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各民族神话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母题理论和母题分析法一直是神话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构建科学的母题编码体系也成为推进神话母题研究的主要路径.中国神话母题编码目录不仅要设置完善的母题类型,同时还要进行科学严密的母题提取与编排,最终目的是实现母题编码在中国各民族神话比较研究、中国神话大数据库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建构中国神话母题编码体例是中国神话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可以作为这项工作的积极尝试。该编目应用母题学、资料学、类型学等研究方法,以公开出版的中国各民族1万余篇神话为母题析出对象,对中国神话母题编码的方法、结构、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以适用于当今中国神话研究,并为中国神话宏观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民俗艺术相同,洪水这个世界性的神话母题也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传承着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母题,但是流传在中西方的洪水神话也呈现出变异特征.西方洪水神话离不开神的干预,突出惩戒和立约母题,而中国洪水神话却突出治水母题.中西方洪水神话共有的再生母题在中国尤其强化通过婚配繁衍再造人类的母题.分析解剖中西方洪水神话母题的共通性和变异性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特征,认识民族性格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需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或尺度,母题作为神话叙事中最自然的基本元素,具有相应的基本类型和民族性、时序性、典型性、流动性等明显的特征,通过母题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我国各民族神话间的文化关系,把民族神话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论母题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题是神话叙事中最基本的分析元素.借助母题可以构建各民族神话间对话的平台,母题分析体系的核心是母题类型及其类型层级体系,使用母题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母题的提取、比较与分析,进一步揭示少数民族神话的个性、共性、叙事结构和文化内涵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神话学近二十年来的重要收获之一,是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中国神话研究方法的建构。陈建宪作为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代表学者,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将神话母题作为基本的神话研究单位,并于1994年出版了第一部以神话母题为分析单位的学术专著《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迄今的二十年学术研究,陈建宪的神话学研究一直专注于神话研究方法和洪水神话母题,较为系统、全面地建构了神话母题分析方法,并以洪水神话为个案,作出了原创性强和理论深入的神话学贡献。  相似文献   

7.
《檀君神话》中的天降母题和熊女母题,作为神话的遗传基因,在后世的小说作品中得到了重新整合,以更加饱满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具体而言,率领民众建立理想国的洪吉童、神仙文昌星投胎转世的杨昌曲、风流学士杨少游等朝鲜古典小说中的典型形象与桓雄和檀君的形象存在着很多相似性;而谢贞玉、春香、沈清等被朝鲜民族世代歌颂的女性形象则与熊女有着颇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朝鲜古典小说有意无意地把传统的神话母题融入进来,借以艺术加工再现了神话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8.
"感应母题"是中外文学共有的文化母题。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史记载中便蕴含了"天人感应"母题。从印度传入的大量佛经及民间故事中也蕴含了这一母题。佛经"感应"故事所具有的印度神话的夸张性、荒诞性、神异性及虚幻性对唐传奇小说母题起到了很大的触媒作用。此外,佛教"感应母题"所宣扬的果报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有机融合,亦极大地催化了"感应母题"的风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希伯来、希腊、中国汉族的洪水神话为例,从母题研究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三个民族构建洪水神话中人类再造母题的独特之处,认为对再造母题的不同建构体现出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点:希伯来文化对上帝的崇拜、希腊文化中对智慧和知识的追求、中国文化中对精神陶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神话母题包含了先民对宇宙万物的思考与认识,天长日久而逐渐凝结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文化观念.嫦娥神话母题蕴涵了民族古老的世界观、宗教观、道德观,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至今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文本中,母题通常是那些极能激发人想象力的媒介单位并被加以识别。母题既是修辞手段,又是修辞手段构置在作品的具体表现。一般母题与个别文化母题间的区别,也是从美学和诗学角度对文学母题作以评价的出发点。基本母题可理解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常量,基本的新母题中极少真正创造之作。应在原型和个别文化母题中给文化和文学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12.
