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审美契合点在神秘与现实之间。纵览贾平凹的小说作品,虽呈驳杂斑斓之状,但只要认真梳理、辨析就不难发现,贾平凹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美的归宿;另一方面在“神秘生活”中去营造自己的小说世界;并且在神秘与现实的流注贯通中,去构筑自己小说艺术的殿堂。贾平凹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说:“我放弃了玩什么新花样,只是真实地去写,尽力使故事弄得简单,不求圆滑。”①我们认为,这是贾平凹于忡国作家》1腑7年第4期发表的《瘪家沟》以前的创作写照。此前他的小说创作,无论是以《贾平凹小说新作集》为代表的1…  相似文献   

2.
论骆宾基“歌颂光明”的小说创作李怀亮一骆宾基在解放后一些谈创作的文章中都强调在社会主义时代文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暴露黑暗而是歌颂光明。他曾经打算写一组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总题就叫“歌颂”。确实,他解放后创作的小说也从来没有一篇以揭露社会问题而引起过象《组织...  相似文献   

3.
黄世仲是近代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文学家。他一 生写了长短十六部小说,又与其兄主办《中外小说林》(香港)等文学杂志,并在刊物上发 表了许多理论文章。他对小说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小说文体的特点、古典小说的继 承与批判、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作了系统的论述,有自己的理论特色。黄世仲提出小说创作 要为当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是正确的;他主张继承古典小说的 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重视学习其艺术经验,并提出正确区分古代言情小说中淫书与艳情的标 准,指出古代小说中鬼神迷信的危害,对推动当时的小说创作具有针贬性、指导性和实践意 义,在近代小说理论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是作为他实践自己创作主旨的秘密代码而存在着的。在他所构建的湘西小说世界里,写于1932年以后的小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一年,沈从文走出了自己的精神误区,他高扬起“民族品德”和“人的品德”重造大旗,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追求。沈从文...  相似文献   

5.
废名的诗与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名的诗与禅有难解的因缘,不从禅理、禅趣、禅思来解读他的诗,是难以深入其堂奥的。废名小说创作的质与量远在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之上,然而渗透在他小说中的却是诗的精魂。他“写小说却象蒸溜诗意,一清如水”。废名曾自道写小说是“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探究诗人的废名,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作为文学家全人的废名,更深一步透视废名的诗化小说,也可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寻得某些启示。上篇:精神的“逍遥游”废名的诗歌主要创作于三十年代。在新诗史上,他被认为是一位具有现代主义诗风的诗人。废名的诗不象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表现的多是雨巷中寻梦的寂寞惆怅与彳亍于街头的凄惋迷惘,他不焦不躁,内心宁  相似文献   

6.
沈祖连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微型小说作家,是典型的第一代“微型小说专业户”。他的微型小说创作有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在状物、叙事、抒情、写人上,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  相似文献   

7.
李青果 《云梦学刊》2009,30(6):91-95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如何写情,努力修复被才子佳人及狭邪小说所破坏的传统道德世界的作法,表明他同样重视“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性.从而构成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悲剧小说。《灭亡》的创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巴金为了发泄刚到法国时内心的痛苦而写的,第二阶段是写有关凡宰特、沙珂和朋友来信的部分,第三阶段是收到大哥的来信以后写的,第四阶段是他最后整理、抄写的时候插进去的内容.第一、二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在”时期,第三、四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为”时期。  相似文献   

