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文化工作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要求,亟待解决。根据几年来在工作上的体会,就云南省内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发表一些意见:我们的文化工作,是为革命的政治服务的。它是整个思想战线、甚至整个革命战线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整个革命工作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不可能是孤立的,而是和整个经济战线、政治战线的斗争密切相连的。云南的民族情况很复杂,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解放前,除中心地区各民族已经进入封建社会之外,其他边沿地区还分别处在封建领主经济、奴隶社会以至原始部落残余的形态。边疆的少数民族,有些与国外同族人民比邻而居,内外关系极为复杂。走入社会主义,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民族情况不同,他们走的方式并不完全一样。这些就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化工作也有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的载体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语言变得日益丰富.由于每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不同,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这种习惯用法在英语中我们称之为"idiom".英语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具有英语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英语习语是英语的精华,它有固定性、完整性、非语法性、历史性、文化性、思想性及艺术性等自身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献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存储与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自有人类以来,人类就有交流的需要,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等方式,直到创造了语言、文字,它一经产生就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文献具有可存储、可传播、可共享、可整合的特点。 民族文献除了必须符合文献的定义外,同时还应符合文献内容的民族性、文献文字的民族性以及文献作者的民族性。三者必居其一,都应属于民族文献。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由56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的民族各有自己悠久的历史、语言、文字,有不同的宗教信…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族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法律文化是各民族人们对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以及立法与执法、合法与非法等各种法律现象的认识、了解、看法、态度、价值观念、信仰、期望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法律意识、法律思想、法律传统的综合.它在形成、发展、变迁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同的作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法律文化.当前,我们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研究各民族不同的法律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采集狩猎、"产食革命"和工业革命三个阶段,它们都体现了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工业革命阶段,由于受西方文化理念影响,整个社会表现为发展与破坏并存.人类跟环境之间的长久相互关键在于人类的文化理念,它不仅对本民族而且对邻居的民族甚至对人类永续发展的前景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族是一个能动的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生产力及内部和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在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中,民族经济的发展是整个民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民族经济的发展,促使建立其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和与  相似文献   

7.
一“在文化较发达的国家和民族中,一般都存在相对立的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这两种文化汇合起来,就构成了整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民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方面,这些方面不仅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作为这个民族的成员,我们理应充分认识到,它是我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赖以生存的源泉,但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其落后的一面,藏民族也不例外,其中较为突出的现象之一就是把人分成三等九级。  相似文献   

8.
<正> 民族问题是在民族从形成、发展到消亡的长期历史过程中,由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民族间的关系问题。它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斗争等等。随着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形成,民族问题也就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  相似文献   

9.
民族问题就是同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直接相联系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总括,它表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从历史上看,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整个社会现象的组成部分,民族问题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自在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从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产生、发展过程看,有其自身的历史规律,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历史;同时,它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同整个社会及其它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物质关系和物质利益的需要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结合视  相似文献   

10.
本刊推荐我们用歌舞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我们用激情演绎这属于中华文明的另一半我们在舞台上翻开中华各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精彩目录地方:云南曲目:《舞彩云》:打造者:云南省民委、省文化厅表演评介:这是一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舞台艺术精品”。一群守望精神家园者的歌舞。它蕴涵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彰显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维护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可以称为是一座云南民族舞蹈的“基因库”。此台节目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歌舞表现得既传统又现代,既民族又世界,具有民族的个性,又有世界的共性。让观众深受震撼!…  相似文献   

11.
一、民族特点和变化 在讨论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和条件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民族特点?我们认为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文化特点上,不同的民族是由不同的文化特点相区别的。但是文化特点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变化,随着迁移和与不同民族的接触交往而变化。因此,不同民族文化特点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往往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一般的历史进程,而且是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从黔东南的民族文化变化来说,各民族的文化特点是什么?交融的条件是什么?各族在交融过程中如何变化?这需要从历史到现状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专门研究人的姓名称谓称之为“姓名学”。姓名学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众多学科,它是全面研究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各民族的姓名称谓,是该民族文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透过这一独特的环节,可以看到该民族的许多文化传统与民情风尚。 对纳西人姓名的研究,以往多以搜集资料为主,而很少有过专题性的探讨文章。本文试图对纳西族原始命名法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3.
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洪堡特(vvilhelm Von Humboeldt)曾经说过语言的历史,是整个文化史的一部分,“语言被深深地埋在人类的精神之中,语言在人类进步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它。文化的每个状态在语言当中也很显露。”一个民族的形成,必有其成熟的语言相伴随。如果一个民族自始至今一直保存和使用着自己的民族语言,我们就可以断言,这个民族的过去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共享实践活动的成果,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文化交往理论的基本观点。通过相互交换、占有、融合和利用,不同文化之间互通有无,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文化交往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表现出时间性和空间性等特征。研究新疆各民族文化应当以文化交往的历史追溯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形塑发展,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确认知新疆各民族文化,既要立足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史,更要以中华文化作为大背景和大视角;既要着眼于新疆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的历史,更要放眼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既要看到新疆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更要看到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凝聚。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面孔是威严的。它可以对社会生活毫不留情地加以干预,甚至可以对人生杀予夺。然而,它对民族文化却似乎换了一副面孔。如果把民族文化比作一枝美丽的花,民族法制则是这枝花抵御狂风寒潮的屏障,也是使这枝花绚丽多姿的雨露。民族法制与民族文化的亲近并不奇怪: 其一:少数民族的文化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便不会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与灿烂。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就是保护和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格局下的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潮流,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它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堪称势不可挡,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两者之间,并非是必然的对立关系,并非不可协调。对于民族文化,不应是没有发展的保护即消极地保护,而是要实现有保护的发展,有发展的保护。从理论上说,人类可以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民族是人类不同群体生物性、文化性与建构性的三位统一体。生物性是指由血缘、地缘相结合的生物属性;文化性是指由生计方式、语言文字、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组成的文化因子及其价值观的文化属性;建构性是在当代族群生存境遇受到挑战的背景下人类不同群体重新反思"民族"并由此建构民族身份的建构性。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加速而带来的民族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不断弱化、建构性强化时,民族这种共同体就已经走在衰落的路上。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可分为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对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方法,以教于方家。 所谓民族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各民族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十分丰富,它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表现,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贯穿于民族历史的始终,体现于民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概念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现仅从狭义的民族传统文化即各民族的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精神生活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提示我们,人类更需要认识自己,认识我们这个物种在生态圈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我们自己在上万年的集体生存中获得的经验.当今"主流文明"不过是人类众多生存方式之一,它虽然强势,但远未经历足够的检验,它构建的"普世价值"未必具有几何公理的地位,它制造的生态危机却已经威胁着人类生存.而那些存在了上千年的众多文明,其中必有其合理的内核,值得认真研究.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生态系统,但始终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构造出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求及生存、发展、延续的人为信息系统.自然的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它一方面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自觉不自觉地冲击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使民族生境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程度的偏离,一方面控制和回归这种偏离,使之不至于毁灭自己赖以为生的生态系统,从而发展出了与生态多样性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这就使民族文化与自然在"偏离"一"回归"中耦合运行,特定民族在其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海藏族妇女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毛措 《中国藏学》2001,(1):106-113
服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随着人类或一个民族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变化。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造就了青海藏族斑斓多姿、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尤其是藏族妇女的服饰,在向世人展示美的同时,也展示着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因此有“高原女人身上,‘穿’的是神话,‘写’的是历史”之说。[1]这一点我们通过了解青海藏族妇女的服饰,会得到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