自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欧亚大陆的文化遗址中较普遍地出现了女神偶像,以及女神的各种动物象征。这些象征大多围绕着能够体现出周期性变化或者循环变形的意象而展开。熊罴也成为再生女神的一种化身,加入到死而复活的神话原型系列中来。这一神话原型,揭示了中国文化发生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出身于书香门第、又长期在教会和英法学校学习的湖南作家袁昌英,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生交汇着欧、亚文化的思潮。从其戏剧作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再塑造中,我们可以探究出袁昌英是如何把中国与西方文化及文艺相融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现代话剧。  相似文献   

14.
装饰古坟是日本列岛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壁画墓形制, 现存 721 座遗存。 装饰古坟遗存中, 圆纹 是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 说明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绘有圆纹的古坟主要集中在熊本、 福冈两地, 圆纹 主要有圆、 同心圆、 旋涡纹与轮状纹等。 从装饰特点来看, 有单独出现与混合出现等不同结构。 圆纹图案具 有强烈的宗教性和巫术性, 镜子说和太阳说是最流行的解释, 但圆纹与眼目之间的象征性关系应当被关注。 通过考察日本列岛早期的以目生神与绳文土偶, 可以推测圆纹还具有眼目象征意义, 并拥有辟邪与再生功 能; 同时, 以圆纹为眼目的符号语言与东亚文化共有的太阳神信仰密切相关, 隐喻了基于神话思维的东亚文 化共同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幻象与真相--论赛珍珠小说《同胞》中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度过了30多年的时间,其双语背景、双焦透视、跨文化的独特经历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那就是,她能摆脱任何一种文化传统的束缚,以相对超然的心态,运用两套参照系去观察社会,将东西方文化互补融合的理想贯串到创作中.<同胞>中主人公的边际文化人身份、经历与情感体验和赛珍珠本人最为接近.在这篇小说中赛珍珠采用主体性写作策略和言说方式,从中国人的视角去阐释美国和中国.她是中国之美的发现者和捍卫者.同时,她对中国社会现实与民族性格又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既不重复那些歪曲中国本来面目的套话,也不刻意制造美化中国的神话.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赛珍珠其人其作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魔戒》融合了北欧神话和基督教宗教精神,《西游记》则是儒道佛精神交汇的经典之作。本文从世界起源、生命意识、善恶观念几个方面入手,比较两部神魔小说所反映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差异,得到这样的结论:西方文化呈现自然客体化、追求合本质生存以及二元对立思维的特点;中国文化则体现出自然主体化、追求生命的无限延时性以及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神话传承的过程中,传统文人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神话思维的承袭,还是对神话母题的解析与重构,其间,传统文人都担负着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使命。但是,延至唐宋时期,传统文人不再斤斤于原生态神话及其变种的转述,而更多地着眼于与神话相关联的思维方式的表露及仙话的开掘,明显地表现出以仙话替代神话的倾向。正是文人的这种创新精神,给神话注入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开启了神话演变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道教文化与“神仙道化”剧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仙道化"剧在艺术上表现出明显受道教文化影响的痕迹,道教富有的幻想色彩给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道教"人生如梦"的教义使其具有梦幻的神奇,其"仙-凡-梦-仙"的戏剧结构模式是道教文化影响的结果,道教所追求的远离尘世、好山乐水的人生观使"神仙道化"剧的曲词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在中越跨境民族的民间文化场域中,"竹生人"神话母题发生了衍化:"竹"作为"死而复生"所依托的神圣空间,与"瓮"、"棺"等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呈现出由人类起源——英雄诞生——英雄死而复生的演变轨迹。由此,可以追溯越南民族文化中的骆越族群的文化渊源及其精神生长,还能观照当今中越跨境民族的生存与信仰。可见,骆越文化传统的神话叙事是中越跨境民族文化传承与创生的重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人把“神话”称为远古历史,因此,站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立场上,即可发现中国古代并非只有神话而没有神话概念,只不过直接把神话当做历史,用“历史”的概念包括了“神话”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