9.
论风格的本体构成杨忻葆文学风格历来是作家们精心追求的创作佳境。巴金在1979年写的《长官意志》一文中说过,他写小说时,“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写什么主义的作品”,他感到“一个从事创作的人发明种种的创作方法来限制自己,等于在自己的周围安置了种种障碍,除了使自...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小说创作中,以社会群体为题材的创作当首推“知青”小说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这不仅因为知青生活为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又富于文学价值的生活素材,更因为知青群体里脱颖而出一大批有实力的作家,他们的知青生涯将使知青小说成为其创作道路上最有份量的作品。相比之下,我国的工农兵大学生也有百万之众,而这一段在当时无限辉煌,后来又无比尴尬的人生经历却很少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见到踪迹,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王曦昌的新作《紫色学历》,这是新时期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家,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独立创作出白话短篇小说集子的凌濛初,他能去从事“壮夫不为”、士绅鄙薄的小说创作,将创作视野投向现实人生、人情日用,描写平凡世界里的芸芸众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对小说有着独到的见解与不同流俗、有别于封建冬烘者的比较正确比较客观的看法。在凌濛初的小说理论中,涉及小说写实、描写人情世态,小说自娱娱人,小说审美教育、形象教育等诸多内容。本文拟就其理论建树与局限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泽杰 《学术月刊》2023,(2):148-158
“要贴到人物来写”被视为沈从文的“创作偈语”,是沈从文与汪曾祺两代作家间的珍贵传承。在沈从文的文学观中,“要贴到人物来写”指要对人物有符合其身份、性别、性情的正确描写,是小说发挥“真善美”感化功能的必由之路;同时“人物”一词也可广义地理解为“人事”,涉及诸多人物描写以外的组织方法。汪曾祺在1980年代初的特殊时期强调这句偈语,有隐在的对话意图,他通过把“人物”推到创作的首要地位,摆脱以主题先行为代表的固有文学观。汪曾祺的长期言说也体现出他对现实主义的肯认,他的选择与其自身的阅历、气质相辅相成。这一“创作偈语”的形成与接受,不仅是写作教学上一个意义非凡的成功范例,同时也反映了现当代小说观念发展中的某些流变。  相似文献   

13.
作家的创作与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沈从文早年的从军经历,影响着他小说的题材选择、价值取向,人物塑造等。在题材选择上,沈从文的自传体叙事,多写参军岁月;其乌托邦叙事,亦与美化军营生活相关;军队中目睹的死亡、动乱,促使其小说在情感情调上呈现沉郁与明亮的复杂状态;其小说笔下的英雄,多为普通士兵;这三者均表现出沈从文的从军经历是其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莫言以写作小说著称,但也写过许多种文体的散文。在散文创作中,莫言从自己的生活历程和生命体验出发,书写了成长的烦恼,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抒发了对于人生、人性、历史、现实、社会和文学本体的感悟,并且以自己的创作心得为机缘,探讨了作家真诚与散文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散文既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解读他丰富驳杂的小说世界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5.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与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两人交往至深.在茨威格的小说创作中,能明显地窥探出他小说借鉴弗洛伊德学说的某些理论.而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就有许多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文本中存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学说.  相似文献   

16.
朱丽婷 《江淮论坛》2001,21(2):98-101
作为乡土文学重要作家之一的台静农创作 ,深受鲁迅影响。他的小说创作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开掘 ,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及艺术手法的使用 ,都与鲁迅作品的熏陶分不开  相似文献   

17.
在灿若群星的当代作家中,鲁彦周以他的小说创作和电影文学创作所独有的思想艺术光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近几年来,在小说领域中,他除了写短篇、长篇外,还创作了《桂花潭》、《天云山传奇》、《呼唤》、《清澈如水的眼睛》、《春前草》等中篇,为我国新时期生机勃勃的新文苑增光添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它们也  相似文献   

18.
卡尔维诺编撰的《意大利童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民间故事的口头表述的痕迹。而他的小说在创作方式上与民间故事有着深切的亲缘关系。他的小说植根于古典作品,并且在叙述上深得民间故事的神韵,内中大多有一个"讲故事的人"。他是讲故事的高手,既讲了很多想象奇崛的故事,又在小说以象征的方式探讨了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写小说的人、看小说的人的关系;写作与阅读接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莹  冯菲菲 《理论界》2010,(7):144-145
被媒体喻为"超级女人"的赫拉·琳德是德国当代女性作家,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九部小说,本文试对《超级女人》、《租来的男人》等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其小说所蕴涵的女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读李士德同志新作《新潮与小说创作论》(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颇受启发。士德同志从事文学研究多年,他是全国研究赵树理的著名学者之一。他写的《赵树理年表》、《赵树理忆念录》等专著,获得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他又是《赵树理全集》编辑之一。没有想到他在专题研究之余竟写出如此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理论著作,尤其是从思潮角度论述小说创作的专著,这在国内还不多见。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