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引渡白彦虎与“投敌叛国”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7年10月,清同治年陕甘回民反清起义失败。1877年12月~1878年3月,3支陕甘回民义军余部进入俄国七河地区定居。此后,清政府曾4次引渡白彦虎,欲置死地而后快。4次引渡也攻破了白彦虎投敌叛国、中华败类之谬论。证实了白彦虎在陕甘回民起义中的突出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丁宏 《回族研究》2001,(1):29-35
清末回民起义失败后,白彦虎等率起义军余部翻越天山,定居中亚。这次被迫的避难事件,却带来一个新的民族——东干族的诞生。从此,回族不再是中国境内独有的民族,而是作为“跨界民族”存在于世。斗转星移,清末回民起义已经过去了 120余年,然围绕白彦虎的评价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作者在中亚东干族聚居区田野工作基础上,并结合中、俄文资料,再就白彦虎之评价问题作客观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的研究中,我们无法回避一位历史人物,——就是同这次起义相始终的陕西回民起义领袖白彦虎。作为回族历史人物,对于他的评价,至今仍有争议。近年来随着左宗棠之被推崇备至而戴以爱国主义、民族英雄桂冠抬到吓人地步的同时,白彦虎则被扣以叛徒、卖国贼的罪名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贬斥。奇怪的是,前者为屠杀千千万万农民起义者而顶戴加身的末代封建王朝的“中兴名臣”,后者为反抗民族压迫、阶级压迫而坚持斗争16年最后被迫流亡国外的农民起义领袖,对其评价竟如此不公,令人费解。按  相似文献   

4.
一、对回民领导者评价的变迁 首先谈谈中国学者对这次起义的回民领导者的评价。建国初期,不用说这次陕甘回民起义,即是在新疆的“起义”,甚至对与此有联系的阿古柏政权,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所有的反对清朝的武力行动都作为起义而被肯定。马霄石在《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上海·“东方书社”1951年)中虽然指责了陕西的孙玉宝,但强调了洪兴的作用。称白彦虎为“劳苦人民出身,革命意志最强”。而对马化龙友好地记述为“以宗教家的思想处理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5.
清末同治年间的陕西回民起义是一次反帝反封建反民族压迫的民族自卫运动,本身没有留下档案资料,这就为后人研究这次起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于这次回民起义的杰出领导人白彦虎的情况亦是如此,仅就他的籍贯以口碑资料为据,就有“邠州人”、“陕西泾阳人”、“陕西长安人”或“西安人”等不同的说法,但是由于缺乏非常可信的资料,一直无法形成定论。本文在对各种说法进行调查论证后,结合新发现的一些史料,认为白彦虎的籍贯为“陕西长安人”或“西安人”的说法依据充分,最为可信。  相似文献   

6.
中亚东干族与中国传统礼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东干族与中国传统礼俗王国杰东干族指清代移居到前苏联中亚地区的陕甘回民后裔,其中多数为1862年由白彦虎领导的陕西反清回民起义军第4代、第5代传人。1917年前这批人不足2万。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承认东干族为少数民族。1990年其总人口不足10万,...  相似文献   

7.
禹得彦原是陕西有名的回族大财东,为反抗清朝民族压迫,曾主动放弃万贯家产,投入到陕西回民起义的斗争中,并成为陕西回民起义十八大营元帅之一。起义失败后,被强行安插在甘肃华亭县。晚年为民族团结、地方建设做了一些事,曾出资修建数座清真寺。  相似文献   

8.
苏三洛与东干族研究文/白述礼苏三洛是前苏联中亚著名的东干族(回族)历史学家、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科学院东干学研究所所长、院士。东干族是100多年前西迁俄国中亚地区的中国回族的一支。1862年至1877年,中国清末回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领袖白彦虎率余部进...  相似文献   

9.
今天生活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干人大约有13万,他们原本是清朝末年我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在白彦虎等几位首领带领下逃亡中亚的陕甘回民后裔。由于他们迁徙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域环境,并与内地回族在完全隔离的状态下生活了130多年,其语言、文化等受到相邻民族文化影响,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他们仍有较强的回...  相似文献   

