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布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这些神话比较有系统地反映了远古社会布依族先民的宇宙观和美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记录了远古社会布依先民的生活状况,是布依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在民族研究者们的各种论述中,对布依族神话的分类都不是很明晰。为此,笔者尝试从神话内容上对布依族神话进行一个简要的分类,以期能对布依学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高扬理性与科学的旗帜,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现代作家却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讨的双重维度上对古老的神话资源极为关注,并形成包括文学价值、现实意义和信仰功能在内的神话功用观。在文学价值层面,神话作为文学源头的元典性价值得以重新确立;在现实意义层面,现代作家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思考紧密结合;在信仰功能方面,现代作家借助神话中蕴藏的强大信仰力量融注了启蒙的时代追求。中国现代作家的神话功用观既是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秉持与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现实思考与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新的视角研究、审视神话中记载的超智能文明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是远古先民用神话对人类上次文明和星外文明的追忆或是这些超智能文明信息在神话中的纪录,而不是纯粹幻想和想象的事物;还指出以往神话学理论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阐发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神话观.  相似文献   

4.
侗族是一个原始先进、当代后进的民族,侗族远祖歌《嘎茫莽道时嘉》(以下简称《嘎》)里的创世神话,作为侗族远古历史扭曲的模糊的投影,很可能是侗族先民根据远古祖先流传下来的记忆碎片,也是按照他们的逻辑思维勾勒起来的轮廓式草图。编绘这些神话的先民的思维。一般还处于零散、粗略、混沌、模糊的原始式的感性认识阶段,在对于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还远远未能把握的情况下,出于巫术和原始宗教感情的哈哈镜似的感觉和表象,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哲学,大致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朴素矛盾观也不例外,但它的胚胎,早就孕育在远古时期的神话中。马克思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这也是说,神话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意识形式。神话,大多数是先民的集体创作,世代流传并由后人整理而保留至今。它们虽是远古时期低级经济发展条件下,人们关  相似文献   

6.
战斗英雄神话是满族神话系统中种类最多、内容最繁复的神话类型,满族先民长期的渔猎生活、世代传承的尚武精神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从最初的神性英雄到后来的人性英雄,从反抗自然的英雄到抗争社会邪恶势力的英雄,满族战斗英雄神话在时代与历史的推动下不断演变,形成了具有史诗意义的神话群;然而神话中始终未变的是英雄们勇敢、正直、刚毅的性格特征以及毫无自我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7.
试论感生神话源于生殖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生神话是我国神话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所谓感生神话,是指远古的始祖母,不与男人交会,而有感于动物、植物、无生物等,而有孕生子的神话。从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感生神话来看,原始先民非但不知其父,并且不用得两性交会和受孕生子之间的直接关系,由此产生了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从文字学、考古学、社会学、神话思维学的角度看,这些崇拜,皆源于生殖崇拜。  相似文献   

8.
满族先民世居北地,由于气候、战争、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曾进行不同规模的迁徙,在族群历史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这些被选择保留下来的迁徙记忆在族群认同以及原始崇拜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催生了大量迁徙神话。满族迁徙神话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复杂的迁徙原因映射了先民在早期社会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困境,神性、人性各异的迁徙领路人表现了满族及其先民始终不变的祖先崇拜与族群认同,迁徙结果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满族先世实现民族融合的过程。因此,满族迁徙神话以集体记忆的话语模式勾勒出了满族先民的生活轨迹、审美追求,为追溯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建构多元一体民族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彝族历史神话31集电视连续剧<支格阿尔>第一次把有关远古彝族英雄支格阿尔的民间文学再创作成一部长篇影视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神奇而动人,用特色鲜明的艺术手法,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远古彝族历史社会生活及其独特、深刻而重大的思想内容,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和重要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西南少数民族流传着无数创世神话,这些神话反映了西南少数民族先民对天地、万物、人类来源的认识。用哲学眼光审视,这些认识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体现着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玻璃山"中的戏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玻璃山"中,巴塞尔姆运用戏仿的手法生动地传达了他对语言和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深切关注.通过戏仿传统的小说形式,巴塞尔姆实现了他对语言进行的实验和革新;通过戏仿童话故事玻璃山,巴塞尔姆打破了人们对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通过戏仿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巴塞尔姆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现代社会扭曲的人际关系和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后现代小说《白雪公主》主要嫁接于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其中也穿插了其他经典童话故事的情节。唐纳德·巴塞尔姆运用互文性将文本历史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所进行的诗学构建,是对文本历史的承续与反叛,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创作的锐意创新。在互文性的框架下解析《白雪公主》的童话隐喻,旨在阐述文本表面散漫的叙事风格背后隐藏的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3.
“喜悦”作为一种抽象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汉童话中丰富的“喜悦”情感隐喻不仅为儿童理解“喜悦”情感提供了桥梁,更对其隐喻认知能力的发展抛砖引玉。本文以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从人类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角度入手,对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的异同点及原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喜悦”情感隐喻在童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论巴金的童话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的童话《长生塔》共收集了他早年创作的四篇童话,其内容对当时的反动统治者或揭露,或诅咒,或嘲笑,或鞭打,使人们看清黑暗,蔑视黑暗,用歌颂和赞美鼓励孩子们看到希望,追求光明。这就是革命民主主义者巴金在早年的童话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主调。  相似文献   

15.
受康德的审美无目的性主张影响,19世纪的童话创作与传统的说教型童话相比,更加注重美育。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力图在童话中充分体现文艺审美价值。但在消费社会的大环境下,其创作重心逐渐从感性愉悦转向生理快感。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和语言风格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分析出他的审美感官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在<占有>中,拜厄特不仅对经典神话和童话等进行了戏仿,而且还戏仿了罗曼司、侦探小说和教育成长小说等小说体裁,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不同时期的两对文学恋人在各自的文学研究过程中所亲历的浪漫之旅,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艺术与人生的理性思考.文章以拜厄特对不同小说体裁的戏仿为切入点,探讨作家是如何将通俗文学与传统文学成功地融合在一起,进而扩大小说的内涵空间的.  相似文献   

17.
安徒生童话中有很多都是悲剧性,如《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论文通过这些童话体现出的悲剧色彩,来解析这些悲剧童话产生的根源,同时对这些悲剧童话的审美特性进行了观照。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早期童话集《稻草人》在选材、主题、意境等方面都深受以安徒生与王尔德童话为代表的西方童话的影响,表现出题材单纯、节奏舒缓、抒情性、现实性等与西方童话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作者身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人生经历、人生信仰与西方作家亦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在接受影响的同时,《稻草人》又明显地表现出与西方童话的差异,体现了作家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各样的童话研究中,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童话心理学别具新意.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的贝特尔海姆的<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是美国童话心理分析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寻童话的形成与特点,用精神分析方法探讨童话的魅力及其表现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了解和认识童话心理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老的神话传说是早期童话产生的源头和土壤。在世界神话的百花园中,古希腊神话以生动的故事性,深邃的心理意义和卓越的神话想象而别具一格。本文探讨童话与希腊神话的渊源,内容包括希腊神话的童话版故事、“Fairytale”的神话胎记、离开家园的奇境历险、少年英雄轰轰烈烈的非凡业绩、千奇百怪的精灵怪物和怪哉奇哉的变形组合,这些因素具有特殊的童话审美效果,特别契合儿童的心理,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和游戏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童话的基本审美风格和叙述特点,对于童话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