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改革和完善中央粮食 储备制度的基本设想 (一)明晰中央粮食储备目标,合理确定中央粮食储备规模。粮食安全供给在粮食储备(主要指政府储备)目标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对目前我国中央粮食储备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具有不稳定性,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全局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是五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的基本经验之一。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指出:‘完善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是…  相似文献   

2.
粮食不宜多级储备□王来武郭玮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自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以来,储备粮的吞吐,为我国粮食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储备的调控作用会越来越大。我国的粮食储备分中央储...  相似文献   

3.
列宁指出:“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列宁这一光辉思想,他把粮食看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毛泽东关于粮食问题的一系列论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粮食是国民经济的真正基础 列宁说;“经济的真正基础是粮食储备。……我们把这种粮食储备看作是恢复工业的储备,看作是援助农民的储备。没有这种储备,国家政权便会化为乌有。没有这种储备,社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的国家。凡是以农立国的国家,都把粮食生产看作维系国家安危的物质基础,封建国家的财富积累,也以粮食储备多寡为标志。秦自商鞅变法后,更把粮食作为“治国之要”的重要手段,使秦国很快走上了富裕之路。至战国末年,秦国的粮食已远远超过六国,“粟积如丘山”,“秦富天下十倍”。秦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特别重视对粮食的生产、管理和储备等各项工作,并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以保证国家对粮食的控制。云梦睡虎地秦律为我们了解、研究秦代的粮食管理制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浅论“恩来精神”与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道德建设作为一个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工作来抓。“恩来精神”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粮食储备规模不宜过大文/国务院研究室郭玮专项储备制度是我国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但粮食储备本身有其局限性,不可过分依赖。因此:一、粮食储备调节作用的局限粮食储备的作用是易于理解的。在粮食供大于求,粮价下跌时,将一部分粮食收购起来,形成储备,就会...  相似文献   

7.
手中有棍心中不慌。粮业是永恒的产业。古今中外与古往今来,足食强兵都无例外地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中国古先贤哲人把国民的吃饭问题列为“/域之首”,经典性指出“民以食为天”。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位开国元勋奉行过“广积粮”的策略,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另一位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首毛泽东。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所奉行“广积粮”是指发展经济生产,储备粮食,增强经济实力;1969年,中苏关系到达冰点,处于剑拔弩张之势。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形势重提“广积粮”,就是要搞好物质储备,藏于深挖的地下洞里几年时间不出来也不愁饿死。在中国农业粮食进入发展新阶段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历史时期,提倡“广积粮”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减缓,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一、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待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至今仍占我国总人口的7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来看待和重视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连续几年下降。1997年为4.…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以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制度为核心,以地方储备分级管理为辅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条例。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我国粮食储备立法现状提出实证方案,在储备粮的决策权、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法律定位、中央储备粮的轮换制度、储备粮补贴政策和粮食信息管理制度等五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个千年的最后一个百年,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千年的头一个百年,我国将发生意义更为深远的巨大变化。其中重要的根据之一是:我们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推翻帝制是治国方略的一种变化,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治国方略的一个更大的变化。上个世纪最后五年,我们正式提出并在宪法上确定现在的治国方略,可以说是对几千年来治国方略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国方略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也是治国方略实行根本转变的标志。这一治国方略,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对于我国政治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55个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我国的立法工作和法律制度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治国方略,标志着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又一新的历史性飞跃。一、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五千年中国发展史,我们不可否认,人治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创造过辉煌。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从它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已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之上的系统之动态平衡思想。他把自然界和社会都是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当作一个体系即系统来研究其动态平衡关系的。系统之动态平衡思想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理论高度构成了布哈林经济哲学思想的核心。特别是布哈林关于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思想,是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在经济领域中基本运用,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在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曾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结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小部门化趋势出现.在这个新时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关键是走农业工业化道路,这是科学发展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体现.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王哲平粮食流通作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现行的粮食购销体制,实行订购价和议购价并存的体系,订购价制度对于国家稳定粮价,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国家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起到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刘刚 《江海纵横》2008,(5):30-31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增产,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相对平稳,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由于粮食具有生产周期长、供给缺乏弹性、功能多元化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等特点,保障粮食安全受制于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措施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粮食安全这一民生话题,对加大粮食和农业生产力度,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安全政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重提“广积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业是永恒的产业。古今中外与古往今来,足食强兵都无例外地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中国古先贤哲人把国民的吃饭问题列为“八政之首”,经典性指出“民以食为天”。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位开国元勋奉行过“广积粮”的策略,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另一位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首毛泽东。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所奉行“广积粮”是指发展经济生产,储备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在我国正式确立 ,经过了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积极探索。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基本治国思路是人治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社会反对人治、厉行法治的全新历程 ;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通过宪法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是一个前后相继 ,继往开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作者在对目前中国农村城市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大胆提出一些解决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