10.
中亚东干族是移居到前苏联中亚地区的陕甘回民后裔。其主体是清同治年间反清回民义军的第四、第五代传人。近10万东干族是中国穆斯林在境外的优秀群体,在国外100多年他们始终保持中国及西北回民的传统文化。这方面颇有成就和影响的是叶塞。叶塞·朱玛佐维奇·伊斯玛洛夫1949年9月24日出生于中国境内伊宁市巩留县的一个回民家庭。祖籍陕西渭北人,姓杨(他只记得是清河边的人)。其曾祖父弟兄三个,1862年都参加了白彦虎领导的反清义军。起义失败后全家数十口人随白部转战万里,于1877年到达喀什。这时清军对这批义军的既定方针仍是斩尽杀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历次西北回民起义规模巨大、影响广泛,回民起义是回族历史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起义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回民起义史的研究,就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尤其是自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民起义资料丛刊》出版后,“回民起义”成为史学领域研讨的热门,陆续出现一些颇有见地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清代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义的策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 清代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义采取了武装反抗和积极妥协相结合的斗争策略,也就是一面坚持武装反抗,一面不断地向清政府进行积极的妥协,其中武装反抗是主要的策略手段。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回民起义军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军事胜利。1865年(同治四年)至1866年间,出现了大好的斗争形势。1869年(同治八年),马化龙领导的宁夏回民起义军,在金积  相似文献   

13.
公元1862年,陕西爆发了历时17年的回民反清起义,对这段悲壮而不幸的历史,官方的记载失之公允。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马长寿和他的弟子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就回民起义在各地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来自民间的真实宝贵资料,后历经曲折,终于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一书问世。  相似文献   

14.
清末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西北回民大起义 ,涌现出了许多风云人物。本文通过河州回民反清斗争中著名的太子寺会战及其他几个战例 ,分析了马占鳌军事谋略从雏形到成熟的形成和实践过程 ,从而对其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胆识和才华以及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明末农民大起义中绰号“老回回”的马守应,是杰出的回族农民起义领袖,在回族人民反压迫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对明代后期的回民起义,特别是关于马守应的战斗活动,作一简略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中亚东干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东干人[吉尔吉斯]拉希德·优素波夫(东干)著丁宏译一、历史概述如今生活在中亚的东干人,其先民多是100多年前,由中国迁往俄罗斯的。其中的主要部分,是清代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逃往俄罗斯的陕甘回民起义军。这部分回民起义军是分三拨从新疆进入俄国的。最先到...  相似文献   

17.
《钦定石峰堡纪略》清代西北回民起义史料。纪昀等编纂,凡二十卷。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肃中部爆发了四五领导的回民起义,清政府出兵镇压。事后,纪昀等奉敕将有关平定这次起义的皇帝谕令及大臣奏稿,按成文次序编排成书,因回民起义军以石峰堡为根据地,故以名书...  相似文献   

18.
董志原十八营元帅是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治初年,陕西回民起义的骤然爆发,迅速形成为一股强劲无敌和巨大规模的反清洪流,及至起义失败,都与起义的领导人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所以对这些领导人物的研究,无疑会更进一步地推动对整个回民起义史的研究。从这点认识出发,本文对陕西回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十八营元帅的事迹作了一些粗浅的考察和论述。由于回族内部起义历史资料非常少,旧的官书和私人著作记载错误又多,尽管我在本文中力求做到使自己的论述建立在可靠的史料基础上,但文章内容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祈读者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19.
东干人     
东干人 苏联穆斯林民族之一.自称回族、中原人或老回回.系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与当地穆斯林民族通婚繁衍的后裔.其迁居过程主要有两次,一次是18世纪末,清朝乾隆皇帝将居于伊犁河谷的回民安置去的.一次是1877~1878年陕甘回民大起义失败后,由起义领袖白彦虎率领余部迁居而去.人数约五千人.最初住在七河地区(谢米列契耶),其后十年间又有一些甘肃籍回民,因逃避清廷迫害而陆续迁往,现有人数约51694人(79年),一说约8万余人(90年).分为两支,一支为陕籍东干,住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江布尔镇的马山青镇、朔尔—提别镇与奥克提亚勃尔集体农庄.约2万多人.一支为甘肃籍东干人,住在  相似文献   

20.
同治年间的陕西回民起义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次西北回民起义.本文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载体,论述了令人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与当前陕西地方民族关系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当前对“回民起义”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以史为鉴,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