分形式与宗教脱离并最终与艺术融合,另一部分形式仍附属于宗教的格局。探讨木鱼的形成发展历史,可以追寻还原佛学的中国之路,因此是研究佛学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科学基础薄弱的中国与科学技术迅疾深入发展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在如何汲取科学并克服科学发展之弊的关系上,梁启超捐弃了"科学万能"与"菲薄科学"这两种单向度的极端态度,在营造适宜科学发展的文化场域的同时,倡导情感、信仰与宗教护佑理性价值的必要性.其科学价值论具有深刻的中国文化传统,强调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促进科学理性、道德情感与审美理想走向圆融.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提出了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新的民族文化的课题。反思传统文化要克服偏激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非宗教性 ,以伦理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 ,宗教与宗教理论相对不发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特性是其致用性 ,不注重自然科学与原理的研究 ,而关心经世致用的为人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应用技术方面取得若干成就 ,但在理论科学方面几乎是空白。非宗教性与致用性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性特征。这一特征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荀子注重理性与实证而不信鬼神,其宗教向度易被忽视;在先秦精英阶层理性高涨与儒家宗教性一直有争议的情况下,荀子的宗教态度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荀子理性思想中分析梳理其宗教向度,可以更好地把握其理智思维背后的矛盾与张力。荀子在"天"观念中对宗教性是一种排斥态度,在"命"观念中则对宗教进行了一定的保留,到"圣人"观念中宗教性有了显性的体现,而在"礼"观念中更是对宗教性加以利用。荀子作为知识精英对待原始宗教思想的理解,已经与低层的民众有了较大差异,但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知识背景的束缚。荀子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来解决宗教问题,这对当代处理宗教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