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应试教育”深刻反思的结果。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思维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注重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STS),是大学、政府、企业、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科技制约与社会建构的辩证统一。我国20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或正在经历三个方面的历史转型:由高校自发探索到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由技能型到素质型,由模仿型到本土创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梳理和审视这一历史转型,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和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理论界》2008,(9):172-173
自有人类以来,历史与教育就如江河与水流一样地共存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历史教育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历史教学对促进人材成长,素质形成起更大的作用,现就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紧密相关的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未来经济社会的竞争在人才的竞争,而入才的竞争在教育的竞争。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是一种封闭型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与以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根本不同。所以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任务,推进这个战略转轨,就要切实实现教育领域内的五大转变。一、…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素质教育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历史地位-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对我国素质教育的主题进行了阐述,探析了究竟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郭健美  刘同芗 《理论界》2007,(7):115-116
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然而我国的教育救助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救助还很缺乏。接受教育难、教育质量不高,甚至失学、辍学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社会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为了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如下共识:未来世界的竞争就其本质而言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作为创造智力资本的教育,教育的成功与否以及它在一个国家跨世纪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如何,最终又取决于教育的主体力量——教师及其素质结构。而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来看,由单一的应试教育向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固然存在着教育体制和运行模式方面不可否认的原因,也存在着教师自身综合性素质相对滞后的原因——后者往往更内在、更深层次;换言之,化解中国现代化流水线在教育这个狭窄瓶颈处所受阻塞的窘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坚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其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在邓小平同志看来,教育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 1.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始终具有基础性战略地位。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有一条非常清晰的逻辑线索,那就是:中国现在最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9.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包括科学素质、德育、美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等素质。素质教育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心理素质,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分别处于个人素质结构中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自然素质是物质基础,社会文化素质是后天获得的功能性素质,心理素质处于两者之间。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协同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有机整体,相互促进或制约着人的素质的发挥和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就在于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邓小平同志也曾经多次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素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关系的变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越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和“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育事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劳动者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目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现实转化,其核心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它与科技现代化、经齐现代化等互为支撑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目前,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来推动经济、科技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已被各国认同并付诸实施。本文将回族教育现代化置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宏观发展脉络中,通过呈现其近代现代化教育和当代教育实践,尝试性地解析其背后的多种因素,以期提供一个中国社会中回族教育现代化的成功案例,并为当代回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胜利,在我国全面推行公民教育,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学校公民教育是社会公民教育的基础,党和国家对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公民,作出过明确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重要课题。静观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纵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教育存在的所有基本问题,但是,从全国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成功探索上看,素质教育无疑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的实质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挖掘人的潜力,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在素质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把创造素质教育摆在更突出、更紧迫的位置,这对我国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创造教育无疑是中国教育走向新世纪的战略选择。一“文明的历史,主要是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在社会关系方面获得彻底解放,为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创造了前提条件,把民主的发展推进到了崭新的阶段,不仅在质态上区别于以往各种历史类型的民主,而且在历史进程中高于以往一切历史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文化还不发达,人的主体性自主性的发挥仍有社会历史条件和自身素质的限制,政治上的民主也还谈不上成熟。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民主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民主政治的建设有个历史过程。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存在着诚信危机,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坚持制度环境他律与教育活动自律相结合,既要建立健全诚信管理监督制度,创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氛围和舆论环境;更要加强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把外在的他律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诚信要求,从而产生自觉的诚信行为,形成巩固、长久的诚信素质  相似文献   

16.
战国士人是一个庞大而活跃的社会群体,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为战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战国士人的特殊贡献,是他们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必然结果;战国士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之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与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和才能,这种基本品质和才能又通过战国士人的行为,以积极的姿态作用于社会以及他们自身。所以,战国士人的素质,是战国史研究和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一、强健的体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土地开垦数量的增加,粮食亩…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正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亦愈来愈高,因而呼唤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便成为备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是二者的“合金”;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即后天素质),以达到德、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当然,这一理论也是研讨和改革我国教育的立论基础。本文试图在初级阶段理论指导下,初步探讨一下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问题。一、家庭教育的历史地位关于教育问题,十三大报告用的笔墨虽不多,但分量却很重。这就是报告非常强调指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教育事业视为发展科学技术、振兴经济、社会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量合格人才的根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过去长  相似文献   

19.
张国强 《晋阳学刊》2008,3(1):50-53
社会公平、社会平等和社会公正概念相近而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社会公正观的核心内容。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革命家都对社会公正进行过理论探讨或革命实践。社会公正观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科学的社会公正观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保障经济繁荣的迫切需要、建设政治文明的必要前提和影响教育发展的伦理要素。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知识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教育看作全党全社会的大事,始终把教育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因而教育改革是我国整个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改革要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各项改革措施,真正使受教育者正确掌握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全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