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以2004-2006年CSSCI数据库中艺术学39种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被引次数和被引广度两个指标分析,从数量和广度两个纬度客观地分析比较这些艺术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了使结果更具有可信度,在分析被引次数时从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和学科引用次数三个指标统计,在被引广度分析中引入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4-2006年CSSCI为数据来源,选取政治学期刊中近百种较为优秀的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两项指标数据的比较分析,来揭示政治学领域期刊的学术内涵和学术影响.本文还根据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指标数据,对政治学期刊的层次进行划分,希望引导政治学期刊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4-2006年经济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经济学期刊论文的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和学科引用次数以及被引广度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客观的反映经济学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4-2006年CSSCI中的39种艺术学数据为研究对象,从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两项指标分析艺术学期刊的及时影响能力和学术价值.在对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时,本文又将其分割成总体引用、其他期刊引用和本学科期刊引用三个子指标,通过加权得到最终评价值,使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知网收录的2006-2016年经济类8.5万篇学术论文数据,筛选出引用次数最高的100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高被引论文所表现出的特征及启示。研究发现:从引用特点看,高被引论文CNKI的复合被引次数位居国内同类期刊前列,不过国际引用次数少。从论文特点看,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关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中青年学者教授和副教授是高被引论文创作的主力军;多单位、多作者强强联合、共同合作完成已经成为趋势;高被引论文主要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期刊上,绝大部分发表在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期刊上;论文高被引与期刊数字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此,建议国内学术评价机构每年发布学术论文的综合引用排名,推进期刊的国际化和学术论文的国际化;注重高被引论文选题、作者和论文质量的有机结合;认清期刊发展定位,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预约潜在高被引论文;整合和优化期刊资源,打通国际与国内期刊数字化的发展模式,实现期刊数字化资源的快速传播与共享。  相似文献   

6.
学术论文被引次数是期刊评价机构、办刊者、作者和读者极为关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论文的学术影响。对2006-2016年中国知网排名靠前的100篇管理类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管理类高被引论文所发表期刊的层次高低不均;高被引论文的CNKI复合被引次数和CSSCI综合被引次数在国内同类型期刊中名列前茅,国际引用次数与SSCI收录的同类型期刊相比,相差悬殊;高被引论文题目比较宏大,研究内容多关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重大问题;高被引论文作者多以中青年、高级职称的学者为主,多分布在国内北上广等地区;国外作者少,多作者、多单位联合已逐步形成趋势;期刊数字化传播媒介越完善,论文被引次数越高,但数字化版权侵权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4-2006年CSSCI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教育学期刊被引次数、被引速率、影响因子和被引广度四项指标的分析,对教育学期刊学术影响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估,以此来促进教育学期刊提高质量和繁荣科学研究.本文还针对各指标数据,对教育学期刊的层次进行划分,希望引导教育学期刊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4-2006年考古学期刊的引文数据为研究对象,从被引次数、被引速率、影响因子和被引广度四个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对考古学期刊学术影响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估.本文还针对各指标数据,对考古学期刊的层次进行划分,希望能够促进考古学期刊提高质量和繁荣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期刊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4-2006)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6年心理学期刊的引文数据为研究对象,从被引次数、被引速率、影响因子和被引广度四个角度定量分析了心理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还从总体影响力、他引影响力和学科影响力深入讨论了各项引文指标.对心理学期刊学术影响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估.针对各指标数据,本文对心理学期刊的层次进行划分,以促进心理学期刊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南京大学CSSCI2004-2006年20余种法学期刊引文数据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对法学期刊被引次数、被引速率、影响因子和被引广度四项指标的分析,对法学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CNKI引文库为统计源,查出贵州大学四种学报上所发论文在2004-2009年间的被引用情况,通过对被引论文,被引期刊的被引频次、被引篇数、即年指标、影响因子,被引著者及其影响力的分析,确定本校四种期刊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核心著者,同时找出各期刊的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对1980-2003年《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所载论文的引文量、篇均引文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如何提高该刊的影响因子提出建议;对该刊被国内其他科技期刊论文引用频次、引文量、期刊分布、被引文献作者分布情况等指标进行了计量统计、归纳、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旨在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3-2007年CSSCI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总被引情况、学科内引用网络、学科之间引用网络及引用外文期刊的状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法学来源期刊之间的引用关系网络,分析法学研究的某些特征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CSSCI中2000-2007年的数据,计算出我国政治学类38种期刊的h指数,从h指数、Hirsch核心论文等多个方面,对结果进行详尽的分析,并与传统的被引篇次、影响因子指标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为基础,对《中国粮油学报》2007-2011年间发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刊5年间发表1571篇可被引论文,被31个省市1359家单位,3208位第一作者引用了4423次,篇均被引2.82次.有455种期刊,148家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论文,1351个基金项目引用了该刊.该刊粮油食品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专业范围内影响力大.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分别选取“刊名”项和“被引文献来源”项,按年度分别检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至2006年共18期载文及被引用情况,排除“刊首语”、“卷目次”、“简讯”、“征文启事”等文献条目,对总被引次数、单篇论文被引情况、作者被引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科技期刊中,一些期刊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大量自引和结成“互引同盟”的方式快速提高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指标,影响了学术的正常传播和学术评价的公平性.本文从影响科技文献引用的因素和期刊的引用操纵行为两方面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在最后提出了利用新指标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引用操纵行为识别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论被引频次评价的适应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中被用来测度学术论文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评价是指用学术论文发表以后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以学术论文形态表征的研究成果,是评价与学术论文有关的期刊、学科(专业)、国家(地区)、单位(个人)的一种方法.被引频次评价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倡导的、国际上广泛公认的、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目前,被引频次评价似乎已经成为评价期刊学术论文质量和学科(专业)、国家(地区)、单位(个人)学术水平的唯一方法.其实,被引频次评价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被引频次评价只适应于基础研究,不适应于开发(发展)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有局限性.总之,被引频次评价有它的适应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由于学科间存在交叉研究现象,学科知识间的融合和创新有利于新的学术观点和先进学科理论的产生,因此探索不同学科间或不同范围内期刊之间的相互引用关系及其网络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所有相关期刊分为范围内和范围外两部分的基础上,依据CSSCI(2003-2007)的引文数据,从期刊引用和被引两个角度构建网络结构图,展示范围内外期刊间的引用关联及其关联程度,重点分析了范围内外期刊间的互引模式和显著特征,以探索CSSCI来源期刊的引用范围和学术影响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合理的期刊改善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被引半衰期是文献计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CNKI收录2009-2013年艺术学科被引文献数据,从子学科、核心期刊、整个学科被引半衰期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五年来艺术学科被引半衰期的一般性结论,包括:艺术学各子学科每年的被引半衰期集中在35年区间内;艺术学各子学科以及核心期刊被引半衰期有逐年增长的普遍趋势;艺术学科2009-2013年平均被引半衰期为3.819年;艺术学各子学科以及核心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与学科性质密切相关,理论性较强的子学科被引半衰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