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基于强度变化和影响因素视角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及趋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具有显著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持续升级特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先行于农村居民,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强度相对更大;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影响效应,收入因素的总体影响相对更大,并且每种因素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具体消费支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收入差距缩小,将会推动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与趋同,进而促进我国消费总量增长。因此,需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农村的经济在当前的情势下大步前进,但在消费结构上还是与城市差距很大.本文基于2000-2011年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其动态变化状况.结论显示,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整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各项指标增幅有所不同;从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方面来看,生存型消费所占比例降幅明显,由2000年79.46%下降到2011年69.77%,其中以食品消费支出比例的下降最为明显;相反,享受型消费逐年增长,其中以交通及通讯和医疗保健最为明显.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正处在由生存型逐渐向享受型过渡的时期,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ELES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整体较弱,消费结构虽有所升级但其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还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而城镇居民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虽不断增加但仍有所不足;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因素不只是收入和价格,居民的消费习惯也起重要作用,此外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的完善,对消除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至关重要。同时也说明,我国消费结构优化的潜力大,消费量可提升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5.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预测陕西省农村居民1993-2020年相对和绝对消费潜能结构。得出: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结构优化空间狭小。表现为:消费结构处于生存型和享受型叠加阶段,尚未进入发展型阶段;享受型消费趋向合理,而发展型消费未表现出合理化趋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减缓。在收入既定前提下,这是由收入结构限制性、消费结构升级被迫性等原因所致。未来消费潜能的释放:生存型消费仍是支付能力与原有消费需要的结合;享受型消费产生新增消费需要;而发展型消费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主动或被动受"抑制"。  相似文献   

6.
探究消费升级与消费不平等问题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HIP 2013年和CHIP 2018年数据,结合近乎理想需求系统(AIDS)模型等实证考察了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与消费不平等状况。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等收入及以下群体的消费处于升级状态;消费不平等呈现下降趋势,且主要源于高弹性商品消费不平等的下降。G·Fields分解结果表明,持久性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且对高弹性商品支出不平等和城镇地区消费不平等的贡献更大,暂时性收入差距对消费不平等的贡献度也相对较高;城乡差距、教育差距和家庭规模差异对于消费不平等同样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度。因此,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教育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降低消费不平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因子分析,从全国31个地区在3项收入来源变量和8项消费支出变量中提取出2个公共因子(非工资性享受型消费因子和工资性生存型消费因子),并对各地区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名;再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全国各地区消费水平分为5个层次,通过因子分析比较该5个层次在收入来源与消费结构上的异同,在得出一些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层次,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把消费分为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利用国家统计局的入户调查数据,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消费,从地区和收入两个角度把6000户农户分组,计算了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发展型消费支出是农民消费支出的最大热点;享受型消费支出在经济发达农村和富裕农民人群中已经兴起;农民消费支出能力差别很大,不均等现象严重,消费资源和发展机遇被少数人群占有.最后分析了政府在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采用截面消费数据,运用ELES计量模型,从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平均增速、市场潜力和市场需求三个层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比较研究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和消费热点的选择。结果表明,食品、居住仍然是甘肃省农村居民追逐的消费热点;交通通讯、家庭设备、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是很有潜力的消费热点;移动电话、家用电脑、摩托车、电冰箱和照相机等耐用消费品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数字金融为缩小城乡居民收支差距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城乡收支差距的影响;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支差距;数字金融每提高1个单位,城乡收入之比和城乡消费支出之比分别缩小0.0012和0.0015;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进而缩小城乡收支差距。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发展数字金融,引导鼓励农民使用数字金融,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城乡协调,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运用持久收入假说理论测算了农村居民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并在此基础上,将持久性收入与农村居民消费总额进行回归分析以衡量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效应,并取其增加量的负值为消费者补贴等值对农村居民进行直接补贴,以此模拟农业补贴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实际效用。研究表明,农业补贴不仅能够显著性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加速农村居民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过渡,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模拟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农业补贴转向的经济环境,并且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农业生产总值都能够满足农业补贴对财政支出的要求,然而事实上,我国财政支农比重不仅明显偏低,而且提升速度缓慢,财政支农政策与其实际执行力度严重偏颇。  相似文献   

12.
扩大内需,着力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需求已成为当前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2002年至2011年山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服务消费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由于生存型消费支出过大、收入差距扩大、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和服务消费创新不足等挤占了服务消费,因此,要扩大山西省城乡居民服务消费,从需求方面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以城镇服务消费带动农村服务消费;从供给方面加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服务消费的供给,并合理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努力提倡新型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3.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构建了一个包括人口和收入在内的多变量模型,具体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居民总消费的影响,并利用1978-2011年的收入和消 费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人口比重和城乡人均收入比两个衡量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因素对总消费的贡献。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对总消费水平的影响明显超过农村;随着城乡收入比的扩大,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都能够促进总消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包含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的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2005-201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对示范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示范效应十分明显,但文教娱乐支出示范效应最低,医疗保健支出示范效应最高,主要原因在于二元结构下城乡差距对示范效应产生了"扭曲"作用。(2)农村居民在"追赶"城镇居民的过程中对其消费结构的调整方向呈不对称性。(3)城乡间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不但可以直接抑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还可以通过削弱某些类别消费的示范效应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多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文教娱乐消费的收入弹性较高,文教娱乐的消费支出也逐年增加,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方向转变,从注重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转变。因此,应增加文教娱乐供给以适应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持续走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消费升级相对缓慢,是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问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大、消费观念陈旧以及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应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水平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以及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分解表明,劳动收入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而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则为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对基尼系数进行的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显示: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民工家庭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而代际差异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使用2012-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数据,借助泰尔指数测算居民人均消费中教育文娱和医疗保健两个支出项目的消费差距,并按照贫困发生率将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分为5个区域,再分别计算2013年至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娱和医疗保健消费差距的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情况。研究发现:对于教育文娱方面的消费,我国居民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在不断缩小;对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在不断缩小,城镇居民的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所以居民整体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改善的并不明显;居民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都体现出组间不平等程度变小以及组内不平等程度变大的趋势。因此,在深化巩固农村地区脱贫成果的同时,也应进一步着力推动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化,逐步完善我国教育和医疗体系,缩小城乡差距,防范富裕和贫困地区的差距拉大,做到教育和医疗资源高效、均衡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实现各地区良性、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经典ELES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信息消费函数,从信息消费水平和信息消费结构两个层次对2001—2011年间江苏省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信息消费变迁及城乡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显示:信息消费作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城镇和农村都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领域;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差距大且都呈增长趋势;对比城乡的信息消费函数发现,城镇的基础信息消费为正值,农村的基础信息消费为负值;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均小于农村居民。这表明城乡的信息消费处于不同的消费周期,城镇居民对信息的依赖更高,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则对收入更为敏感,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对信息消费差距有乘数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阶段过渡.同时预测恩格尔系数会继续下降,高层次消费项目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最后针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